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4月4日,一則消息悄然爬上了微博熱搜的前列:《平如美棠》的作者饒平如,去世了。
網友的評論惋惜中又帶著祝福:「平如和美棠終於能永遠在一起了。」「這樣一來,我終於和美棠同步了。——饒平如《平如美棠》」「為平如美棠的愛情感動落淚,老先生走好。」
饒平如不是專業的作家,也不是畫家,他只是一個在妻子因病去世後,堅持一筆一畫記錄下他倆人生的有情人。
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為排遣思念妻子毛美棠之苦所畫下《平如美棠》,曾感動無數人,被評選為2013年「中國最美的書」,也譯成多國語言廣泛傳播。
如今,平如隨著美棠去了。告別之際,且讓我們再次跟隨紀實人文頻道紀錄片《平如美棠 我倆的故事》,體味這綿延七十年的脈脈深情。
勇赴沙場,是因為愛
廝守一生,也因為愛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過地思慮起將來。」
《平如美棠》82頁
饒平如出身在一個還不錯的人家,從小就喜歡文藝,不喜歡打打殺殺。
然而1940年,抗日戰爭的第三年,我國河山在日軍的炮火下日漸淪陷,在對祖國的熱愛的驅使下,時年18歲的饒平如投筆從戎,報考了黃埔軍校,就此邁向了槍林彈雨、烽火硝煙。
當時的饒平如,家中的父母有兄弟照料,也沒有什麼多餘的牽掛,「一個人不知道怕」,做好了隨時為祖國捐軀的準備。
而這一切,都在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春,轉折了。
戰後休假的饒平如隨父親前往江西臨川拜訪故交毛家,隨即饒平如與毛家的女兒美棠訂了婚。雖說是父母之命,但平如和美棠,卻一見鍾情了。
看過《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的讀者許多都對這幅畫印象深刻:「一位面容姣好、年約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點天光攬鏡自照,左手則拿了支口紅在專心塗抹。」這次初見,天氣很好,薰風拂面。
於是,兩人便開始了戀愛的節奏:攜手逛公園,逛街吃美食,在長椅上唱一首時下流行的英文情歌……
等饒平如再回軍中,他已經知道,自己的命從此輕慢不得,因為命裡多了一個人。
後來,也有小輩會問,他們熟悉的對美棠萬般柔情的爺爺饒平如,與故事裡奮勇拼殺的軍人饒平如,難免有些「人設不符」。
紀錄片裡,饒平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都是因為愛。因為愛美棠,所以柔情;因為愛祖國,所以勇敢。
海並不深
懷念一個人比海還要深
「2008年3月19號下午,她去世,4:23分,我一進去,遠遠地看見她睡在床上,她已經……她的生命已經沒有力量了,已經耗盡了,她理智還有一點。她看見我了,流了一滴淚,只有這一點力氣,看見我了,但是她講不出,她不能動,她的生命就是這麼一點點。」
《平如美棠》第8頁
2008年,美棠離開了。
饒平如留下的文字淡淡的,但無處不透著痛徹心扉。
消沉了一陣之後,饒平如開始用繪畫記錄下自己和美棠的一生。畫風是模仿的年輕時候就喜歡的豐子愷,真摯又動人。
平如和美棠的故事傳開之後,有節目組找到饒平如,想要替他實現他的一個願望。
饒平如說,我的願望是回到當年和美棠舉辦婚禮的江西大旅社,辦一個鑽石婚紀念。
美棠沒能活到鑽石婚之日,但平如帶著她的照片踏上了回江西的路。
這張照片的印刷,饒平如確認了又確認。
交給小輩,他不放心,一如美棠在世時他也不放心別人照顧她。
除了完成鑽石婚的夙願之外,平如還想去美棠的家鄉故地重遊。
哪怕過了七十年之久,平如依然清晰記著當年的門牌號。周圍景象全不似當年模樣,「都拆掉了」,難免悵然。
所幸,在旁邊學校的圍牆裡,饒平如最終還是找到了一棵熟悉的柚子樹。
在這棵柚子樹下,年輕的美棠曾經拍攝過無數張照片寄給平如。如今,柚子樹長高了,樹下俏麗的姑娘卻已不在人世。
饒平如俯身趴在柚子樹上,痛哭出聲。
在思念的盡頭,饒平如寫下:「滄桑世事誰能料?間盡榮枯,從此紅塵看破,昐來世,再續姻緣。」
如今,他也離開了這紅塵人間,但願在某一個地方,他們真的再續姻緣……
《平如美棠 我倆的故事》
4月27日
21:54
原標題:《相思始覺海非深,平如美棠終重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