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欖菊大灣區博物館(暫定名)項目正式與翠亨新區籤約。公示信息顯示,預計總投資超10億元的該項目將落戶馬鞍島最南端,建設起止年限為2021年-2024年,將按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建設。
幾年之後,欖菊大灣區博物館將以怎樣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今年9月,欖菊大灣區博物館概念方案設計競賽面向全球發出邀請函,引起國內外眾多知名團隊的關注。
「穿過一條古代場景的『時光隧道』,一束光打下來,一件神秘青銅器展現在眼前,立體聲音影像技術將展示它的歷史。」欖菊集團董事長駱建華生動地向記者描述,博物館將建設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標建築,同時還將大膽運用前沿科技,用群眾更易接受的全新方式展現華夏文明中的重量級文物,創新的模式和充實的內容,將有望填補灣區博物館領域的空白。
亮相故宮的藏品將入館展出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要求,博物館藏品總量應在300件/套以上、藏品總體價值特別珍貴,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其中一類價值具世界意義。
對於藏品的要求,駱建華並不擔心。在他的私人博物館裡,收藏著大量從國內外知名拍賣機構拍得的珍貴回流文物。
2018月9月30日,「欖溪萃珍」首屆小欖古董珍品展開幕,展覽主要策劃人及展品主要提供者欖菊集團董事長駱建華首次以鑑藏家的身份進入人們的視野,近140件橫跨3000年中國文明史的稀世古董珍品亮相,引起轟動。著名學者王貴忱讚嘆這場展覽為「嶺南之光、古董之光」。
10多年前,在一次北京舉辦的拍賣會上,駱建華一次拍下了5000多萬元的拍品,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是一尊譽為「東方維納斯」的斷臂佛像。
在私人博物館裡,駱建華翻出手機中一張佛像特寫照片,對著「東方維納斯」向記者介紹,「東方維納斯」代表著十一世紀雕塑藝術的較高水平,也因此受到故宮博物院關注,曾被借去參展。30多年來,他專注收藏,從未賣過一件藏品,個人藏品過萬件。當天記者參觀的博物館,展示的藏品僅為他所有藏品數量很小一部分。從駱建華的藏品手冊上可以看到,西藏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國家一級博物館都曾借他的藏品展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2014年前後,我就有了建博物館的想法。」駱建華說,原本他計劃建設一個中型博物館,但這個目標隨後「長大」了。在他看來,國家對文化自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山正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的建設水平應當與馬鞍島的發展定位相匹配。藝術品是傳統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推動文博事業發展已成為業界的歷史使命。
駱建華說,博物館項目將圍繞華夏五千年文明這條主線,以他個人30年的藏品為「主力」,按歷史和地域等領域不斷補充完善內容,展品將涵蓋青銅器、佛像、陶瓷、玉器、牙角等品類,其中還將設置嶺南館和中山館,以館中館的形式呈現。博物館將積極吸納民間藏品,搭建展示平臺,為中山乃至周邊地區營造良好的收藏氛圍。
融入科技可體驗密室探寶在國內,按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建設運營的民營博物館少之又少,除了建設建築主體,還要要配備專業物業、專家、安保等團隊,嚴格遵守人流量、一級文物數量、學術論文等指標,需要承擔巨大的運營負擔。
「我們信心是堅定的,這條路不好走,但是我們一定要走好。」駱建華說。
今年8月初,欖菊集團將欖菊大灣區博物館設計競賽的主題設為「灣區共享·最美映象」,面向全球設計師、企業、高校學生等進行公開招募。
消息發布後,有100多個單位或個人參賽,其中包括國內知名的專業機構、院校和設計公司。11月11日的評審會上,上海同濟開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作品《蓮•一花一世界》獲得了專業組金獎。
▲作品《蓮•一花一世界》
「如果我們同樣用傳統的展陳模式,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駱建華認為,除了特色鮮明的建築硬體,博物館的軟體也非常重要,未來的博物館必須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青銅器是我們中華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物類別,該怎麼介紹呢?駱建華舉例說,博物館將充分應用5G、AI、VR等技術,打破傳統布展方式,打造一條模擬古代生活場景的「時光隧道」,通過聲光電等立體的影視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展示文物的歷史,同時增加趣味性,提升群眾的體驗感,參與者不僅可以體驗館藏重器的模擬製作,還可以參與墓室探寶等環節。
「為什麼像鴞卣這樣精美的青銅器,我們至今無法超越它的工藝水平?」駱建華繼續介紹,從「時光隧道」裡「穿越」一次,就可以了解青銅器的前世今生,就能知道鴞卣是王家器物,是傾全國之力打造,是當時歷史背景下以禮治天下的重要標誌。也可以熟知不同青銅器的不同用途,了解青銅器的詳細歷史。
「必須要創新,一定要在博物館領域中做一個創新者,創新者才能變成引領者會」駱建華說,相比成熟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他們反而有後發優勢,可以用新技術滿足群眾的新需求,他有信心把最傳統和最現代結合起來,搭建傳承中華文明的「時光隧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