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香港早晨亦或者是夜深店鋪緊關,你能打卡什麼?有沒見過鐵閘上也會有塗鴉畫作,讓你慢慢欣賞畫裡的香港故事,逐一解畫最地道的口述歷史!
「城市閘志」以藝術創作記錄口述歷史及地區故事。2017年至今已創作出 40 道獨特的鐵閘畫作!之前八叔介紹過一部分,這次再來更新!讓分布在深水埗、油麻地、旺角、中上環及灣仔的鐵閘說出四十個社區小故事,留住屬於香港的集體回憶。
藝術家在店鋪鐵閘上創作,不是純粹粉飾一番,而是找出一些能代表香港地區特色,蘊藏著各種有趣故事的店鋪鐵閘後面的「人」。
當大家以為上海理髮店是男士們的世界,原來以前這裡是一眾少女們的蒲點!「上海新雅蒙娜麗莎男女理髮公司」的老闆顏先生說,他們是60年代開業的時候只有女賓部,當年不少歌星都喜歡來做頭髮,而有「東南亞歌后」之稱的姚蘇容,更是天天幫襯的常客。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而在五十年後的今日,雖然「新雅」仍然可以見到上海理髮店常見的懷舊吊扇同垂簾,但客人卻是男士居多。所以藝術家麥家欣為「新雅」作畫時,特別在右下角以單色畫出為女賓理髮的景象,為求將一段段舊日的行業故事重現在大家眼前!
(圖片源自@helenartlab的Instagram)
上海新雅蒙娜麗莎男女理髮公司
車仔檔最神奇的是小小空間一開檔就可以來個大變身!以「串珠仔」手工藝聞名的華興飾品,檔口掛滿色彩繽紛的絲帶飾物,很搶眼。而最代表到華興的,就是閘上畫出紀太的一雙巧手!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大家可在鐵閘畫作上見到的,就是以串珠串出來的「生招牌」 — 紀氏夫婦!逐粒逐粒串成的水晶珠飾,絕對都是精心之作。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華興飾品
地址:深水埗基隆街222號(門前62檔)
藝術家:Uncle
一間小店「協和隆工程公司」沿用是六十年代盛行的通花鐵閘,這種鐵閘是由公屋常用的菱形閘演變而成,可以解決商鋪的保安漏洞。而今年協和隆的鐵閘,將會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和大家訴說更多小店故事。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藝術家 Noble 不但將協和隆的店鋪特色融入畫作,還要挑戰高難的摺閘! 除了要將畫面分開一間間長條形閘面設計,還要在搖搖晃晃前後不定的閘上作畫,是時候展現藝術家真正的技術了!
協和隆工程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填海街445號地下
藝術家:Noble
相信大家對香港街頭充滿大大小小、亂中有序的招牌景象都不陌生,它們構造了香港街道獨特的風景線!「偉訊廣告工程」就是建構出這份風貌的一份子。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如果你細心望望閘作,會發現畫作裡面會出現一些手作工具,原來以前還未機器化時師傅是要人手操作的,完成各式各樣的大型招牌和指示牌,可想而知他們的技術有多勁!
偉訊廣告工程
地址:油麻地新填地街191A地下
藝術家:Devil
原來九記已經有八十幾年歷史!老闆為了守住爸爸的金漆招牌,堅持每日從早到晚留守爐邊煮靚牛腩。
(圖片源自@annie_chio的Instagram)
平日見他好嚴肅都是因為不敢怠慢爸爸對品質的堅持。其實他心裏面知道大家喜歡他的牛腩不知多開心!所以在作品中就見到他從心而發的滿意笑容啦!
(圖片源自@heymszhang的Instagram)
九記牛腩店
地址:中環高歌街21號地下
藝術家:Smile Maker
上一代人最常用「鹹魚送飯」,一條鹹魚都可以分好幾餐吃,養活好多口子。今次作品就畫出上一代的「鹹魚生活」喇!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以前的唐樓上居下鋪,漁民由舢板買魚回家用大木桶醃製,放在天台曬,曬好就可以放鋪賣。一道鐵閘,講出本土傳統的「鹹魚生活」,來西營盤親身感受下啦!
