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一點感悟

2020-10-12 Eric

韓國災難片向來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對於走溫情路線的這類影片,多的是溫馨的情節以及更多對於人性的探討,不像歐美大片那樣,以特技取勝。

《潘多拉》的故事其實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講的是韓國的一個尚未發生的災難故事,可是這樣的事情真的不會在我們身邊發生嗎?想想就毛骨悚然,心有餘悸。那些冷漠的、居高臨下的、義正言辭的、不容置疑的面孔實在太過熟悉。但願這樣的故事永遠不會發生。否則,我們面臨的滅頂之災可能比電影中更加恐怖萬分。

電影的前半段告訴我們,看似固若金湯牢不可破萬無一失的核電站其實已是破綻百出,危機重重,問題不斷,狀況百出。核電站的領導是一個不懂物理、不懂業務、不懂專業的外行人,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導致他根本不知道各個工作環節孰輕孰重。而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各懷鬼胎,敷衍塞責,核電站從上到下沒幾個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影片的一個細節顯示兩個工人為了節省時間、遠離危險,選擇了直接捍接漏洞,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核電站管道壓力過大,徹底爆炸。說明整個電站,從領導到同志,大家都只能是應付工作混薪水而已。

核電站中真正懂的技術認真工作富有正義感的所長意見得不到重視,甚至受到排擠,批評,攻擊,打壓,把危機報告送給總統的秘書被替換。一級級的工作人員一層層的領導部門以一個又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只顧維護自己的利益,努力工作、發現問題、積極正直的人紛紛被打壓,其餘的人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明哲保身,或是同流合汙。

於是每個人只能懷著僥倖心理眼睜睜的看著一個明明早已能夠預料的危機,卻按照可預知的軌道不斷的向最危險、最糟糕、最恐怖的方向滑動,卻不願阻止,不能阻止,或無力阻止。一個個本可以將危機解決於萌芽狀態的糾錯機會被無耐、無知、無動於衷的錯過,事情變的越來越嚴重,直到不可收拾,直到徹底無法掩飾。直到徹底崩潰。

而最終收拾殘局挽救國家於危難的只能是曾經被犧牲利益被無情拋棄的社會底層。這一幕幕實在太過似曾相識。令人觸目驚心,毛骨悚然,悲痛嗟嘆,可是卻似乎無法改變。

災難面前,人類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自然的災難即是如此,那人為的呢,潘多拉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很多災害最終都是自己造成的。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不顧後期的發展,沒有憂患意識。對於影片的結尾,我們得知核洩漏了,更多的是冷漠,大家都不關心,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不會想著為我們的下一代去做點什麼,只會自己顧自己。確實,這就是社會的現實,人類文明到了這個點,冷漠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想像,是社會複雜了嗎?我想終結還是在人,我們已經回不去那種特別單純的時代了。

影片的另外一條主線,政府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無奈,為了大局,為了不造成恐慌,只是角度問題而已,但是有一個點是最開始個人很不贊同的,降溫不用海水,只是為了保護核心。這不禁又牽涉出一個問題——利益,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不顧百姓死活?想想好像挺極端的,但在現實世界,確實這種事情比比皆是。為了發展,官商結合,草菅人命,這個在當下已經不是稀缺事了。

對於政府的批判,這一點在韓國的災難片中運用的越來越多多,像電影流感,成千上萬的屍體堆積焚燒,市民們打的不是急救藥,而是加劇病毒擴散的毒藥,這就是政府行為,為了所謂的管理,鎮壓百姓,草菅人命,已經不是我們正常五觀能接受的了,雖說是電影,但是在現實的折射下顯得如此赤裸裸。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世界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淵,哪裡有上帝之手呢。電影的後半段,告訴我們那些高大上的理想信念其實是虛無飄渺的,為了摯愛的親人,為了永不忘記的誓言,做出自我犧牲的人,才是最終的救贖者。拯救了愛人,親人,朋友,國家。

