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家說:慢病高發,錯在飲食!我們的飲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21-01-18 健康時間號

目前慢性病越來越普遍了,誰身邊沒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或癌症患者呢?

我國首部《健康管理藍皮書:中國健康管理與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

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在3億左右,城市和農村因慢性病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分別高達85.3%和79.5%。

慢性病已然成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殺手,我國慢病已經呈現「井噴」現象,人人自危!

問題出在哪裡呢?

出在飲食,因為我們總是吃太多碳水化合物。

首先,看看我們的主食,米飯、饅頭、米粉、麵條、包子……應有盡有,每每這個時候我都禁不止讚嘆:中華文化,不對,中華美食真是博大精深啊~~

再看看我們的零食,餅乾、蛋糕、冰淇淋、巧克力……

這些食物中不是糖就是澱粉,妥妥的高碳水食物有木有!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果糖、澱粉等;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高碳和低碳飲食主要依據有效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來判斷。

「病從口入」這句話一點兒都不假,慢病高發的罪魁禍首正是高碳飲食。

看到這個結論有人會這樣反駁我——「胡說!中國人已經執行高碳飲食數百年了,慢病高發的問題貌似是在近30年才出現的,這一點說不通啊!」

是的,沒錯。《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稱,在1990年以前,中國主要的醫療保健問題還是傳染病,慢病高發的確是近30年的事情。

但,這並不影響以上結論。你還真的別不服!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一下碳水化合物

(一)從供能角度看,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理想的能量來源。

1、碳水化合物既能在劇烈運動中通過糖酵解途徑快速供能,也能在低強度持續運動中通過有氧氧化途徑緩慢供能。

2、碳水化合物供能產生的代謝廢物——二氧化碳和水,最易排出體外,呼吸、排洩就能搞定,對人體影響小。

3、產生同樣多的能量,碳水化合物消耗的氧氣最少。

就好比一個員工,能幹活,還不給領導添麻煩,幹同樣的活還比別人吃的少,這樣的員工哪個領導不喜歡呢?難怪我們的身體如此喜歡碳水食物。

(二)從儲能角度看,碳水化合物遠遠不如脂肪。

1、在重量相同的前提下,脂肪完全氧化所產生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5倍。

2、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以糖原形式儲存,結合大量的水,儲存相同的能量,碳水化合物所需體積是脂肪的數倍。

還是用員工舉例,一個車間工人幹同樣的活,佔用空間卻是別人的數倍,在這寸土寸金的年代,即使他幹活再好,哪個公司用得起?

(三)從生理功能角度看,碳水化合物遠遠不如蛋白質。

蛋白質可以催化(酶),可以免疫(抗體),可以參與體內物質運輸(血紅蛋白),可以是激素(生長激素),可以把身體各部分連接起來(如 膠原蛋白)……而碳水化合物除了供給能量,似乎一無是處。

以上三個特點中,

(一)決定了人體的供能系統喜歡碳水化合物,對碳水化合物高度依賴和持續需求。

(二)和(三)則決定了人體內不可能儲存太多的碳水化合物。按照「泛濫必成災」的自然規律,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必將在體內搗亂。

從以上兩點來看,如果攝入量合理的話,「每餐吃主食」的飲食習慣其實是非常適合人體的。但,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進食量並不合理……

現代人體力活動大大減少,消耗能量少,所以我們需要的碳水比四五十年前的重體力勞動者少多了。但事實上,我們吃的並不比他們少,畢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吃不飽。甚至還變本加厲,喝著可樂奶茶,吃著甜點披薩……

血管損傷

當血管壁上的蛋白質被過分糖化,它們就變得越來越僵硬,漸失彈性。慢慢的,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就找上門來了。

神經損傷

蛋白質過分糖化還會損傷大腦。不僅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帶來阿爾茨海默症,還跟抑鬱症的形成有關。

衰老

皮膚裡的膠原蛋白每10年才輪換一次,即使是輕微的糖化,如果長期沒有新的膠原蛋白分子及時上崗,日積月累也會造成嚴重問題。

你的皮膚逐漸失去彈性,膚色暗沉,布滿皺紋,鬆弛下垂,越來越老。(血糖每升高1mmol/L,「表象年齡」就增加5個月)

如果你吃的是容易消化、能讓血糖快速上升的精製米麵、簡單糖,那麼上述問題會更加嚴重。另外,人的食量是有限的,碳水化合物吃得過多,那麼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就有可能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引發「隱性飢餓」。

綜上所述,當你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時,飲食方式必須做出影響的調整。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低碳飲食是順應時代的健康飲食,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認真執行,又何必固執的抱著藥罐子一成不變地堅持高碳傳統飲食呢?!

