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困境」

2021-03-02 中國電影票房吧

近年來很多日本影視作品將鏡頭對準在有形無形中面臨各種困境的女性,比如備受好評的《坡道上的家》《無人知曉》《小偷家族》和《母親》等。這些作品大多直接取材於發生於日本的現實事件,通過影像在原本平面的新聞報導中探尋立體的生活原貌,將悲劇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展示在大小屏幕上。

  生存困境:一些女性放棄了做母親的義務

   另一些則被剝奪了做母親的機會

  

1988年,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發生了一起單身母親不履行子女撫養義務導致死傷的事件。長子六歲那年犯罪嫌疑人的丈夫離家出走,之後她和後來幾名交往對象之間又生下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出生後很快死去)。長子14歲的時候她為重組家庭,除了有限的經濟援助和偶爾探視之外,基本上放棄了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四個未成年孩子在沒有家長的家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都沒有出生登記,從而躲過了義務教育的監管。不久兩歲的妹妹因為哭鬧被長子帶到家裡的不良少年暴力致死,之後房東發覺異常報警,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母親從電視上獲知消息後自首,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緩期四年執行。

  

擅長從新聞報導中挖掘生活真相的是枝裕和經過15年的構思、創作把該事件搬上銀幕。這部名為《無人知曉》的影片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其他日本國內外電影獎共計14項。導演沒有給母親定罪,也沒有進行道德審判。影片裡的母親看起來很溫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像個大姐姐一般。她似乎是個心地單純、精神上有些不成熟的女人,因為輕信且過於依賴男人,導致多次被騙。後來僅僅是想成個家,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就把孩子拋在了腦後。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9年8月的調查統計顯示,2018年度日本全國的兒童諮詢所接到近16萬起虐童問題諮詢案件,較上年增長兩萬六千多起。自1990年開展此項調查以來,該數據逐年遞增。與此同時,涉及虐童題材的影視劇也佳作頻出。這些作品和《無人知曉》一樣,並非單純地追究善惡是非,而更多的是在挖掘造成惡果的種種「外因」。圍繞「女性困境」這一線索,展開對社會倫理、傳統價值觀、道德綁架以及小家庭化的探索。

  

擅長從新聞報導中挖掘生活真相的是枝裕和經過15年的構思、創作,把一起單身母親不履行子女撫養義務導致死傷的事件搬上銀幕,這部《無人知曉》並非單純地追究善惡是非,而更多的是在挖掘造成惡果的種種「外因」

  

周迅主演的網劇《不完美的她》今年上半年首播,也讓很多人關注到了其原版:由松雪泰子、蘆田愛菜等主演的11集電視連續劇《母親》。該劇在日本播出時獲得最高13.6%的收視率。《母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鈴原奈緒在小學做臨時教員的時候「拐走」了一個在家裡受虐待的女童道木憐南。憐南被母親裝進垃圾袋扔在外面凍得奄奄一息,奈緒其實是拯救了一個生命。憐南在奈緒的關愛中重拾「母愛」,兩個人度過了一段溫馨幸福的短暫時光。事情暴露之後,奈緒因「誘拐罪」被帶上法庭,憐南的生母也因虐待罪而入獄。奈緒雖然出於救人的動機被判了緩刑,但是她得不到憐南的撫養權,憐南只能被送進福利院。

 

在福利院表面上看似很快適應了新生活的憐南,趁著夜深人靜大家都已入睡的時刻,偷偷到食堂給奈緒打電話,聲淚俱下地說「媽媽,再誘拐我一次吧」。蘆田愛菜真的無愧天才童星這一盛譽。

 

與該劇劇情形成鏡像的是,東京都目黑區發生過一起五歲幼童被繼父與母親虐待至死的悲慘事件。該事件引起媒體與社會輿論甚至政府的強烈關注,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為此召開了內閣官僚會議。這次事件和《母親》裡描寫的狀況極為相似,虐童的主兇是繼父,親生母親因為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沒有救助也沒有求助,事實上起到了幫兇的作用。

在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中,虐童則作為一個輔助情節出現。阿治和信代是一對情侶,他們寄身於一個沒有兒女贍養的非親非故的老婦人家裡(阿治和老人在彈珠房相識),一起生活的還有一個阿治從彈珠房(賭博場所)外停車場的車裡誘拐來的男童(父母耽於賭博,把年僅三歲的幼童長時間單獨鎖在車裡)。是枝通過影片展現了身處社會邊緣的一類人,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家庭形態。沒有血緣或法律關係的人,非常和諧地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互相體貼關愛。而另一面,小女孩由裡卻在親生父母的虐待中忍氣吞聲,被阿治撞上幾次之後,他又自作主張地把由裡帶回了家。

