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發那拉氏是滿洲鑲藍旗人,出生於康熙五十七年,是佐領訥爾布的女兒。論出身在八旗秀女中,算不得出眾。
好在,那拉氏不僅容貌出眾,且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不僅做得一手好女紅,而且還識文斷字,在雍正十二年的選秀中,被雍正指婚給了還是寶親王的乾隆。
(那拉氏劇照)
說起來,雍正在給乾隆挑媳婦的時候,頗為用心,他並不只是看外貌,而且還很注重看兒媳婦的才幹和品德等。
比如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還是寶親王時,雍正指婚給他的嫡福晉。
富察氏出身於八旗上三旗之鑲黃旗,又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出身非常顯貴。
雍正第一次見富察氏,她還是個9歲的小姑娘。
對於雍正的提問,富察氏態度大方,說話有禮。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書法剛勁嚴整,讓雍正對她讚不絕口,因此等乾隆到了成婚的年紀時,雍正便將富察氏指婚給了乾隆,並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大典。
雖然輝發那拉氏不論出身還是才學都要比富察氏遜色一點,但是輝發那拉氏的文化素養在後宮之中也絕對不算低。
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那拉氏被封為乾隆的側福晉。
次年,雍正駕崩,乾隆遵傳位密詔登基稱帝。
乾隆繼位後,潛邸的妻妾們皆得到冊封。
賢良淑德的富察氏被冊立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得乾隆寵愛的側福晉高氏得封貴妃,而比高氏晚入潛邸的那拉氏則被封為嫻妃。
轉眼,到了乾隆十年,一向得寵的高氏重病在身。為了給高氏衝喜,乾隆下旨冊封高氏為皇貴妃,而那拉氏和純妃蘇氏皆進封為貴妃。
(高貴妃劇照)
蘇氏能得到晉封是因為她已經誕下了兩位皇子,且在得晉封的時候,又有孕在身。再加上她是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入了潛邸,因此憑著深厚的資歷和育嗣之功被封為貴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未能生下一子半女的那拉氏能同時得到晉封,只能說明她在後宮中並不像傳聞所言,一直在坐冷板凳。
因為據《清高宗實錄》記載,就在高氏病逝不久,乾隆還以「奉侍宮闈,慎勤婉順」為由,給那拉氏和純貴妃又提高了儀仗標準。
顯然,那拉氏也有她在後宮鞏固地位的手段,那就是對乾隆生母崇慶太后非常孝順,而崇慶太后待她亦十分疼愛。
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在東巡途中崩於德州舟次。
後宮不能無主,所以乾隆僅在4個月後就下旨封那拉氏為皇貴妃,讓其「攝六宮事」,代行皇后職責,並將其配備的宮女增至9人。
要說,富察皇后的離世,讓乾隆悲痛萬分,但是乾隆在封那拉氏為皇貴妃之後,仍非常貼心地給那拉氏的母家抬旗入正黃旗,同時又授予那拉氏的侄子訥蘇曼為等三等侍衛兼乾清門行走的殊榮。
(富察皇后劇照)
除了這些,那拉氏的在行冊封大典時,所用的儀仗也與皇后幾乎無二。
甚至在那拉氏還沒有被冊封為皇后之前的半年內,大家已經習慣將她稱為皇后了。
有人說,那拉氏能被立為皇后,實則是崇慶太后在背後助力的。
其實從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的一系列安排來看,崇慶太后應該也有助力。但是乾隆能在她代理六宮,擁有許多皇后才有的特權,只能說明乾隆本人也早有此意。
乾隆十五年,富察皇后的喪期滿後,乾隆便為那拉氏舉行了冊立皇后的大典。
自此後,兩人的關係也愈發親密,乾隆不管謁陵、巡幸還是秋獮等,那拉氏都隨駕出行。
好事接踵而至,在那拉氏被封為皇后之後居然懷上了身孕。
說起來,那拉氏生子的時候,已經35歲了,別說古代了,放到現在這個年紀也算是高齡產婦。但是幸運的是僅在4年裡,那拉氏居然誕下兩位皇子和一位公主。
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重的乾隆是個有嫡子情結的皇帝,因此當那拉氏生下皇十二子時,他不僅高興地賦詩一首,而且還頗有深意地為其取名「永璂」。
「璂」在本意是指皮弁裡縫合處鑲嵌的玉飾,在古代「璂」的多少,則象徵著人的身份,唯有天子才能享有「十二璂」。
聯想到富察皇后所生的皇子,也是多以秉承祖業的字為名,比如次子永璉、七子永琮皆有此意。
因此不難想像,乾隆對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也是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乾隆劇照)
然而,厄運就像好運的孿生兄弟,皇十三子永璟還在那拉氏腹中時,那拉氏所生的皇五女卻夭折了。
失女之痛讓那拉氏悲痛難抑,因此,永璟沒有足月便因動了胎氣而早產,以致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就在那拉氏痛苦不堪的時候,她的生母朗佳氏也病逝了。
接二連三失去親人和子女,讓那拉氏的精神遭受了莫大的打擊。
再加上與她早年一同入潛邸的姐妹們也幾乎都撒手人寰,因此她漸漸地篤心向佛起來。
乾隆三十年,那拉氏第4次隨乾隆南巡。然而這次南巡卻改變了那拉氏的命運。
用乾隆的解釋就是:「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
原來,在行至杭州的時候,那拉氏與乾隆反目,且不顧國俗,剪掉了自己的頭髮。
要知道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愛惜即是一種孝心。
而在滿洲,只有在父親或者丈夫離世後,女子才會剪掉一縷頭髮置於其棺木中。
顯然,在乾隆看來,那拉氏的行為有詛咒之嫌,因此他勃然大怒,令隆福安先行送那拉氏回宮。
乾隆回宮後,那拉氏雖然沒有被廢黜皇后之位,但被收回4份冊寶,並打入冷宮。
不久,那拉氏病逝。
乾隆說是按皇貴妃的喪葬禮儀下葬那拉氏,其實連個單獨的陵寢也沒有給她修建,只是草草地把她的遺體塞到純惠貴妃的地宮之中,更不要說給她設神牌了。
(令妃劇照)
那麼,那拉氏為何會有「斷髮」之舉呢?
這個可以從令妃的發跡史來研究。
在那拉氏篤信佛教之後,令妃迎來了她在後宮中的春天。
先是在乾隆二十四年,沒有生下一男半女的令妃被晉封為了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令妃生下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三十年,就在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不久,她便被封為了皇貴妃。
因此,有野史說,乾隆在南巡的時候,由於寵愛令妃,所以有心立她為皇貴妃。
在清朝,如果有皇后,皇貴妃的位子往往是懸而不封的。
因為皇貴妃相當於是副後,如果與皇后同時設立,會影響到皇后的威嚴和地位。因此皇帝為了六宮安寧,往往不會在皇后還在的時候,冊立皇貴妃。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高貴妃就在生前被封為了皇貴妃,不過那是為了給她衝喜。
所以,當乾隆表示要立令妃為皇貴妃時,那拉氏必然是極力反對,再加上乾隆對已故的富察皇后念念不忘,這種種的矛盾都淤積在那拉氏的心中,因此當兩人反目時,一向隱忍的那拉氏終於再也不能自控,最終剪斷了自己的頭髮,以表達憤怒。
然而,就這一個舉動,不僅讓她失去了寵愛,而且還失去了一切,甚至就連皇十二子永璂也遭到了乾隆的報復,直到乾隆去世,連個貝勒都沒有加封。
(參考史料:《清高宗實錄》《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