相關焦點

  • 俄營養學家建議新冠疫情之下如何正確飲食
    俄羅斯營養學家、腸胃病學家、美食博主努裡婭·季阿諾娃21日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採訪時介紹哪些食物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將有助於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季阿諾娃表示,飲食中必須包括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D尤為重要。營養師同時介紹一天的飲食清單。她說:「早餐可以喝一份蔬菜粥,搭配富含動物蛋白的奶酪。如果您喜歡牛奶,那麼牛奶粥就是理想的選擇。還需要加一杯咖啡和一些乾果,比如杏幹,這可以提供膳食纖維。」
  • 味噌湯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講究飲食的日本人如此喜愛?
    日本學校教的吃飯禮儀,第一是第一口咂嘴,第二是吃飯口吃,第三是飲食口吃。口味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重視飲食的日本人們那樣喜歡嗎?日本的湯「味增湯」「口味」是大豆發酵製成的一種醬。日本人們把口味看作像鹽吧醬油一樣重要的調味品。
  • 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到底有哪些講究?
    帕金森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在中國,65歲以上人口中約1.7%患有帕金森病,目前全國患病總人數已接近250萬,佔全世界一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
  • 卵巢腫瘤飲食禁忌有哪些 卵巢腫瘤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核心提示:卵巢囊腫已然成為臨床當中常見高發的一種婦科疾病,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尤其是如果不注意及時治療,甚至會誘發癌變的風險。與此同時卵巢囊腫在治療以後也容易復發,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各項護理措施。
  • 長沙白癜風醫院,白癜風飲食調理應該怎麼做
    核心提示:白癜風飲食調理應該怎麼做?白癜風的高發,讓大家越來越重視此病,患上白癜風之後,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因此,白癜風患者都想要早點把病治好,擺脫白癜風的痛苦,在治療白癜風期間,飲食調理做得好也能提高治療效果。   白癜風飲食調理應該怎麼做?
  • 為什麼我們叫飲食,先飲後食有什麼好處?
    今天說的飲食有什麼訣竅?為什麼不叫食飲?我們的一日三餐我們叫飲食,大家都知道,飲是喝流質食物,比如水和湯,食是固體食物,比如吃米飯吃菜。我們叫飲食,其實是先飲後食,這跟南方很多地方吃飯都是先喝湯後吃米飯有文化關聯。當然現在也有部分人喜歡先吃飯後喝湯,說是溜縫,其實一不小心就吃多了。那麼先飲後食到底有什麼好處?
  • 地中海飲食為何被稱為「最佳飲食」?它為何能減肥?
    如水煮餐、低碳飲食、低脂飲食、生酮飲食,還有2019年度,最佳飲食排行榜中,首佔第一的地中海飲食。那麼何為「地中海飲食」?何以「地中海飲食」會成為「最佳飲食冠軍」?正如地中海飲食字面意思,就是地中海一些國家的人的一種飲食方式。
  • 生酮飲食是什麼方式的飲食,為什麼可以減肥?
    01什麼是生酮? 在人體的正常代謝下,我們的身體會按照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順序來提供能量。 02生酮飲食是什麼飲食? 那麼火的不要不要的生酮飲食到底是什麼呢? 生酮飲食方式最初是為了治療癲癇,1921年Wilder報導了用生酮飲食治療癲癇的方法。
  • 清淡飲食,反而吃出一身病?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此時,營養專家都給出一條萬能的建議——保持飲食清淡。可能很多人對「清淡飲食」這四個字都存在誤解,以為「清淡」指的是只吃青菜、不吃肉。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種飲食已經是「過於清淡」了。過於清淡飲食易造成營養不良湖北武昌楊奶奶,在一次洗澡時不慎摔倒,導致全身多處骨質,情況非常嚴重。
  • 甲狀腺結節飲食禁忌 浙江甲狀腺結節治療的醫院
    核心提示:杭州甲康醫院以甲狀腺疾病治療為特色,開展甲亢、甲減、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炎、甲狀腺瘤、橋本氏病、甲亢突眼等各種甲狀腺疑難病的診療。以「專科、專病、專醫、專治」為特色,在診療技術上精益求精,堅持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採取差異化化、規範化、高療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案,極大的提高了疾病診斷符合率、治療康復率,滿足就診患者的個性化需求。
  • 又一種新的飲食法——Paleo Diet
    發現了一個問題,她每頓飯都吃菜,一點主食都不吃。開始以為是生酮減肥,但是生酮也會吃少量碳水,她似乎是完全不吃,連豆類牛奶也不吃,就好奇地問她。她說起了舊事,幾年前,她有一段時間突然不明原因腹瀉,整天昏昏沉沉,沒有力氣,那會兒一個月要住兩次院,各項檢查都做了,最後醫生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病,只說可能是自身免疫疾病。