 

這個靠偷竊為生的「家庭」仿佛在沒有聚光燈的舞臺上上演著一出蒙面啞劇,燈光亮起的時候,便是曲終人散的時刻。第一個被推上審判臺的就是「母親」。警察不去追究由裡在原生家庭遭受過的虐待,而始終堅持「孩子只有在親生父母身邊才能獲得幸福」這一所謂的「真理」。當然,他們的理解並不完全來自社會移植,也包括自身的經驗。他們也已為人父母,他們深愛自己的孩子,僅從自身的感情出發,他們也不能理解另一種感情的存在。這種觀念與理解的隔閡,就如同他們身後的法律一樣,只有「對」「錯」之分,不允許第三個答案。

在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中,沒有血緣和法律關係的人,非常和諧地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而當「母親」被推上審判臺,警察不去追究孩子在原生家庭遭受過的虐待,反而始終堅持「孩子只有在親生父母身邊才能獲得幸福」這一所謂的「真理」

 

原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養老孟司有一本暢銷著作《傻瓜的圍牆》,裡面提到:我們看似通過電視和報刊獲得了一些新聞,但那裡面無疑還存在太多根本讓人無從知曉的東西。在被各種媒體新聞包裹起來的現代社會,新聞,在很大意義上變成了一種被消費的商品。大多數人對新聞所持的態度也僅僅停留在滿足某種獵奇心理之上,很少有人真正關心其背後存在的「根本讓人無從知曉的東西」。

 

最後信代不得不做出妥協。在被審訊的過程中,經歷了世俗道德的「拷問」之後,她終於不得不直面存在於自己和這個社會之間的無法逾越的障礙。因此,才心灰意冷,對來探監的丈夫說:該清醒了,對這孩子來說,我們不行。她的意思是,如果孩子願意,可以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就是說回到軌道上的社會,即便殘酷,那也是唯一的出路。從前,她就是只想抓住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眼前幸福。為此不惜放棄工作,並惡狠狠的用「說出去就殺死你」來要求同事保密。然而,在和女警官的「對峙」中,她被視為「絕對不能原諒的女人」「誘拐犯」。她也知道無論如何解釋,自己斷然不會被對她來說亦是「另一種女人」的人所理解。她們之間有一堵永遠也打不破的玻璃牆。

 

在生存困境面前,一個選擇了放棄做母親的義務,另一個則被剝奪了做母親的機會。這就是這些影視作品所折射出的一部分日本女性的生存現實,也是身為母親的現實。

   育兒困境:一個女人成為母親之後

   很多時候會被強烈的責任感所裹挾

  

由角田光代同名小說改編的六集電視連續劇《坡道上的家》(森垣侑大導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主演)則全面剖析了兩個母親在育兒過程中遭遇的精神磨難。其中一個叫安藤水穗的母親被控把只有八個月齡的嬰兒溺死在澡盆裡,另一個兩歲女童的母親山咲裡沙子恰好被抽選為審判安藤水穗的民間陪審員。專職主婦裡沙子在撫養惡魔期女兒方面已經感到相當力不從心,又突然要去承擔這樣一份消耗時間的義務勞動。丈夫勸她辭退,可她抱著接受挑戰、鍛鍊鍛鍊的心理答應了。參加庭審的日子就把孩子送到婆婆家,很快,被打亂的生活節奏使一家人都陷入情緒焦慮中。

 

另一方,在安藤水穗的庭審過程中,安藤的丈夫、婆婆、母親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作為證人相繼登場,展開了「羅生門」似的證詞交鋒。安藤則一直面如死灰,除了機械地回答律師提問之外,不做任何辯解。於是,一個愛慕虛榮、母親失職最後喪心病狂的形象呈現在眾人面前。唯獨裡沙子在這些被他人的觀念所製造出來的表象背後仿佛看到一個在育兒過程中孤立無援、心力交瘁的母親。漸漸地她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的經歷和安藤重疊起來,而現實生活中的她也正在面對家人的誤解和責難。

 

