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根據《懷遠縣決勝「縣摘帽」十大攻堅專項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要求,經研究,現將縣農委牽頭制定的《懷遠縣決勝「縣摘帽」產業振興專項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2018年1月19日
懷遠縣決勝「縣摘帽」產業振興專項提升行動
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懷遠縣決勝「縣摘帽」十大攻堅專項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精神,深入推進產業振興專項提升行動,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堅持以產業脫貧工程統籌推進農業產業振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全縣特色糧油、蔬果林木、畜禽水產、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和「白蓮坡貢米」、「懷遠石榴」等區域公用品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建設,實現每個貧困村分別有1個以上龍頭企業和示範經營主體帶動,至少發展1項以上特色產業,每個鄉鎮至少建立2個以上特色產業扶貧示範基地,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能從事1項特色種養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比例不低於80%。
二、重點工作
(一)大力培育特色產業
1、特色種養業。大力推進「白蓮坡貢米」、「懷遠石榴」、「一村一品」、農業社會化服務、秸稈綜合利用、行蓄洪區適應性農業發展、精品蔬菜、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特色林業等十大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發展壯大區域特色優勢明顯的主導產業。各鄉鎮、各貧困村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現狀和市場需求,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進行產業布局,每個鄉鎮建設2個以上、每個貧困村建設1個以上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
重點沿芡河、茨淮新河、渦河等優勢區域,建設30萬畝「白蓮坡貢米」生產基地。以「兩山兩堤」(荊山、平阿山,茨淮新河大堤、懷洪新河大堤)為中心,建設2萬畝石榴生產基地。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力爭40%的村建設成為「一村一品」專業村。以服務小農戶為政策支持重點,實施以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為主的社會化服務面積121萬畝。利用專項資金支持貧困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新建3000-6000平方米的秸稈倉儲大棚30座。推進10萬畝荊山湖行蓄洪區適應性農業發展。建設8萬畝設施蔬菜、5萬畝名特優蔬菜、2萬畝水生蔬菜、50萬平方米食用菌等精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百萬頭生豬、千萬隻家禽、10萬頭肉牛、30萬隻肉羊標準化飼養基地。推進4萬畝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區、5萬畝大水面生態漁業養殖區、3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3000畝甲魚泥鰍特色養殖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打造陳集瓦四村的樹莓、雙橋雙李村的桃樹、萬福鎮西村的苗木、魏莊方壩村和胡郢村的林業和花卉、徐圩梨園村的梨樹等一批特色林業產業扶貧基地。
責任單位:縣農委、縣林業局
落實單位:各鄉鎮
2、鄉村旅遊業。優先保障農家樂經濟發展用地,盤活各類國有資產(閒置林場、學校、糧站、衛生所、水管站等),通過掛牌出讓、租賃流轉等多種形式,發展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收購或租賃村民民居,發展休閒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森林人家、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品。引導社會各方力量以租賃、合作方式利用貧困村、貧困戶閒置資產,從事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森林體驗和康養、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產業類型,增加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財產性收入。鼓勵在行蓄洪區宜遊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產業,優先支持行蓄洪區A級旅遊景區創建、星級農家樂評定、旅遊標識標牌建設等,在安排旅遊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
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200萬元的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用於農家樂規劃設計獎勵、宣傳營銷、品牌創建獎勵、創新模式獎勵等。結合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與利用項目、財政一事一議項目、歷史文化名村項目、農房改造項目等重點項目資金,加快鄉村特色民宿村發展。2018年,建設優秀旅遊鄉鎮1個、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星級農家樂5個、A級旅遊廁所2個。到2020年,全縣力爭建成14個鄉村旅遊示範鄉鎮、村,20家星級農家樂。
責任單位:縣文廣旅新局
落實單位:各鄉鎮
3、電子商務業。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全國性或區域性線上線下電子商務,培育本土化農業電商品牌。依託京東、蘇寧、郵樂農品網、淮商e購、上街網等平臺,每村完善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點功能。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通過免費提供農業生產技術、定製回收貧困戶生產的特定農副產品,經加工包裝實現網上銷售,增加農戶收入。扶持具有一定基礎的貧困人員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幫助開設網店,組織技能培訓。
對貧困村服務站根據投資情況給予不超過1萬元的補助;引導支持電商服務站點收購貧困戶特色農產品,做好承辦企業的對接,幫助農產品及時在各大電商平臺、承辦企業運營的商超、農產品營銷大戶、大型超市、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及中高檔酒店進行銷售,視站點銷售額及收購量予以獎補。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經培訓主體培訓孵化能夠獨立開辦網店的,根據其網上交易額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對網上經營農產品的給予一定數量的快遞補貼。支持郵政企業建立電商物流、便民服務一體化的「村郵樂購」網點。