  • ...李洪和主任提示:中秋國慶期間請注意飲食,莫讓肛腸病「陪你作伴」
    天津市肛腸醫院李洪和主任(現就職於天津歐亞肛腸醫院)介紹說:初秋正是痔瘡高發的季節,加上中秋和國慶都接踵而來,親朋好友相聚一起,吃吃喝喝,很容易進食過多的辛辣厚味,再加上秋季氣候乾燥,喝水不足時,大便會幹硬;上呼吸道感染增多,腹壓增高,這些都為肛腸健康埋下了隱患,也會導致肛腸疾病發作或者復發的情況出現。
  • 調理老年人身體,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 |朱丹溪語音文字複習
    他說養血為主,養血養陰講了一個論點。他第二個論點是老年人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肥甘厚味的東西。這兩個是他養老的觀點,他《養老論》裡面闡述的內容。 那麼這兩個我們來評一評,第一個到底對不對?是這樣的,應該說老年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健康人,平人,那沒問題,那您該吃吃該喝喝,按照自己自然的生活狀態生活就行了。
  • 專家談炎症性腸病:高發於青少年 良好依從性是有效治療的保證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李亞南)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專家指出,炎症性腸病(IBD)高發於青少年,隨著這些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患病人數逐年上升。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指導以外,患者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
  • 醫生說的「清淡飲食」到底是什麼?遵循這4個原則,才是清淡
    只要有健康問題,醫生都會建議飲食要清淡,人到中老年,一樣會被要求清淡飲食,到底什麼才是清淡飲食?3個清淡飲食的誤區,你了解嗎?誤區一:清淡飲食 = 素食、不吃肉醫生口中的"清淡飲食"是建立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長期吃素,不吃肉會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比如,不吃肉就容易缺鐵,進而出現缺鐵性貧血、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吃素飽腹感不強,往往會另外攝入大量碳水,容易導致糖尿病。
  • 為什麼說腸癌現在是高發癌症?
    腸癌包括結腸癌、大腸癌、直腸癌,近十年時間在我國發病率、死亡率高居不下,在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五,每分鐘就有2—3個新增病例。腸癌近年來為什麼高發?腸癌的發生跟什麼有關係?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每日都有肉食基本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肌肉、羊肉、豬肉、牛肉還有肝臟,這些高脂肪的攝入是腸癌高發原因之一。高脂肪低纖維的精細食物代替了粗糧和高纖維食物,造成了腸胃負擔加重,也會增加腸癌的發病機率。
  • 一文讀懂孕期飲食禁忌
    老人家有老人家的規矩,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觀念,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該怎麼吃,你真的清楚嗎? 中醫這麼說毛主席說過,中醫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民間很多關於孕期飲食禁忌,有些來自中醫,有些借著中醫的名頭,但事實並非如此。
  • 飲食、運動及日常護理
    但也可能出現記憶、抑鬱和睡眠問題。 據統計,全球罹患帕金森病的患者約有700萬人,近一半在中國。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為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歲以上患病率達3%-5%,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殺手」。
  • 運動、飲食 如何調理老人帕金森病?
    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發病率日益上升,成為老年人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隨著帕金森患者逐年增多。帕金森病目前還不能根治,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現有症狀是治療目的。由於治療方法有限,目前絕大多數病人是居家保守治療,因此除藥物之外,以運動訓練和飲食調理為主的科學的家庭康復對病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舒飲食法:越吃越年輕
    得舒飲食法搭配合理,能夠保證身體基本營養素,同時控制肥胖、控制血壓、治療貧血,增強免疫力...是一種非常均衡的飲食方式。能抑病,但飲食結構卻簡單、便宜——都是尋常人家都可以輕鬆負擔的食材,所以歐美國家大力推崇。因此,我直接用了得舒飲食法,誰知道,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