最後,劇作通過裡沙子的思想搏鬥,還原了安藤在溺死嬰兒之前所面臨的精神困境。首先是來自丈夫的,他對孩子的哭鬧感到心煩意亂,怪妻子不會照顧孩子,還說為什麼奶奶抱的時候就不哭呢。為此他讓自己的母親來幫忙,而他卻為了睡個好覺去住商務賓館。感知到妻子精神上的異常時不是想辦法溝通解決,而是跟前女友訴苦、商量。其次,是來自婆婆的。作為育兒方面的過來人,她認為女人一個人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應該指望男人的協助。在她眼裡兒媳的那些苦惱和不滿都是矯情。婆婆在法庭上憤慨地說:「撫養孩子不是業餘愛好,也不是擺弄布娃娃。男人不會幫你,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是要自己努力解決。辛苦的日子很快就會熬過去,以後就輕鬆了。什麼神經衰弱,都是騙人的。」

  

的確,丈夫沒有家暴也沒有出軌,並且為了養家拼命工作。可是因為他有一個全能的母親和同樣正在育兒卻得心應手的前女友,相比之下妻子看起來是那麼無能。他讓自己的母親來幫忙也是出於好意,然而這正是很多男性極易陷入的誤區,他們不知道「媽媽」和「婆婆」是一個女人身上的兩種人格。丈夫的前女友也出庭作證了,她說安藤的丈夫真的是非常擔心妻子的精神狀況才找她商量的。她面向安藤,真誠地說出了一句同為女人同為母親的忠告「你要堅強啊」!沒錯,面對誰都無力改變的生活,「堅強」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然而,這真的是可以選擇或者取捨的東西嗎?其實她和婆婆一樣,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他人,當然她們並非出於惡意,而是懷著滿滿的正義感。

《母親》裡有一句臺詞說: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母親。一個女人無論通過生育還是其他方式成為母親之後,首先會被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裹挾起來。至於能否成功地完成育兒這項巨大無比的任務,一方面取決於個人性格的強弱、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跟周圍家人、社會的合作、援助與理解也是分不開的。人各有異,性格強弱和能力大小是不能選擇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要求一個母親必須堅強,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人說母親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考試也沒有經過合格認證的職業,的確,成為母親就和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過程是一樣的。「母親」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而誕生的,孩子滿月母親也才滿月,孩子一歲母親也才一歲,母親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精神困境:「我的幸福你做主」的結果

往往是被家人用愛的名義所綁架

  

《坡道上的家》刻畫了兩類母親。一類是正在育兒的母親,一類是已經育兒畢業的原生家庭的母親。從年齡上看,裡沙子和安藤的母親都是成長在日本經濟高度增長期即泡沫經濟時代的人。那是一個滿地黃金、人人拜金的時代,她們在年輕時期形成的價值觀根深蒂固。到了自己的女兒談婚論嫁的時候,日本經濟已經走向衰落,泡沫經濟時代的奢侈消費早已成為過往。她們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兒在普通酒店張羅「寒磣」的婚禮,說如果不在五星級酒店辦婚禮就還不如不辦。態度之決絕,言辭之激烈,成為母女關係疏遠的誘因。因此,無論安藤還是裡沙子在育兒中遇到挫折和煩惱的時候都沒有向自己的母親求助。愛慕虛榮的母親和決心要勤儉持家女兒成了兩個世界的人。

  

由此也可以對日本近代社會家庭形態越來越趨向「小家庭化」(nuclear family)之後的家庭成員關係略窺一斑。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8年發表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育有不滿18歲兒童的小家庭在所有家庭形態中佔82.8%的比率。脫離了四世同堂的家庭之後,也許在某種意義上擺脫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但同時也造成小家庭內部價值取向的單一化,因為沒有第三方的介入和調解,遇到矛盾很容易發展為兩個極端。還有一個原因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穩定,降低了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依賴關係,從而導致關係淡漠。

  

除此之外,《坡道上的家》還描寫了另一種家庭關係,就是「用愛的名義綁架」親人或愛人,有時候是自己都難以覺察的佔有欲給對方造成隱形傷害。兒童諮詢所的工作人員經過幾次家訪和調查之後,發現了在外人眼裡純粹一個「好好先生」的裡沙子的丈夫其實在對妻子施加「冷暴力」。裡沙子聽了她的分析才如夢初醒,她突然明白過來,豈止丈夫,連自己的母親也是用同樣的方式讓自己感到窒息的。

 

最後她這樣分析道:丈夫犯得著把妻子逼上絕路嗎?我也不明白這一點。我甚至還想過我老公和我媽媽就那麼恨我嗎?貶低、傷害、控制對方,以求把對方圈在自己身邊,有些人只會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愛。為什麼我沒有發現如此簡單的事實呢?原因在於我沒有動腦筋思考,我任由別人為我的幸福做主。因為遵照別人的價值觀生活無比輕鬆。