(圖片源自@kcteo1963的Instagram)
林橋記
地址:西營盤德輔道西188號地鋪
藝術家:SmileMaker.HK
香港絕無僅有的舊式玩具店──三和!一進三和就像去了商場大型玩具鋪,實在太大喇!鋪頭的玩具好像模型展覽館,全部大有來頭的!店員對每個模型產品都相當熟悉,模型車迷必須來一趟這裡!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鐵閘作品很有意思,由於店鋪名稱「三和」代表「天地人和」,所以畫有代表「天」的飛機、太空;代表「地」的玩具火車,同時紀念最喜歡火車的已故老闆;和代表「人」的三位重量級資深店員,他們更和老闆娘好像一家人般,感情深厚,作品又怎麼能少了他們!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三和玩具公司
現在很多朋友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山貨店」?其實「山貨」就是以藤、草、竹、麻、木等物料的製品,例如雞毛撣子、竹掃把、葵扇、蒸籠...想懷舊一下找回這些竹藤製品或者尋下寶,就要去鄺林記逛一逛!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山貨店在香港越來越少,要在舊區才找得到,店面小但貨品就一應俱全,大部分都時我們以前家中必需品。他們通常都會將貨品放在店外又掛在招牌前,鄺林記就是其中一間所剩無幾的山貨店。作品就畫了各種有紀念價值,但又漸漸被遺忘和被淘汰的本土經典產品。
(圖片源自@itslexaaa的Instagram)
「中式痰罐」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老闆娘鄺太太說,試過有外國朋友來買了2個「痰罐」用來做party的飲品器皿!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鄺林記
你有沒有真正摸過一副「靚牌」:能用十年的手工麻雀!這副精心製作的作品很迷你,但絕對不可以小看師傅的手工呀!公友祥麻雀的高師傅仍然堅持製作手凋麻雀牌,每筆每劃都是由人手親自「刻、鑿、鑽」上,圖案深刻,只只獨一無二!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不少香港人更因為欣賞這門手藝,叫高師傅為麻雀牌凋上特別的字、甚至人名。師傅手起刀落,個性化的作品就隨即誕生。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藝術家姜立如就特意在閘作上記錄低手凋麻雀的過程同「架生」,例如專為凋「筒子」用的十字形手鑽。當上下移動手鑽時,下方的鋸齒鑽嘴就會旋轉,在牌上刻出幾個同心圓。今次閘作更用上綠色做底色,代表住麻雀桌,非常形象!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公友祥麻雀
由員工變店主!真是惜物之人先可以做到。「東昇專業衝印」兩位店主原來以前都是員工來的,店鋪以前主要做相片衝曬,後來數碼科技盛行,生意冷淡,二人開始轉營賣二手相機和配件的生意,在深水埗要買二手相機,東昇人人皆知!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此幅畫作由沙畫大師海潮帶領一班學生共同創作!色彩非常豐富又吸引,仔細看畫作還會發現黑色的線圈,代表店主最重視的菲林,希望在香港推廣菲林攝影。當然不能少街坊們最愛的貓貓,除經常在店外做生招牌,鐵閘畫裡也會出現牠!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東昇專業衝印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333號B2
藝術家:海潮 Choy Kam Chiu、四位來自寧波公學的學生
所謂「工業用單車」,就是配有「貨架」的運貨單車,運送石油氣、外賣,都用這款專業車!而「榮興」店主鍾先生就是以修理工業用單車為主業。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藝術組合Smile Maker在鐵閘上以豐富色彩繪畫單車車輪,以表達修理單車並不是一門沉悶單調的工作。而每一件零件,好像單車鏈、齒輪同貨架,無論大小都是無可取代!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榮興單車
地址:旺角渡船街250號
藝術家:SmileMaker.HK
當年著利工民=著名牌!五十年代,存起1/5工資買利工民「汗衫」是好多人的目標,全因它耐穿、吸汗力特強。上一代人生活艱苦,典押一件利工民金鹿牌線衫甚至可以換全家一餐溫飽。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一間老店九十幾年曆久不衰,利工民正正代表著當年香港就是一個實而不華的時代。據說還會有老顧客指定將來著壽衣都一定要穿利工民,作為身份的象徵!
(圖片源自@loshunhk的Instagram)
香港利工民織造廠
「白鐵」工程,即是表示以鐵片製成的產品,當中分白鐵、鋅鐵喝不鏽鋼幾種。經常見到師傳舉起手逐下逐下這樣「啪骨」,好像鐵閘畫作中謝先生以「木拍」製作鐵器的情景,全人手製作,每一下都是功力所在!
(圖片源自明周文化)
鐵器產品例如有水桶、信箱及錢箱等。通常是因應顧客要求師傅先會以人手特別訂製,大量生產的鐵器成品基本上都交由機器處理,鐵閘畫作就記載住香港白鐵曾經是全人手製作的工藝行業。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勤記不鏽鋼工程
以前的香港,衣車是不少香港人的求生工具,好衣車製成著香港,國興針車一定有極大貢獻!國興針車公司賣的並不是衣車,而是自行生產的工業衣車零件!創辦人高老先生本身是一位修理衣車的師傅,一步一步創業,並國興堅持保持高品質好服務!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閘作分別捕捉了他們平日仔細檢查和修理衣車的畫面,帶出他們一直用心設計不同款式的衣車零件,配合製衣的需求,背後還展現出香港人不斷創新的精神!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國興針車公司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103 - 107號
藝術家:Smile Maker
一入店內,老闆和大黑狗都好嚴肅地坐在店內,但當你走近王老闆,就發現原來他在專心地為家具凋上花紋。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令人驚訝的是,一直以為用機器「啤」出來的高難度圖案原來是王老闆親手凋出來的!老闆還自豪地逐一介紹他的作品和酸枝花梨傢俬地文化。這個時候,黑狗Woody亦變得熱情到不能抗拒緊跟其後!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古色古香、充滿氣派的中式木製傢俬,如今只算是比較小眾。不過上海街偉興酸枝花梨傢俬的老闆,這三十幾年來都仍然充滿熱情,售賣中式古典傢俬,務求讓這些傳統工藝品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圖片源自@城巿閘誌的Facebook)
偉興酸枝花梨家私
舊時的蔗汁鋪就是貼地版的「Café」,街坊閒時在這裡談天說地,一起看看電視、聽聽歌。還未有中環扶手電梯時,徒步上半山走到氣喘,生津解渴的蔗汁更是一絕。
(圖片源自@ravinhot的Instagram)
同區涼茶鋪都因加租、收樓或後繼無人相告結業,只剩下公利一間做法正宗的蔗汁鋪。他們仍堅持蔗汁絕不落糖、放通宵,也沒有為了將自家製品放上超市貨架而添加防腐劑。這份良心的「人情味」正正是公利的迷人之處!
(圖片源自@hungry.bunnybunny的Instagram)
公利竹蔗水
想看更多鐵閘畫作品嗎?戳這裡!:香港舊區情懷:20間小店借鐵閘塗鴉給你講故事!或者下載「城市閘志」APP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