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育人化人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中國的發展要求有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標誌。文化的復興表現為精神生產領域不斷湧現出優秀產品,在思想理論、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有傑出的創造。精神文化產品可以傳播思想、砥礪精神、愉悅身心,這是人類一切創造的終極表現。同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產品的豐富,人們對精神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這也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 在市場經濟機制下,文化與產業、藝術與市場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在互相推動中創造新價值的文化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走向市場,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數量上的快速增長比較,精神文化產品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比如一些遊戲產品充斥黃色與暴力,一些藝術產品宣揚奢侈享受、不勞而獲、萎靡頹廢思想,賺錢牟利成為一些文化機構主導的價值觀,給社會的和諧與人的身心健康帶著負面影響。如果完全依照市場的邏輯、任由資本的意志控制文化產業的發展,結果可能使文化為資本所綁架,精神生產最終背離社會主義的宗旨。當年法蘭克福學派曾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產業對民眾思想的麻痺和意志的剝奪,如今,文化產業被正名並賦予了合法性。這是市場的勝利,也有其合理性基礎。不過,必須清醒認識到文化與工業、藝術與市場除了可以相互補充和支持外,還存在相互衝突的一面。市場遵循的是逐利法則、以追求經濟利益為宗旨;文化遵循的是精神法則、以追求社會效益為目的。當二者發生衝突時,資本常常處於強勢地位而讓文化屈從於市場的邏輯,結果就可能以犧牲文化來換取利潤。畢竟,除了給人增長知識、使人在娛樂消遣中放鬆身心之外,精神文化產品還發揮著育人化人的功能。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根本目的不是發展文化工業、增加GDP,而是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引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養和教化人的心靈。所以,不能任由市場和資本支配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而應在充分利用市場的同時,約束和引導市場的方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二者不能統一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

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產品的思想品格和藝術品位,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在商業化的滲透和浮躁的社會風氣影響下,精神生產工作者如果屈從於市場的誘惑和壓力,急功近利、心態浮躁,就很難生產出優秀的作品。

精神產品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寫照,是人的思想和心靈的再現。提升精神產品的質量,創造出世界一流的文學藝術產品,既是時代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基本標誌。面對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文化工作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列,深入生活實際,反映民眾心聲,引領時代進步,以傑出的創造貢獻時代。

(文章來源:信陽晚報)

