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創造101》等一系列偶像選秀節目幾乎佔領了所有國內娛樂話題的頭條。
也許你並不關注,但也一定被為「菊姐」「楊超越」投票的朋友圈刷了屏。
另一方面,其韓國原版綜藝《PRODUCE 48》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該節目將網絡投票和AKB48劇場公演融合到一起,最終選出一支由來自日韓兩國的成員組成的女子偶像組合。
在第一期節目中,來自韓國本土的選手和中國練習生王怡人均表現出了不俗的水準,讓未上場的日本國民偶像團體成員倍感壓力。
但隨後AKB48系列選手亮相演出後,卻遭到了在場韓國評委的一致差評,甚至被毒舌評委裴允貞直接質疑在日選拔標準。
看完HKT48表演後的裴允貞一時語塞,另一位女評委也直搖頭,在場的日本女團成員表情凝重,接連遭到犀利的靈魂拷問後現場進入了一分多鐘無人講話的尷尬氣氛。
HKT48選手今田美奈打破尷尬,回應評委:
「對日本偶像來說,比起舞蹈要齊,可愛更重要」
裴允貞給了臺階:「原來是文化差異啊」
但最終日本妹紙們都不免被分到最低級「F」班。
退場後的她們彼此擁抱著哭泣,一面互相安慰「大丈夫」,一面念叨「苦呀西」,場面十分尷尬。
確實,相比起韓國藝人帥氣齊整的舞蹈和性感幹練的颱風,日本的國民偶像團體更多情況下的主要任務是傳遞「開心」,她們更重要的身份是娛樂大眾。
其中不乏唱歌跳舞都不出眾,人氣卻很高的愛豆。
日本偶像更加側重給粉絲們精神支持,歌舞不那麼重要,但是要足夠積極向上,足夠努力,足夠發光,偶像操守一定要有。
秋元康在談到AKB48的理念時這樣說:
「韓國那些組合是在經過層層篩選和嚴苛訓練後亮相表演,而且每個人的臉都一樣精緻,日本組合根本無法與她們抗衡,但 AKB48 的成員則是未經打磨的璞玉,各有特色與個性,歌迷可以看著她們一步一步地成長。 」
即韓系偶像注重歌舞能力,日系偶像更注重人格魅力
評委們在不了解日本偶像文化之前頻頻質疑,將鏡頭裡這些日本引以為傲的「可以見面的偶像」貶成「日產楊超越」。
誇張的節目效果也好,刻意的運營模式也罷,這對於遠道而來的她們確實有些難以接受。
不過需要承認,日韓練習生在實力上確實懸殊。
這點AKB48的成員在採訪中也有提到過,日本女團在本國很受國民認可,但一走出國門,實力總免不了遭到詬病。
不過偶像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也不容忽視,比起更看重實力的韓國偶像文化來說,日本偶像更偏向於養成系,新成員有可能還不太會唱歌跳舞,大多是直接出道後跟隨前輩們進行練習與提高。
一邊主要帶來歡樂,一邊主要消解欲望
一邊是需要你鼓勵的努力又笨拙的身影
一邊是歌舞雙全如機器一般精密的動作
一邊粉絲主要由40歲以上的中年上班族組成。
一邊粉絲主要由25歲以下的少男少女組成。
另外,日本偶像相比實力來說,會更看重可愛和元氣感,但差距是擺在那兒的。
正像導師們所說的,日本練習生來到韓國參加《Produce 48》應該會挺辛苦的,既然來到韓國,就要適應韓國的嚴苛的等級考核制度與偶像培養體系。
如今是全球化時代,類似的異文化碰撞不僅發生在藝能界,也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的每個角落...
碰撞會產生火花,催生進步,這是好事。
19世紀的黑船事件打開日本國門,之後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接受歐風美雨實現民族振興,不正好印證了這一點嗎?
或許這群遠赴韓國的日本少女也懷揣著一顆接受衝擊,虛心學習的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