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你一開始就知道,是嗎?還有衛錚,蒙摯,霓凰,他們也都知道,就我不知道。」
「我就快認出他了,我應該認出他來的。」靖王痛苦的錘擊著地面,趴在地上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往昔的一切浮上心頭,難過、悔恨、心痛,也都和眼淚一起湧了出來。靜妃眼中飽含著淚水,俯下身,安撫著自己的兒子,這麼多年,他從沒有像這樣難過過。
電視劇《琅琊榜》相較於原著,做過一些調整,其中最大的調整莫過于靖王和梅長蘇相認的那一刻。但是相較於原著在這個位置的深沉壓抑,電視劇版克制後的爆發更讓人淚目。
原著中是靖王立位中宮,各方人馬都來拜見。紀王爺和言侯爺來拜見靖王,一起閒聊當年言侯爺和林帥一起化名遊歷江湖。說彼時他們還年少,使用化名遊歷江湖,只是見了一些世面,經歷了一些事情,並未在琅琊榜留下名字。
紀王爺問言侯爺的化名,覺得言侯爺給自己的化名實在太過兒戲,言侯爺說他不算什麼,有人指著一棵樹就起了名字。就這樣一句話,仿佛擊中了靖王,靖王幾乎是顫抖著問,是什麼樹。言侯爺說是石楠樹。
靖王在紀王爺和言侯爺的驚訝中,快馬奔出東宮,想要去蘇宅一探究竟,卻又在半路勒住快馬,跌落在地,久久不能起來。他內心的驚訝和難過,勝過了想要探尋一切的衝動。他問追隨來的蒙摯,蒙摯說他答應了長蘇,什麼都不能說。所以他沒有去見梅長蘇,反而轉身去問靜妃。
原著中對於這一場相認,可謂是濃墨重彩的描述,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讀來卻沒有淚目呢?是情緒鋪墊得不好嗎?其實不然,只是原著中的靖王,不知為何就帶著那麼一絲平淡,讓人激動不起來。雖然他又是墜馬,又是跌坐在地,可是我們雖然知道靖王是出于震驚,可是卻遠沒有達到把讀者情緒帶動起來的地步。而且他在靜妃處,問的問題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感覺,沒有心痛,卻那麼平靜。
而電視劇中的改編,卻讓這一場相認的鏡頭,變成了劍拔弩張的對峙,你揪著一顆心,看宮外眾人急得團團轉,他們磨著刀劍,寧可背上謀反的罪名,也要救出蘇先生。而皇宮中的靖王,面對被撕裂開的,慘痛的記憶,面目全非的好友,所有的美好的一切,在質疑中爆裂開。這種強烈的反差,讓那些靖王心中浮現的回憶,更加的傷感。
當我們跟著劇情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早已經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我們在心裡痛斥靖王眼光不好,這麼多小細節都沒有認出林殊,我們的情緒經過這個對峙的局面,已經被調動起來,當看到靖王跪在那裡痛哭,我們也都跟著紅了眼睛。
那個人說,我選的人是你,靖王殿下。
那個人說,庭生,我會救你出去。
那個人說,景琰,別怕。
那個人修築了密道,為他煎熬了無數的心血,送他入主東宮。
有時候文字總是不如畫面更能調動人的情緒,所以好的小說可以成就電視劇,而經過改編的電視劇更能成就小說。這世界最大的殘忍就是把美好毀滅給你看,可越是這樣,你在心裡就記得越清楚。
從相認道別離,他們以舊日的身份僅僅相處了短短幾個月,就再一次參商永隔。當牌位上的紅布飄然落下,那個熾熱的少年,那個風華絕代的梅宗主,從此就長留梅嶺雪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