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各種運動會,除了精彩奪目的體育賽事之外,賽事衍生出的周邊新聞、話題等,還有很多運動員奪取了人們的眼球。同樣的,廣告商們也會抓住這個機會尋找熱門運動員作為自己產品的代言人,以此獲取更多的利益。
倫敦奧運會之後,遊泳健將孫楊承接了運動服裝、手機、汽車等行業廣告,身價直接飆升之2000萬人民幣左右。幾年後,孫楊成功登上了過《福布斯》中文板塊雜誌的中國名人榜上,排名位居第50位,據估計年收入直接可達3030萬元。
因此,倫敦奧運會被稱為是一屆盛產「網紅」的奧運會。
傅園慧毫無意外的稱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這與她與生俱來的「網紅」氣質和幽默風趣的行為有關。再加上她體育運動員的身份,無論是在體壇還是進入娛樂圈都將稱為一股脫穎而出的「清流」,因此,即便將來退役,向娛樂圈轉型傅園慧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所有輝煌過的運動員都將經歷下坡,運動賽場是殘酷的,運動員的轉型也是殘酷的。退役之後的他們意味著將新的榮耀和輝煌轉接給新的鮮血。
生活在相對封閉環境裡的國家運動員,大多數人的轉型都是被安排好的,進入名校深造拿文憑;或者在體制內轉型當公務員,例如跳水冠軍熊倪在結束了她的跳水生涯之後在湖南省體育局任職副局長;也有許多運動員退役之後沒有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體育界,而是選擇在圈內繼續培養新人。例如著名的教練有劉國梁、郎平、王義夫等人。
其實,早期的奧運冠軍投身娛樂圈的並不多,畢竟擁有漂亮臉蛋和優秀的演技的人並不多。但有幾位冠軍真的稱得上是才藝雙全了。
雅典奧運後,體操冠軍劉璇和田亮轉型進入演藝圈拍戲,但是與很多經紀公司培養出來的專業的演員相比較,他們的作品還是稍加遜色,很快的便沉浸在影視片泛濫的今天,靠著接一些綜藝節目維持著自己的出鏡率。
而國內如今的四大衛視中,不管是綜藝節目還是影視作品收視率最好的要數湖南衛視了。《快本》和《天天向上》這兩檔綜藝算是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了。每一期都會有不同的明星出場。但是湖南衛視因為收視率是各大TV裡的NO.1,所以很多節目明星參與都是零出場費,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公司不遺餘力的推薦自己公司的藝人去參加節目。
那麼,為什麼藝人們爭相亮相綜藝節目?
近年來隨著各大衛視真人秀製作熱潮的興起,中國體育明星們也頻頻在各類綜藝節目上露臉,例如《爸爸去哪兒》每一季都會有安排不同的體育明星父子出場,這讓本已淡出公眾視線的體育明星們又重新的然現在觀眾的視線中。
田亮再次大紅正是因為帶女兒上親子真人秀節目,此後李小鵬、楊威、鄒市明等奧運冠軍也走這條路,向觀眾安利自己帶娃的形式闖蕩娛樂圈。因此,綜藝節目成了體育明星涉足娛樂圈的普遍方式。
也有很多退役的體育女明星選擇回歸家庭。例如,郭晶晶成功加入霍氏家族,邁入豪門;張怡寧嫁給了比她大近20歲的「鑽石王老五」徐威;三界奧運會冠軍的伏明霞,嫁給了在新加坡、美國、中國香港等地擁有8處房產的梁錦松。
2015年,福布斯公布了全球退役之後收入最高的幾位體育明星排行榜。麥可·喬丹成功以1.1億美元位居榜首,大衛·貝克漢姆也]以6500萬美元排名第二,中國目前排名最高的便是李娜,這份數據顯而易見的顯示出了各位職業運動員的商業價值。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即便是擁有世界紀錄的天才運動員他們曾經創造的輝煌成績終究有一日會被打破,。上的英雄時代是短暫的,不論他們曾經是否是運動員還是其他職業的人群,生活總在繼續,他們創造的體育精神是不可揮手抹去的。所以體育明星的轉型也只是當今社會的大勢所趨,無關金錢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