  

裡沙子因為醒悟過來才沒有讓安藤的悲劇也發生在自己身上,同時也會避免讓自己的悲劇發生在女兒身上。她曾經和安藤一樣,在家裡一個人面對孩子的時候,感覺大家都離自己遠去,遠到聲音都遙不可及,根本連張口求助的機會都沒有。沒錯,對於女人來說,「某種意義上,育兒就是在黑暗中摸索」。

以上列舉的幾部影視劇在解剖日本女性困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這不是只有日本女性才面臨的問題,《母親》曾經作為日本電視劇首例被翻拍出土耳其版,名為《Anne》(《哭泣的母親》),在土耳其國內創下收視率第一的成績,之後又被35個國家翻拍,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困境」
    來源:文匯報原標題:這些作品大多直接取材於現實事件,通過影像在平面的新聞報導中探尋立體的生活原貌,展示悲劇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日本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困境」近年來很多日本影視作品將鏡頭對準在有形無形中面臨各種困境的女性,比如備受好評的《坡道上的家》《無人知曉》《
  • 從《小偷家族》到《坡道上的家》,日本影視作品如何刻畫「女性困境」
    近年來很多日本影視作品將鏡頭對準在有形無形中面臨各種困境的女性,比如備受好評的《坡道上的家》《無人知曉》《小偷家族》和《母親》等。這些作品大多直接取材於發生於日本的現實事件,通過影像在原本平面的新聞報導中探尋立體的生活原貌,將悲劇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展示在大小屏幕上。
  • 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西安 710128] 摘 要:俄羅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近年來,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相繼刻畫了一系列俄羅斯典型的女性形象。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
    著名媒體人楊瀾擔任本次女性電影論壇的主持人,她呼籲:「女性越來越多在電影領域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所以全球都希望在電影的沃土上讓女性被更多的看見,讓女性的聲音被聽見。」;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楊燁為女性電影鼓勁:「隨著她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承擔多元化角色的女性,在職場、藝術、科技、影視等領域都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話語權,女性在自我成長、社會發展與家庭事業方面,也一直在尋求更大的拓展。」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舉行,嘉賓縱論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
    本次女性電影論壇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對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分享,探討當下社會對於女性角色的期待及女性在生活境遇下的人生困惑,以期喚起更多人對女性電影的關注,以及對女性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生存困境的關注。
  •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返鄉之路...
    一起看看日本影視作品中的返鄉之路吧!海女,即從事潛水捕撈的女性漁民。她們不帶輔助呼吸裝置、隻身潛入海底捕撈扇貝、鮑魚、海螺等海產品。因而需要長期訓練,經由年長者輔導。="0 [9]" width="600" height="337" />海女是北三陸的旅遊賣點之一,可一眾上了年紀的海女即將退休,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 電影節舉辦女性電影論壇 瓊中女足進影視製作階段
    導演高群書,出品人梁靜,編劇、導演薛曉璐,導演姚婷婷等圍繞國內女性電影遇到的困境與機遇各抒己見,並探討了海南可以進行影視開發的女性電影題材。其中瓊中女足的故事,已被選中進入影視開發製作階段。近年來,《送我上青雲》《氣球》《聽見她說》《致命女人》等一批引發關注的影視作品播映,讓銀幕上的女性形象更鮮活和多元。
  • 《阮玲玉》:時代影像中再現的女性困境
    然而戲劇化的是,無論是在樓梯間還是與唐季珊初次見面的歌舞廳,阮玲玉與這兩位男性初次見面的場景中都伴隨著突然的停電,人物毫無徵兆地陷入了黑暗之中,無疑是對她「妻子」角色找尋失敗做出的悲劇性隱喻。在停電之後的黑暗環境中,小玉依靠著阮玲玉,阮玲玉懷抱著母親,這是對女性困境中,女性互相依賴的生存境況的一次滿懷悲憫的人文關懷。
  • 《82年生的金智英》:無名化與家庭機器的女性困境
    《82年生的金智英》:無名化與家庭機器的女性困境年欣 2019年末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讓婚姻以及女性主義這一話題變得再次炙熱,也讓女性在現實社會中的困境通過影視作品進一步更具張力 除此以外,家庭作為電影表現的基本單位成為所要表達故事的主要承載體,金智英作為女性的困境在家庭中即發生。在金智英的原生家庭中首先是長輩對於孩子在性別上的性別偏見,六七歲時她因為偷吃弟弟的糖被奶奶訓斥也承受著家中重男輕女的觀點。
  • 趙薇的「婚姻自由」和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
