最近貌似好日子特別多,隨處都能看到婚車、彩氣球和讓人豔羨的新人們,然而太原一小夥卻在結婚當天成功的恢復了自己的「自由身」。
太原一小夥子接親,對方突然要求按新娘老家規矩給9999元上車紅包,「萬裡挑一」,交涉半天也不鬆口,並表示酒席的禮錢和上車禮一碼歸一碼,一分不能少,還得立下字據。小夥一怒之下扭頭就走:「愛誰結誰結,這婚我不結了!
9999元,萬裡挑一,確實是個好意頭,可也是索要超級大紅包的好理由,新郎扭頭就走也可以理解,不過像他們這樣,沒有搞清楚自己是嫁人還是嫁「錢」,就「喜」結連理,小編想說,
你們太!衝!動!難怪現在連離婚都要搖號,搞得人家真心想離的都離不成了~
不過小夫妻要是有個萌娃,估計離婚神馬的也就是浮雲了。
【萌娃版葫蘆娃!萌一臉血啊】近日,一位巧手的媽媽,把女兒分別打扮成了7個葫蘆娃的模樣,小蘿莉穿著「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葫蘆娃衣服,一招一式頗具神韻。萌翻了啊~~不斷腦補小姑娘說「蛇妖,快還我爺爺」,可愛到爆!
好萌好萌~看的小編眼睛都直了,這萌娃的媽媽簡直有創意到沒朋友!小蘿莉都可以去演葫蘆娃真人版了。
話說,葫蘆娃不是男娃嗎?
和這個可愛小蘿莉想比,下面這批娃,估計要讓家長和老師好好頭疼幾天了~
【萌娃開學第一天:預備,哭!】寶寶剛被爸爸媽媽送進教室,立馬就轉入失控模式。哭鬧聲仿佛會傳染,此起彼伏。一些沒有哭鬧的孩子,也是淚眼婆娑。寶寶們有的哭著喊著找媽媽,有的抱著老師抹眼淚,還有的熊孩子背起小書包就想偷溜回家……
這哭的叫一個慘烈啊,入園第一天就給老師和家長一個下馬威,真不愧是新生代萌娃,哭的頻率如此一致。
不哭不哭,小編告訴你們,等你們長大了,會和下邊的哥哥姐姐一樣瀟(ku)灑(bi)的~
【吐槽高校迎新標語:學妹快到碗裡來】
今年大學迎新,各大高校都掛出了給力的標語。勵志版:「天行健,學長以實力打倒高富帥…」雷人版:「小妖精們,你們終於來了!」雞湯版:「做一個明媚的女子,不傾國,不傾城…」直接版:「學妹快到我們碗裡來!
看到這個,小編想說,小編曾經也是個小妖精啊,現在仍然是個小妖精~
呵呵~~~~~~~~
言歸正傳,大一的孩子們很單純的,但人家絕對讀書比你多,別騙人家了,大四的看大三的教大二的騙大一的時代已將是過去時了,你造嗎?
不知道現在孩子們上學的條件環境怎麼樣,當初小編上學換上塑膠跑道內心都感覺無比高大上,而今,塑膠跑道都建到房頂上了,看過圖後,小編默默地覺得,除了跑步,不用做廣播體操挺好。
【浙江天台一小學建成中國首個空中操場】9月1日,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的房頂200米環形跑道正式啟用,該跑道能滿足36個班級1600到1800名學生的正常教學活動。在樓頂建跑道,這一做法在中國尚屬首例。該設計方案代表中國參加了「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這除了想法高大上以外,想必教學樓樓體也需要無比的高大上,不然以中國建築團隊的高(dou)大(fu)上(zha)技術,很難支撐孩子們的奮力奔跑。
不要誇我太機智~
好了,又到了時評欣賞環節,美美的星期二祝大家有個美美的好心情!
在大學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晚了一點本報評論員 麥小邁
瀋陽市大學城內的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和瀋陽師範大學等高校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新生報到,一時間,送新生入校的車輛蜂擁而至,考慮到送行家長們的住宿問題,瀋陽航空航天大學乾脆開放了體育館,為來不及返程的家長們提供了400張「地鋪」。很多網友認為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沒有必要興師動眾、費力勞神、全家動員護送孩子上大學。(9月1日《法制晚報》)
其實學校安排新生家長打地鋪不是個別現象。華中師範大學從2006年以來,已經連續9年在體育館為新生家長提供免費住宿。家長們可以憑新生錄取通知書和本人身份證順利領取一套毛巾被,並有免費的桶裝水。青島大學除了連續幾年在教室提供免費地鋪,還在排球場上搭起20多頂帳篷。不論是免費地鋪還是帳篷,都是為了減輕新生家長們的經濟負擔。
至於說到家長送新生入學,那是這些年每年各高校迎新季必有的一道風景。如果僅僅就送新生入學而言,其實和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沒有必然的聯繫。孩子到遠離家鄉的外地上大學,要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至少呆4年,那麼孩子生活的這個城市是什麼樣子,求學的這所學校情況又如何,家長和孩子幾乎都一無所知,陪著孩子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只要時間允許,經濟條件允許,應該是無可厚非的。有的家長還利用送新生的機會,陪孩子沿途飽覽大好河山、人文名勝,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識見,那就更應該稱許和鼓勵了。尤其是最近連續發生女大學生出門遭遇黑車和劫匪遇害的惡性事件,如果孩子長這麼大是第一次出門遠行,家長不放心,為了孩子的安全,送一送更應該理解。當然,如果是老少三代齊動員,組成一個送親團,這就有點過了。
但是如果不把送新生當做一個孤立事件,而是和此前此後聯繫起來看,問題其實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往後看,送新生有時候僅僅是問題的開始。因為孩子在外地上學,父母中一方專門離家陪讀4年甚至不惜為此辭職的情況,也不是個案;還有報導說一些學生在大學期間,髒衣服都得定期寄回家,家長洗乾淨再寄回來,特別是現在快遞越來越方便了,這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所以說到底,問題不在於上大學這一次送不送、陪不陪,關鍵打算送多久、陪多久?其實大學期間出現的問題,根源在大學之前。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絕大部分中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基本為零。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一直傾盡全力在為孩子「考大學」做準備,而絲毫沒有為孩子「上大學」做準備——考上大學或者說考上理想的大學就是終極目標,其他的一切都不予考慮。所以等考上了,第一次出門遠行,不敢不送再正常不過。但以後呢?不在眼皮底下,沒人照顧,學習能自覺嗎?生活能自理嗎?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報導:很多好學生、乖孩子一上大學就沉溺網絡或娛樂,學業荒廢,一蹶不振。所以有的家長就不放心了,就來陪讀了。說到這兒,很清楚,不是陪讀這種行為極端,而是在上大學之前,對獨立生活能力根本不去培養的這種教育,太極端了。結果很多問題在大學階段集中暴露乃至爆發出來,高等教育自己的問題已經是千頭萬緒,還要償還中小學教育的欠債,短短4年時間,是左支右絀,疲於應付。4年之後,就要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建設者和服務者,實在是太不切實際了。所以,在家長送孩子上大學的時候才去討論培養獨立生活能力,有點晚。
——推薦給好友——
公眾微信號:掌上吉林
或搜微信號:zhangshangjilin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新聞——
請登錄大吉林網一覽無餘
http://www.daji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