責任單位:縣商務局
落實單位:各鄉鎮
4、資產收益。以改革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為突破口,創新資產收益扶貧機制,實現財政資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村(組)集體資產贏利增值,增強貧困村、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拓寬增收渠道,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農委、縣扶貧辦
落實單位:各鄉鎮、園區
5、光伏產業。加強已建成村、戶光伏電站項目運營維護,提高電站收益。做好2018年光伏電站的備案和建設工作,通過光伏扶貧增加扶貧對象收入。
責任單位:縣扶貧辦
落實單位:各鄉鎮、園區
(二)支持貧困戶自主發展特色產業
強化幫扶服務,組建由幫扶聯繫人牽頭,村組幹部、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參與的幫扶小組,逐村逐戶指導選擇具有穩定性、長期性、持續性的產業。
深入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獎補,修訂完善到戶獎補項目清單,鼓勵支持自種自養意願強、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優化種養規模和結構,發展特色種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商貿流通、農產品加工、手工業等產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獎補標準原則上每戶不超過6000元/年。
支持自身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在其自願的基礎上,把申報的產業扶貧到戶項目資金,入股新型農業經營帶動主體,實行保底分紅。支持自身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在自願的基礎上,把申請的產業扶貧到戶資金、或者自有資金、或者自有產業委託給帶動主體進行代種代養或託管。
責任單位:縣農委、縣林業局
落實單位:各鄉鎮
(三)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幫村帶戶」新機制
支持51個貧困村和扶貧任務重的村依據本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建設1個以上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建設1座300-5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大力推進園區(產業扶貧基地)、龍頭企業(聯合體)、示範主體(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帶一自」脫貧。每個省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示範經營主體帶動1-2個貧困村和有扶貧任務的村。依託龍頭企業(聯合體)發展訂單農業,引導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或帶資帶地入股,鼓勵示範家庭農場、經營大戶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戶務工,幫助貧困戶代耕代種、全程農機社會化服務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
根據貧困戶自身條件和脫貧需求,引導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建立股份聯結、訂單聯結、服務聯結、勞務聯結、租賃聯結紐帶,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確定的利益分配方式。根據產業特點和發展狀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程度等情況,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超市+合作社+貧困戶」 「學校+合作社+貧困戶」等組織形式,以訂單生產、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租賃為紐帶,帶動貧困戶增加經營收入、工資收入、租賃收入。加強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臺帳,將利益聯結情況列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監測指標。
責任單位:縣農委、縣林業局
落實單位:各鄉鎮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縣統籌、鄉鎮主抓、村落實的工作機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任務,各鄉鎮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產業扶貧工作方案,積極謀劃推動。駐村工作隊要按照「不脫貧、不脫鉤」的要求,幫助所在村、貧困戶謀劃和組織實施好項目,實現「一村一品」,有長期穩定的收入。結對幫扶單位要在項目、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為貧困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2、加強輿論宣傳。利用中央、省、市、縣各類新聞媒體,報導全縣產業扶貧工作中湧現的典型經驗、特色做法,進一步加大「白蓮坡貢米」、「懷遠石榴」等品牌扶貧的宣傳力度,營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輿論氛圍。
3、加強技術服務。縣農業、林業、文旅、國土、水利、金融、經信、商務、人社、供銷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貧困村和貧困戶支持幫扶力度,分產業對全縣有發展產業意願的貧困戶進行專項技術培訓。加強特色種養業貧困戶技術服務,每名農林技術人員要聯繫1-2個有扶貧任務的村,指導貧困戶做好種苗選購、疫病防控、災害預報、市場供求等全程技術和信息服務。
4、加強政策推動。參照《懷遠縣2017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獎補暫行辦法》(懷政辦秘〔2017〕73號文件),繼續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獎補。對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成效顯著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在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獎勵;對推卸社會責任,不積極參與產業脫貧工程的經營主體,取消各類財政項目和優惠政策。
5、加強責任落實。縣委、縣政府將產業扶貧納入脫貧攻堅專項考核內容,定期召開調度會議,組織開展聯合督查,對產業脫貧政策落實不到位的鄉鎮和縣直部門,適時啟動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