    在一段採訪中,她說:「很多30+、40+的女性,她們對待婚姻的態度,有很酷的,有很勵志的。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市場上的(影視)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這個題材應該out了。」我想這部分不要彩禮的女性,就是趙薇口中的獨立女性,她們用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過得自在而自由,當然值得喝彩。
  • 這樣的作品,在日本會火嗎?
    他的文體涉獵頗廣,他個人也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類型風格中。早期作品多為新本格推理小說,後來接連推出了多部社會派推理小說,在他的作品既探索了人性、社會面貌,也在反思日本現行的一些法律制度,因而他在日本社會派推理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東野圭吾對於人性的刻畫深刻細膩,而且往往觀點獨特。
  • 推薦46部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取力量.
    :)前言   女性題材類影視作品在世界電影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慣以細膩的感情描繪和飽滿的人物刻畫來凸顯影像美學,更是一種融合著女性獨立思想與處世哲學的影視藝術今天電影會給大家推薦46部女性電影!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李少紅:困境反而讓女性題材覺醒
    11月26日,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的第33屆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在廈門舉行,論壇由陽光媒體集團、中國世界電影學會主辦,活動得到了弓立醫療用品公司獨家支持。本次女性電影論壇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女性電影論壇的發聲,喚起更多人對女性電影、女性話題的關注,關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生存困境;也期望通過電影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角色發展的分享,來探討當下社會對於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今天各個生活境遇下女性的人生困惑和探索。中國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髮表了精彩演講。
  • 《白色月光》女性的困境只來自於家庭與事業的對立嗎?
    城市中產的生活越發成為今天影視劇關注的重點,主打「女頻」的作品越來越多。不論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種以販賣年齡焦慮為切入點的作品,還是《歡樂頌》《我的前半生》這種以女性奮鬥和女性成長為主題的作品,都可以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
  • 趙薇談三十歲以上女演員困境,說出了廣大女性的心聲
    隨著人類時代的進步和變化,趙薇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談到了影視劇中關於30+女性題材高質量的主題。 她說出大多數女性的聲音。 她還談到了她對當前30+演員的困境的看法:她說30歲+是大多數女性經歷閱讀,愛情和婚姻,工作等生活的必要階段。
  • 「她題材」影視作品,她們買帳嗎?
    大屏木【「她題材」影視作品,她們買帳嗎?】應「她經濟」爆發之勢而起的「她題材」自帶消費主義的氣質。這類作品扎堆湧現,用另闢蹊徑的人物塑造和具有話題度、反轉力的情節勾起大眾的同理心和代入感,製造一個個輿論爆點。
  •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接受專訪,「《氣球》中的卓嘎,是當下女性普遍困境的寫照」
    《氣球》同名小說集記者:拜讀了您在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氣球》中收錄的一些短篇小說,感覺您的作品給人一種質樸、乾淨、純粹的感受,同時非常注重寫作的技巧,通過客觀細節的呈現來表現人物萬瑪才旦:我覺得是一種很綜合的影響,比如歷代藏族文學作品、西方文學作品、中國文學作品等等,甚至也受到了很多電影創作方法的影響。
  • 從《我的天才女友》到《正常人》,女性如何走出自我困境?
    PUA、性騷擾、婚戀壓力、生育壓力……現實中,女性面臨的困境似乎無處不在,也頻繁成為當下熱點。女性力量崛起,女性困境卻依然存在。在過去,女性生活被婚戀和經濟束縛。而女性部分解放後,女性又在情感和欲望中掙扎,面臨結婚生育的選擇和痛苦,承受著社會的結構性歧視。陷入困境後,我們如何面對,又如何自救?
  • 《熱帶雨》中年女性的困境
    影片中的主人公阿玲是一位從馬來西亞移民新加坡的女性,她在一所高中擔任中文老師,然而在新加坡當下的教育體制下,學校並不重視中文的教學,因此作為中文老師的阿玲也並不受老師和學生的重視最初看影片的介紹,可能會覺得影片就是講述了一個師生戀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影片實際上是聚焦於中年女性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 海清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中年職場女性的困境
    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各種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甚至從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她在《紅海行動》中演的戰地女記者同樣出彩。今年姚晨的《都挺好》大火,很多人誇她職場女性演得好。但在此之前,她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谷。因為生孩子,她兩次暫停工作,兩次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