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素描是繪畫練習的基礎,那麼,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就一定要從嚴謹、科學的「幾何形體」訓練開始。這是學院派素描訓練的開始,也決定了你會在哪裡終結。
相信所有學習繪畫的同學都聽過這幾句話:寧方勿圓、寧直勿曲、寧髒勿淨、寧拙勿巧。提出這一理論的關鍵的人物就是徐悲鴻先生。有些同學看到一些西方的素描沒有現在我們學的這麼「方」,那如果沒有按照我們的藝術法則,那就是不對、不好嗎?當然不是了,但其實,這是一個素描學習從無到有的過程。
方形和直線在造型上更趨近於概括,也更趨近於一種整體意識,在視覺上的從「圓到方」也更符合視覺上「從具體到模糊」的觀看規律。下方的這兩張美第奇從切面像都具體形象也是一個逐漸從模糊到完善的過程,而且藝術本身就是對於生活的歸納和再創造,具備概括感的畫面也更富於藝術性。
學繪畫如同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一定是「先會走再會跑」,藝術教育上,徐悲鴻先生主張要求學生有嚴格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察方法,理解形體的內在結構,要求刻意勾畫,寧方勿圓,以直線求曲線,以平面做圓面。這一套對於培養基本的觀察能力構建是很好的。
幾何是對形狀的研究,所以一切的美在幾何圖形中,不難理解,從面到體,從方到圓,既是能力的訓練,也是意識的訓練,更是整體的訓練。
幾何形體訓練的是我們對結構的把握,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裡物體的外部形態千變萬化 , 但歸納起來 , 可概括為幾種最為基本的幾何形態——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等 , 就是千變萬化物象的形態概括。
我們日常看到的物體都有較為複雜的形體變化 , 初學者往往不知道要從何入手 , 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幾何形體來概括 , 這樣看來複雜的物象可以利用這種規律和觀點進行提煉 , 比如蘋果 , 我們可以看作是球體 , 梨 , 我們可以看作是錐體。包括比較複雜的人像我們都可以用幾何形體來概括。
素材源自網絡
所以學習石膏幾何形體寫生能幫助我們儘快地掌握寫實繪畫的造型規律 , 從而使我們自由地去表現我們想要表現的一切。學習素描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 石膏幾何體概括了自然界各種不同的形體。從研究石膏幾何體和靜物著手 , 是素描入門的開始。研究幾何體 , 便於理解物體的形體結構和在空間中的透視原理 , 便於理解物體的明暗調子和立體感。
素描這些最基本的規律 , 也貫穿在其它一切複雜的形體中間 , 幾乎包含了素描造型的各種關係。通過對幾何形體的理解和描繪 , 可以培養表現各種複雜形體的概括能力 , 為進一步學習素描打下基礎。
素材源自網絡
飆地畫室素描半小時訓練
追求和諧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最高美學思想,這也是影響了西方和諧思想數百年的精神源泉。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
是西方僅次於《聖經》而流傳最廣的書籍
這張畫是達文西所繪製的一張球體的幾何結構空間圖,畫面中很準確的表現出了球體內部的空間變化,在透視準確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球體在我們看不到的面是如何相連接在一起的,如果不是通過這種幾何形體的表現我們其實很難用肉眼推測出這一內部變化,所以從多面體開始入手非常有助於我們理解和感知「體」的概念。
下方這兩張圖就是相同角度下,從多面體到球體的兩張畫面。在前面我們強調了方體意識,在這一步中從方到圓的概念也就很清晰了。
素材源自網絡
飆地畫室素描半小時訓練
飆地畫室素描半小時訓練
針對幾何形體進行結構性的練習,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熟練線條的運用能力,實現用線條的虛實來表現空間感,同時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對「從面到體」有了一個本質的認識。
這樣練習的好處就是從意識根源上讓學生對物體刻畫不再停留在片面的視覺層面,而是提升到一個理解和感知的層面,有了這個基礎性的練習,無論是以後的頭像課還是針對清華美院的素描場景創作課都是非常有幫助。
飆地畫室素描一小時訓練
北京飆地畫室 飆地畫室 央美楊飆 清華 央美 素描靜物 北京畫室 美術生 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