相關焦點

  • ...精益求精抓質量 用心用情出好書 為人民奉獻更多優秀精神文化...
    關注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辭海》(第七版)出版座談會18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京出席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出版工作的重要論述,總結好《辭海》編纂出版的寶貴經驗,精益求精抓質量,用心用情出好書,為人民奉獻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 四川師範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入選首批四川省重點中華文化研究院
    四川師範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入選第一批四川省重點中華文化研究院。甘霖表示,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切實增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加大探索力度,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堅持開放辦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融入生活,特別是融入青年一代。
  • 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品?
    「擼貓」文化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養貓人群已經達到5000萬,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被稱為「空巢青年」的單身者或者還沒有孩子的小情侶、小夫妻。他們很多人遠離故鄉,獨自在外打拼,養一隻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和精力的貓咪作為精神寄託,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於是,不少跟貓沾上邊的產品很容易一夜爆紅,之前故宮出品的文創產品中有關貓玩偶及其形象的,都收穫了很高的關注度。
  • 讓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超越時代
    方錦龍、陳妙依等中青年民樂演奏家,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傳統藝術,證明了古老傳統蘊含的精神密碼和藝術魅力超越時代,也體現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傳統魅力需要當代表達。 將目光再拉長些,還可以將杜鵑花藝術節視為我省文化建設的觀察窗口:遍地都是藝術的氛圍,處處都有美的感受,哪怕行走在街頭巷尾,耳邊也會不時傳來略帶湘音的抖音神曲。文化生活於此,不分男女老少、不限殿堂田野,徜徉於書海,縱情於歌舞,美好觸手可及。遍野芳華的文化符號,傾注著湖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傳遞出湖南人對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希冀期待。
  • 首屆西安市優秀文創產品和文創產品示範店開賽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文創點亮生活,文創產品是文化創意領域最活躍的形式之一。為了更好地發展西安文創產業,推動城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11月27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主辦,西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的,2020西安(國際)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暨首屆西安市優秀文創產品和文創產品示範店評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 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將舉行
    中國網11月27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推進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工作,加快建設四川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簡稱「文創大會」),
  •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是一個比較艱深複雜的問題。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錢穆《中國文化精神》、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等對此都有過討論。郭教授指出:「要講清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一定要建立在與外國文化,特別是與西方近現代文化的比較背景之上」。這表明他自覺運用中西對比的方式,來突顯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書中提出的這六條,對中國文化的人生態度、政治哲學、思維方式等都有精準的概括,其中一些特質具有內在的普遍性。
  • 五中全會精神在北辰 | 用好文化陣地 滿足群眾精神需求
    五年來,區文化和旅遊局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今天,北辰區融媒體中心「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專題採訪小分隊來到區文旅局,感受居民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生活~
  • 中國珠寶敦煌文化主題產品"雲"上展示
    &nbsp&nbsp&nbsp&nbsp敦煌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精美絕倫,已經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寶庫,一代代的「莫高窟人」堅守在這裡,讓敦煌文化和莫高窟精神走向世界。
  • 傳統文化魅力 傳承工匠精神——訪老世興銀樓傳承人張震宇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於銀飾相關的傳統行業而言,意味著文化是核心要素,銀飾和銀杯、銀壺等銀文化製品讓更多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產品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文化與銀飾傳承的魅力來源於傳統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也和新經濟也曾一起被媒體評為兩會報告十大新詞。
  • 文化大篷車社區行丨表彰抗疫優秀志願者,弘揚抗疫奉獻精神
    文化大篷車社區行丨表彰抗疫優秀志願者,弘揚抗疫奉獻精神金羊網  作者:符暢 馮柏成 胡淑雯 王少玲 林楚銀 徐惠梅  2020-12-20
  • 龍池牡丹王封:傳承牡丹精神,弘揚牡丹文化
    牡丹全身都是寶,以前受制於技術的禁錮,牡丹的價值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但現在菏澤政府格外重視牡丹產業的發展,也大力支持牡丹深加工產品的研發與創新。發展至今,公司現已開發牡丹系列產品近百款,涵蓋健康食品、日用品、護膚品、文化衍生品等多個品類。
  • 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
    2020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首次在線上舉辦國際關公文化論壇。福建泉州通淮關嶽廟董事長吳金炎先生發表了題為《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的演講,深受海內外觀眾稱道。特將吳金炎董事長的演講主要內容發表於此——
  • 胡春雨:當文化的產業只剩利益,精神的家園能不荒蕪
    文化及教育的產品不是我們的身外之物,而是我們的自身——人。有什麼樣的文化、教育,便有什麼樣的國民精神。按晚清鴻儒張之洞的闡釋,天下興亡,「其表在政,其裡在學」。那麼一國文化教育的使命,並非區區通貨積財、為富一方。推行文化教育的產業化政策,可以為事業的發展帶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業界若甘心「放於利而行」,也就無怪乎社會的「多怨」。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
    所謂「民族的共同意識」也可理解為民族精神。中華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當前,推動中華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傳統法文化中制度的構建、法律生活的締造、法律文化的延伸滲透了中華民族理性與務實的民族精神。
  • 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 李錦記榮獲「中華節氣菜特別貢獻獎」
    憑藉百年匠心精神,以及在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李錦記榮獲世界中餐業聯合會頒發的「中華節氣菜特別貢獻獎」。  「中華節氣菜」是指遵循春夏秋冬的時令變化規律,以「陰陽平衡」和「五味調和」為核心理念,敬畏天地,珍愛生命,尊重食材,以多樣化的烹調技法,打造具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菜式體系。
  • 工行推出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
    2020年是媽祖誕辰106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中國工商銀行適時推出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媽祖文化主題貴金屬產品是今年工商銀行「大美中國」系列文化貴金屬產品發布的首個項目,由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領銜設計,國內著名黃金加工企業製作,包含媽祖顯聖金、媽祖印象金、媽祖佑安金符、媽祖金銀章、媽祖銀胸章,以及重磅產品金身媽祖擺件等產品。媽祖顯聖金:造型來源於媽祖手持如意。
  • 陳來:中國文化精神的六個特質
    郭齊勇教授的《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每章聚焦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整體上又相互呼應,共同展現了中國文化精神的不同面相,揭示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概括了中國哲學的精神和特點。這本書短小精悍,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學術化與通俗化相結合的闡釋。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是一個比較艱深複雜的問題。
  • 一體兩翼——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中華文化是指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雙重性。中華文化的兩大特點:一是源遠流長:漢字和史書典籍。漢字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見證。中華文化具有兩大特點的原因是其具有包容性,具體表現是兼收並蓄和求同存異。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為什麼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