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到,華晨宇工作室前日告知了花花的八月份行程,繼續閉關。
但是後來狀態刪了,難道準備營業?
不管如何,花花持續閉關,我卻突然想到了一首歌,逃離烏託邦。
此番含義,並非花花躲閃,因為他構築的音樂世界,早就繁華無比,這裡,便是他的烏託邦。
我就像一個書中人,卻擁有自己的情緒。
個人感覺,這是一首神奇的歌曲,賦予我一種神奇的情緒,突然放鬆,突然歡快。
這首《逃離烏託邦》來自於專輯《異類》,AuroraAksnes,Martin Odd Skalnes,Magnus Skylstad作曲,代嶽東填詞,鄭楠編曲,在2015年11月10日以數字專輯的形式發行。
呃,作曲者名字好長,查了查資料,這位作曲者來自於挪威的18歲的精靈少女。
其曲風跳躍、迷幻、有趣,與華晨宇的某些風格頗為相似,正是因為如此,專輯製作團隊才爭取到了版權。
代嶽東將其取名《逃離烏託邦》,意思如下:都市人被這個社會的世俗規則推著走,仿佛人生被無形之筆書寫的虛妄空洞之感,所以要跳出牢籠,把握自己的人生。
這首歌,很個性,很異類,卻一點也不討厭。
這首歌有三難,難找到音準,難找到節奏,很難唱,但是華晨宇演唱的遊刃有餘,更讓我心中驚喜。
個人感覺,這首歌很超前。
你可以感受到那種慵懶的氣質,配合跳躍迷幻的旋律,在面對牢籠的時候,那種認真試圖掙脫束縛掌控自己命運的吶喊。
烏託邦是什麼,是我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
它很美好,卻讓我們忽略了其中的束縛,這就如同很多公眾人物的生活,外表光鮮亮麗,站在閃爍的舞臺上,但是誰又知道他受的苦?
幾多束縛?恐怕不是這個圈子裡的人,無法了解與感受。
華晨宇用他的感受,將這種狀態完美的詮釋出來,而在另外一個方面,也是他的態度,為了心中的音樂,他可以逃離這個烏託邦。
整首歌詮釋如同行雲流水,其中的詞語頗多藝術,然而在「直白」中能夠大膽展露,加之華晨宇恰到好處的表達,讓《逃離烏託邦》變成了一部「神奇的作品」。
歌曲中的主角,就是「我」。
我仿佛掉進故事裡面,身邊一切全都如同虛構;每一個人都在扮演,連路人都是為了配合我;我就像一個書中人,卻擁有自己的情緒。
書中人,早已經被作者所限定,輕輕一揮,便可決定未來。
其實不只是公眾人物,很多人都在身不由己。
不管這個「故事」是大是小,牢籠的束縛有時候會改變你的初衷。
這種逃離,讓我想到了華晨宇的《我離孤單幾公裡》。
《我離孤單幾公裡》的創作背景,源於一個早上,花花就這樣安靜的走著,那時候的他,是不是在思考烏託邦的事情,又或者,外出的他,就是逃離了烏託邦。
所以,有了態度的表明:被無形之筆牽著走,我活的多麼不真實。
虛幻、多無聊、荒唐,各種情緒的雜糅,顯示了烏託邦的弊端。
所以,「我」想要飛出這章節,重新再鋪墊,重新書寫全新的我。
「我」討厭這空洞華麗的夢,不去管封面裝訂多漂亮;不願被幾百頁困住一切,哪怕暢銷被連載成系列;我就像一個書中人,卻擁有自己的情緒。
歌曲到了這裡,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想法,「封面」再漂亮,那也只是表面,「我」不想讓夢想變得蒼白。
作為一名「書中人」,也該擁有自己的人格。
哪怕故事線撲朔迷離,我早已感到身心疲倦;別再去刻意輕描淡寫,不如給明天留點懸念。
飛出這章節吧,重新書寫全新的我。
聽這首歌,似乎能夠感受到華晨宇的情緒,看穿一切,但是世界依然裝在心中,任由它變化,我始終如一,縱然在烏託邦中,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夢想。
一曲《逃離烏託邦》,讓你感受音樂的神奇。
- End -
人物與作品解析vol.332:華晨宇《逃離烏託邦》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撰文|響馬書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