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塵封了三十多年的陳舊剪報,它使我回憶起年代久遠的故事憶錄,使我心暖無限,感動萬分。
1981年,依母親生前叮囑,本要我設法往香港,留在為家庭維持生計,並讓父親獻身我國的棒壘球事業而無後顧之憂。還有栽培五個弟妹學業有成而終身未嫁的兩位年邁姐姐之身旁,照顧她們。但不幸,在申請期間,母親病逝,我便被迫帶著兩個兒女轉往人地生疏,舉目無視的美國,備極艱辛,另創生活,經過五六年的奮鬥終走上專業正道,從事了小提琴教學工作。
1986年在華青年會舉辯了首次學生演奏會。休息時,一們不認識的人氏走過來和我攀談,了解了我一生從事音樂工作和熱愛棒球運動的情況,交談之下,語多鼓勵,次日這位先生還著人送來一張名貴的唱片,這是日昨音樂會上我女兒和一位學生合奏的巴哈(Bach)小提琴兩重協奏曲的唱片,當時我感動萬分,這張名演奏家演的唱片,三十年來,至今仍珍芷著,並成為我一生的紀念。
而更料不到,次日在當日的「東西報」上還登載了一篇對我這次音樂會以「老當益壯」為題的短評文章。原來他是舊金山英文雙語「東西報」的創辦人劉池光先生,初到美國,得到劉先生的肯定和鼓勵,他給了我極大鼓舞,從此我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就是在劉先生的鼓舞下,我共舉辦了十次公開的學生演奏會,其中一次是我五十周年教學的回顧音樂會,另一次是為舊金山熊貓少棒隊應邀參加北京舉辦的「國際兒童少棒球邀請賽」而籌款音樂會票價六元美金一張,共籌得六千元,音樂會後還有一位聽眾慨捐了一百元,另外,當劉先生知悉我想義務組織暑期少棒訓練班,讓此地的華僑子弟過好健康的暑假生活的意願時,劉先生就先後派了一位外籍記者和一位中文記者來採訪我,並在報上大力宣傳,於是免費的暑假少棒班就誕生了,每年都有五十多名參加,三年後,北京方面邀請我們參加國際少棒邀請賽,我們便以熊貓隊名義參賽。十多年來,我們參加四次之多。孩子們既作為技術和友誼交流,對家長們來說,也是作為導遊活動,讓孩子們一起了解祖先輩生活過的地方。此項活動得到僑聯的舊金山市議會的嘉賓影響很大。從北京歸來後在海華棒壘球協會主持下,掀起了棒球熱,各中文學校紛紛組織少棒隊。並首次在美國的華人自辦了「海華杯」和「國慶杯」的少棒聯賽和懷壘聯賽,最後納入每年一度的華人運動會,列為正式項目。可惜後來由於主客觀的條件,而我又滿懷熱情投身到家鄉的事業上,一去就去了整八個年頭,以致少棒聯賽停辦多年,但懷壘聯賽仍繼續舉辦。
的確,當握著這張已發黃的舊報時,漫長的三十年已過去了,但憶親一切新;歷歷在目。想當年,劉先生以「老當益壯」為題,鼓勵我幫助我開創了新的生活,讓我以年青的心態和希望來面對一切,這四個字指引了我的後半生,這些年來雖各奔前程,各自東西而未曾謀面,但在我深心處,我一直感恩在心,一刻未忘的。
而絕料不到,一日,上天賜福給我們,機緣再至,潤別數十年之後,我們又相遇了,可以想你這份驚喜之情是無法言語的。而最最可幸的是經歷了漫長的三十年歲月後,我倆仍健康健在。我們彼此歡談別後,娓娓之道來,既暖心,也感觸又感嘆人生一番。我懷著謝意報了這些年來的人生歷程和故事。兩位「老人」觸膝傾談過去,那一刻不就很美和很動人嗎?
次日,我特意把中山發展成「棒球小鎮」這夢想的資料帶給他,他看到我們發展得如此迅速也感到無比高興。今天,我已得到92高齡的人了,由於各方面無微不至的關注,我雖不再能親力親為地為家鄉盡最後的微力而感憾,但我內心卻如劉池光先生肯定「老當益壯」般,我「雄心未減」「精神煥發」且「鬥志依然」。所以,我返美後,在周末,人們會看見一個白髮蒼蒼的「年青」園丁一小群七八歲的華裔孩童活躍在美麗的綠茵球場上,在海外也不忘弘揚熊貓精神呢……其實,我是藉此抒發和寄託了我急速夢想成真那份期待心情和對已逝或存的至親們所抱的無限眷戀懷念那份心情而已……
自幼受父親影響,我十分酷愛棒球運動。為了留下球場上的風貌和歷史資料作為回憶依據,好讓我在晚年找到一點慰藉,所以持起棒球的第一天,我就喜歡把報上有關棒壘球的報載剪切下來,至今亦然。對個人來說,能這樣保存資料,我想我可算是第一人了。在空閒時,我常會從翻閱中找回往日美好回憶以自慰和獲得點滴快樂。上述的故事就是翻閱到「老當益壯」這一頁短評文章使我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充實了我的後生,今天我是懷著十分感恩之情,表達成這一小故事的。
梁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