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學地理(普及版):世界地理(六十七)
繼續說世界宗教。
六、世界宗教
4、基督教
⑶新教:
加爾文宗,也稱「歸正宗」、「長老宗」,以加爾文的宗教學說為依據的各派思想的統稱。主張《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根據和權威。強調因信稱義,宣揚上帝預定,並在教會建立長老制。
安立甘宗,即「聖公會」。16世紀30年代,從羅馬教會獨立出來,但在教義、禮儀、組織制度等方面則保留了天主教會的大部分傳統。同時也具有新教的的基本信仰和堅持,如堅持《聖經》為教義的最高權威等。
公理宗,採用公理制形式。公理宗的多數教派採用正統加爾文的觀點,強調信仰自由、個人和上帝的聖約。主張各教堂獨立,由信徒公眾管理;教徒行政上沒有各級總機構,只有團契聯誼組織。
浸禮宗,17世紀初,浸禮宗從英國清教徒獨立派中分離出來的一派,反對嬰兒受洗。堅持成人施禮;主張全浸符合《聖經》原則,是合理的洗禮方式。
衛斯理宗,主要是以約翰衛斯理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主要包括:衛斯理公會、中華基督教衛斯理公會、循道公會、聖道公會等。
靈恩派,即聖靈降臨派。強調基督是上帝啟示的中心,聖靈的位格是建立在與聖父聖子的關係之上,所以聖靈不只是聖靈本身,同時也是聖父的靈和聖子的靈。
福音派,也稱「新福音派」。強調耶穌基督福音、個人悔改得救、以《聖經》為唯一信仰基礎的基督教新教教會及其信徒的通稱。福音派是在中國影響較大的基督教派之一。
5、伊斯蘭教:
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穆斯林總人數20億左右,分布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人口的23%多。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復興,並在阿拉伯半島首先興起。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統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並在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在亞非50多個伊斯蘭教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30多個國家,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教徒認為宇宙只有一個主宰——安拉,並且依照各自的理解,遵循著《古蘭經》的教義。
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也有一些小派系,如哈瓦裡吉派,伊斯瑪儀派等。
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派別,又稱為正統派,分布在大多數穆斯林國家中。遜尼派認為,哈裡發只是信徒的領袖,穆聖的宗教領導人的身份繼承者。無論是誰,只要信仰虔誠,都可以擔任哈裡發(即安拉使者的繼承人)。也就承認了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裡發的合法性。
什葉派信徒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也有信徒。什葉派認為,只有穆聖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後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繼承者。
四大哈裡發,是指穆罕默德逝世後,他的最親近的弟子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他們先後繼承了穆聖的事業,稱「哈裡發」。
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人口在2000多萬,主要是遜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