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童年》,曾經是許多聽眾年少時,最喜歡的歌之一。
「池塘邊的榕樹上,治療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還有蝴蝶停在上面....」
似乎歌曲中的一幕幕,就是年幼時候的自己,最真實的寫照。
那獨一無二的深沉歌聲,不由得讓人沉醉。
而羅大佑,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滾滾紅塵》、《光陰的故事》等。
有人說,羅大佑的音律有點不準,聲音也沙啞。
可是,不得不說的是,以羅大佑在音樂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
那時候,大家都稱羅大佑是臺灣的「音樂教父」。
可是,在音樂上有著非凡成就的羅大佑,卻在12年的感情後,情斷李烈。
這之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1、
1954年,羅大佑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裡。
也許,是父母為了讓年幼的羅大佑,有一個興趣愛好。
5歲的時候,就讓羅大佑跟著老師學彈鋼琴了。
沒想到,這個舉動,讓羅大佑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直以來,父親都希望羅大佑能夠子承父業,當一名醫生。
而羅大佑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成功考入了中國醫藥大學,並且考過了醫師考試。
2、
可是,靈魂的喜好,是割捨不下的。
據說,是在1975年,上學的時候,羅大佑就拿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了曲。
但是,當時,羅大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知名度很低,就沒有發表。
直到7年後,名聲見長的羅大佑,才把其公之於眾。
那時候,有媒體問余光中,羅大佑譜的曲,有經過你同意麼?
余光中的回答是:
「沒有,但我覺得他譜的很好,我很贊同。」
3、
據說,1980年,在醫院工作的羅大佑,因為難以割捨音樂,選擇了辭職專注於音樂。
次年,羅大佑就用一首《童年》,在歌壇開始小有名氣起來。
似乎,羅大佑的創作源泉被打開了一般,連續有了《光陰的故事》、《酒幹倘賣無》等佳作。
據說,之前羅大佑就認識李烈了,而直到後來羅大佑去了香港,兩人的感情才開始升溫。
30歲那年,李烈結束了一段失敗的婚姻,情感上,正好處於空窗期。
而才華橫溢的羅大佑,深深的吸引了李烈。
在一起的日子裡,李烈也慢慢的放棄了演員的工作,走入了羅大佑的工作與生活。
工作上,她既是羅大佑的助手,也是唱片製作人。
生活上,她是羅大佑的愛人。
據說,兩人曾經計劃只戀愛,不結婚。
可是,1999年,羅大佑還是與李烈結婚了。
誰曾想,僅僅不到2年,婚姻就結束了。
12年相戀,羅大佑終究情斷李烈。
大概,羅大佑最喜歡的,仍舊是音樂。
在離婚後,羅大佑談起來,認為是自己在小事上的堅持與任性,導致了婚姻的結束。
而李烈也在採訪中淚流不止:
「從情人、夫妻到發現他像我的孩子,我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幾乎不再說話。」
大概,這樣的感情,起於愛情,卻終於生活。
在音樂上的才華,也註定了羅大佑的生活,會偏向於音樂。
在平時,也許羅大佑也需要一個安靜、專注的創作環境。
可是,一旦痴迷於某件事,也許,就容易忽視身邊人的感受。
就像羅大佑歌中唱的: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