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沉悶,頹廢,讓我更多的直觀感受,短短的篇幅卻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這是一部關於太宰治青年時代的自傳小說。太宰治用細膩的筆觸,告白了自己前半生。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年輕人追捧,直到今天。說句實話,讀完《人間失格》後,陷入一種壓抑狀態是通常反應。太宰治39年的生涯,經歷5次自殺,一生中與5個女人的5段關係,結局都讓人唏噓,恐怕他的傳奇的人生更是讓無數人被他吸引的原因吧!
《人間失格》是太宰文學最傑出的作品,裡面的葉藏更像是太宰治本人,仿佛取材於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個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識分子,飽嘗世態的炎涼,絕望之餘沉湎於酒色,最後自己毀滅了自己。從一定角度揭示了現代日本社會人的異化。他的一生經歷了日本革命運動被鎮壓到日本戰敗這一大動蕩的時代,日本評論家平野謙說:「太宰的死,可說是這種歷史的傷痕所造成的」。
小說的主人公葉藏是議員家的公子,富貴閒人,吃喝不愁,優越的環境沒把他養成一個紈絝子弟,相反,把他異化成了一個討好賣乖的孩子。
葉藏從來不是葉藏,是躲在精緻又誇張面具下一張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臉孔,費盡心思去扮演小丑的角色,乞討歡心,憑自己的本事戰戰兢兢,憑自己的努力如履薄冰。
他從來不曉得幸福,並且千方百計討好的父親,也不是很喜歡他惹是生非的姿態,帶著偽裝的葉藏,做不出一個正常的表情,照不出一張和諧的相片。甚至,不配擁有死亡的快感,與她殉情,卻沒有隨她而去,被搭救後繼續苟活。
活著,身上也是洗刷不掉的罪惡,父親的歡心一去不返,旁人的幫助私心藏奸。葉藏很久以後才知道,遠在他鄉的家裡是要給他一條生路,可是傳遞信息的人自作主張,轉彎抹角虛情假意地胡說一通,一切語意都背離了願意,一切生活都偏離著原軌。
一醉解千愁,其實解不了,酒精只是把原本井然有序的痛楚打亂成一鍋漿糊,讓腦子暫時失去思考的能力,像是沙漠中的鴕鳥只埋住了愚蠢的腦袋,露著偌大的屁股引人發笑。
酗酒,用力所能及的任何手段供養這項惡習,不要做畫家了,給三流雜誌畫漫畫,甚至畫春圖就很好,換得幾個小錢可以立刻換成酒。
淫亂,以秀麗姿容和軟弱心腸做一個無用男妾,無家可歸的時候寄宿在女人的屋簷下,扮演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然後,養活自己無止境地喝酒,喝到不省人事,喝到不人不鬼。嗑藥,迷幻的精神抖擻,執拗的不能自拔,努力尋死,無端覓活,夢想是消失,一了百了,哪管身後盡情笑他。
葉藏的一生,自甘墮落,不需憐憫,死亡是認罪畫押,是唯一救贖,又何苦奉陪,強顏歡笑,不如做一尾快樂的遊魚。而太宰治的一生跟葉藏很像。
《人間失格》的確有不折不扣的致鬱能力,它怎麼能夠風靡起來,還不是這世上隱匿的「葉藏」太多。這些人的生命與生活多少與葉藏有交織重疊的部分,可人們都迫不得已迴避痛苦,只有《人間失格》一絲不苟地坦白交代。
其實死,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活著,卻需要去面對困難,去解決問題。本來以為,那段時間是黑暗的,現在想來,經歷徹底的黑暗之後還能夠堅持地活著,才是真正的英雄。其實像太宰治一樣,人間並沒有多數從出生便能夠「適格地「 活在這個世上的人,如果我們活著,那麼便是選擇努力地活著,這樣做是值得自豪的。生命,對同樣珍視它的人,會予以返償;對於不放棄抗爭的人,是永遠敞開的。
很多人說太宰治是一個消極主義者,他寫的太頹廢,太消極避世,難道一個人因為短暫的挫折而卻尋求身體上的醉生夢死,這是厭惡的。
裡面有句話說:「一個女人為什麼會拋棄失敗的男人,不是因為女人,而是很多男人因為失敗而一事無成,或者說在想站起來是堪比登天。」我不難看出一個人可以壓抑但不是尋求刺激與安慰。
儘管壞情緒如影隨形,哪怕將它趕到了荒無人跡的地方,弄死它,埋了它,也無法叫它徹底消失,它會在你興致盎然的時候,猝不及防就捲土重來,仿佛對著後腦勺冷不丁一記悶棍,敲得你整個世界都熄滅了。
但是有這麼一本書,有這麼一批人,閃耀著怪異的光芒,在一睜眼就能看見的地方,大家遙相呼應。
我看到有人勸告,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不適合看《人間失格》。同時,我看到有人慶幸,說心裡特別難受的時候就翻開《人間失格》。
讀完《人間失格》,我忽然覺得,總是要開心一點,人間不值得,不如就隨心所欲,一時興起,見色起意,永遠年輕,永遠色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