但願那些痛苦的畫面永遠不會在真實的世界裡上映。但願這世界上的事情可以不必正如所料,向無耐的軌跡滑行下去。

同類推薦——流感、鐵線蟲入侵

相關焦點

  • 《潘多拉》一點感言
    電影中之所以會讓潘多拉魔盒一步步爆炸,擴散,完全是因為領導人不行核能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領導人既然敢用,難道不知道擔多大的風險嗎?不嚴陣以待就算了,各種敷衍,各種深井冰一樣的操作,這完完全全是人禍了。。。。。。
  • 《潘多拉》自己的一點小感悟
  • 潘多拉的盒子
    貓黍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希臘故事——潘多拉的盒子。
  • 《潘多拉》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這樣影片刻畫手法實在令人值得回味,會讓觀眾在觀影結束後仍會回想影片中的情節,然後獲得某些感悟。 最後一點吧,這是一部災難片,但在影片的最後一幕,韓國作為世界上核電技術的領先者,其在國內大量使用核能發電,而製片人和導演將核電站比喻成潘多拉,其意就是雖然這看起來十分美好誘人,但實際上危機四伏,一旦潘多拉魔盒被打開,那麼將會有很多人遭殃。
  • 邪惡的潘多拉
    邪惡的潘多拉潘多拉的魔盒,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西方神話故事。
  • 以愛之由賦予潘多拉之名:巫潘多拉女性耳機
    我送給包裝盒一個名字-潘多拉魔盒-因為你並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樣的驚喜在等著你。從頂部開啟魔盒,便能看見今天的主角-巫單曲人生。盒子底部也就是產品名下方有一個能拉開的小抽屜設計,巫潘多拉在裡面準備了明信片以及包裝精美的配件。
  •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得 潘多拉魔盒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得?
  • 《潘多拉》關於潘多拉
    雖然潘多拉的盒子裡面有不幸與災難,但同樣充滿了希望。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總會有那麼一些人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而犧牲自己的時間、家庭甚至是生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你替你負重前行。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人生來就應該高尚,只是在災難面前需要有人逆行。
  • 許光漢代言人潘多拉
    為紀念這意義不凡的一年,同時祈祝嶄新且閃耀的2021,全球最大珠寶品牌Pandora潘多拉堅信愛與故事是「Timeless」不會變化的所在,誠意定製「新願禮盒」,經由飽含你的故事的手鍊締造心與心之間的連結,點亮新願,開啟新的一年。
  • 潘多拉手鍊真的太帥了,一點都不顯胳膊粗,簡直是秋日最愛
    這條潘多拉手鍊,今年3月份的時候就出了。名字叫做Pandora Me Link bracelet。昨天和我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這還是她安利給我的呢。這種風格有一點酷酷的,比較適合帥氣一點的女生。就算手臂有一些肉,看起來也不會特別顯瘦粗。
  • 神話故事——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魔盒,又稱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匣子,這是一則古希臘經典神話。
  • 我們常常聽到的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是什麼含義?
    在很多神話故事中我們都常聽到一個詞叫做「潘多拉魔盒」,那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呢?終於我們在希臘神話中找到了種種跡象,在電影中的潘多拉魔盒表現的形象就是寶物,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代表的就是災難,其實在這個盒子上有一個經典的希臘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潘多拉的匣子
    ▲失去對普羅米修斯好感的雅典娜      宙斯命令火神赫淮斯託斯(Hephaestus)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少女—潘多拉(Pandora)。一次趁厄庇墨透斯離開,潘多拉經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不顧禁令, 私自掀開了那隻匣蓋,飛出一大群災難與禍害。
  • 《聖鬥士星矢》手遊怎麼玩潘多拉 潘多拉小宇宙搭配方法分享
    導 讀 S級鬥士潘多拉將在明天登陸聖鬥士星矢手遊,作為冥王的代言人,潘多拉在遊戲中以反控制功能型輔助為主,可以有效的應對敵方控制並給出補償性收益,還能彌補鬥士的速度劣勢
  • 潘多拉的魔盒
    還不是我們當初去埃及看金子塔對神明犯下的不敬畏.不是,這些都沒事的,我雖然是開羅萌發起創造LH的決定,但氣運是不是憑空產生,是當世中有人也在那一刻向天祈求拉希望的力量,那會,代表潘多拉的星辰也回應了它的祈求,並暗中給予了它的力量 .
  • 「婚外情與潘多拉魔盒」
    01「婚外情」,就是一隻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又叫潘多拉盒子。這是一個典型的希臘神話故事:眾神之王宙斯,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給人類送來火種,聯合終身製造了美人潘多拉和一隻裝飾精美的魔盒。潘多拉天性好奇,喜歡新奇事物,打開了盒子,結果把「貪婪」、「嫉妒」、「怨恨」等罪惡放出了人間。
  • 古希臘神話之潘多拉 Pandora
    根據大英博物館所藏的一隻白底基裡克斯杯(古希臘一種雙耳淺口的大酒杯),潘多拉的另一名字是「安妮斯朵拉」(Anesidora),意思為「送上禮物的她」。根據神話,潘多拉打開一個「罈子」(後來慢慢演變成為盒子)釋放出人世間的所有邪惡——貪婪、虛無、誹謗、嫉妒、痛苦——當她再蓋上罈子時,只剩下希望在裡面。
  • 潘多拉(序言)
    公元2107年末,已經銳減到不足1億人口的地球人類,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失敗和無力後,第一次真正的聯合到了一起,所有的資源和力量被匯聚了起來,昔日還為了各種理由紛爭不斷的國家,也暫時放下了恩怨和矛盾,三天——如果能夠知道之後發生的事情,這三天,或者是末世最後倖存者都不願意看到的三天——地球人類聯合政府下達了一個最終審判人類命運的決定,也是人類自主做下的最後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很簡單,只有五個字:打開「潘多拉
  • 面對「挑剔」的年輕消費者,腕間「潘多拉魔盒」是怎樣被打開的?
    起源於丹麥的飾品界黑馬潘多拉,已經推出了近千款獨具意義的串珠,消費者們仿佛吃盒子裡的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樣,從而打造屬於自己的、唯一的潘多拉手鍊。不過潘多拉的品牌的碑卻很兩極化:愛它的人熱烈追隨,不愛的人嗤之以鼻。有消費者吐槽道,手鍊材質並非上乘,戴久甚至會氧化變黑成「歷史古董」,價格也算不上「便宜」…即便「槽點」滿滿,為何還是不斷有人躺平在潘多拉的深坑中?
  • 《潘多拉》三點感想
    科技從來不是潘多拉,某些人才是,不論是掌權的高位者,還是底層人民,態度決定一切,這一點警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