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男孩女孩,都會面臨著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那就是自己有了戀愛對象,可是父母不同意,甚至橫加阻攔。那麼,一段父母不看好的戀愛,還有必要向前走嗎?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這樣的選擇也的確很難做。如果非要給個答案,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你覺得父母是對的,無法堅持下去,那麼就真的沒必要繼續;如果你覺得相信對方,那麼即使輸了又何妨?
美國導演尼克·卡薩維蒂在2004年上映了電影《戀戀筆記本》,這部電影成就很高,除了獲得觀眾的一致喜愛以外,還在豆瓣得到8.5的高分,堪稱觀眾心中質量上佳的電影。尤其是電影講述的愛情故事,更讓無數的觀眾感動到流淚。
不過,娛評君看完這部電影,除了感慨於影片中的愛情,更在腦海裡冒出一個問題,即父母不看好的戀愛,還有必要堅持嗎?今天,我們就圍繞著這部電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美國一家老人院裡,一個老大爺拿著一本日記,給一個老太太讀故事,老大爺很健康,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症。故事情節也就此展開。1940年,諾亞(瑞恩·高斯林飾演)和自己好朋友去遊樂場玩,在這裡他們邂逅了年輕漂亮的富家女艾麗(瑞秋·麥克亞當斯飾演)。
艾麗是諾亞好友女朋友的閨蜜,她跟隨父母來此度假。也就是這次見面,諾亞對艾麗一見鍾情,他邀請艾麗一起跳舞,但被拒絕了。諾亞不甘心,他跳上摩天輪,把自己懸空掛在上面,這可嚇壞了艾麗,後者只得同意和諾亞約會。不久,諾亞又一次在街上看見艾麗,並要求艾麗踐約,可艾麗還是拒絕了。
好在諾亞好友的女朋友很熱心,她約了艾麗一起看電影,同時也叫來了諾亞。諾言全程沒有看進去,一雙眼睛只盯著艾麗。電影結束後,諾亞和艾麗一起走在街上聊天,艾麗說自己每天要學習很多課程,很忙也很無聊。諾亞拉住艾麗,和她一起躺在大街上,看著前面一霎一閃一閃的紅綠燈,還在大街上跳了舞。
兩人的距離很快拉近,成為男女朋友。艾麗會跑到諾亞工作的木材廠,在大家的注視下和諾亞熱情擁吻,又和諾亞的朋友們一起出去玩,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十分甜蜜。某天,艾麗諾亞家的房子前,看到諾亞在給他的父親讀書,這讓艾麗痴迷。
諾亞的父親邀請艾麗去他們家玩兒,他對艾麗讚譽有加,還給兩人做了食物吃。隨後,艾麗便經常來諾亞家玩兒,有友善的鄰居,有歡樂的舞會,兩個小情侶吵吵鬧鬧卻也歡樂無限。終於,艾麗的父母知道了她戀愛的事情,並要求艾麗將諾亞帶到家裡來。
諾亞如期而至,滿座都是打扮精緻的富豪們,諾亞很有禮貌,給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工作,並因此感到很滿足。然而,艾麗的母親卻問道,艾麗馬上就要去讀大學了,兩人接下來該怎麼辦呢?諾亞這才知道。原來假期結束後,艾麗就將去紐約讀大學。
這天,諾亞將艾麗帶到了一座老房子參觀。諾亞說以後他會將這裡買下來,重新裝修;而艾麗卻說,她希望有一座白色的房子,在窗前有一個畫板,可以邊看景色邊畫畫。此時天色已晚,艾麗回家晚了,母親生氣的讓她離開諾亞,還說諾亞是個垃圾。
這一切都被諾亞聽到了,他要和艾麗分手,因為他們相差實在太多,他配不上艾麗。而艾麗呢,則生氣的說分手就分手。可當諾亞走了以後,卻忍不住哭了。終於,艾麗要走了,她來到木材廠,卻沒有看到諾亞,只好走了。回來後的諾亞開車狂追,可艾麗一家卻早已離開。
於是諾亞每天都給艾麗寫信,卻始終沒有回覆。幾年後,艾麗則作為護士出現在醫院。她遇到了一個軍人,說傷好以後要邀請她跳舞。結果,這個軍人好了以後,真的來追求艾麗,兩人感情迅速升溫,馬上就要結婚。
而諾亞退役回家,則終於買了那個房子,將一切都裝修成艾麗想要的樣子。然而,再沒了艾麗,房子又有什麼意義呢?他決定賣掉房子,可每次有買主時,他都決定不賣。這天,穿著婚紗的艾麗在報紙上看到了諾亞和他的房子,頓時暈了過去。
她找到諾亞,看到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特別的感動。她和諾亞一起約會,一起看風景,終於忍不住問諾亞,為什麼不給自己寫信?諾亞說他寫了很多,可都沒有回音。原來,是艾麗的母親扣了所有的信件,母親說當初她喜歡採石場的一個工人,父親不同意。現在看來,如果她當初不聽父親的話,日子將會過得無比悽慘。
可艾麗終究是不管這些,她和軍人未婚夫坦白一切,離開了他,選擇了諾亞。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原來剛開始的老大爺就是諾亞,而艾麗也就是那個老太太。當晚,諾亞悄悄來到艾麗的病房,艾麗終於清醒了過來,兩個老人都無比的感動。第二天,醫生來到病房,發現他們雙雙平靜祥和的去了天堂。
這個故事讓我很感慨,為諾亞和艾麗長達幾十年的愛情和婚姻而感動,也在他們年輕時期的問題上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感。我們的曾經,和諾亞、艾麗是多麼的相似呢?
諾亞和艾麗戀愛,艾麗的母親不同意,覺得諾亞只是個伐木工人,沒有什麼前途,家境也很潦倒,所以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諾亞。可諾亞和艾麗呢?他們是那麼的相愛,愛情裡面沒有一絲雜質,兩人並不因為權勢、財富而看不起對方,愛的那樣轟轟烈烈,真讓人無比感動。
電影比較真實的還原了兩個小情侶的戀愛,很甜蜜。但真正讓娛評君動容的,還是那場分手的爭吵,真的太符合現實了。諾亞被艾麗的母親當做垃圾,自己財富上也的確比不上艾麗的家庭,他難免自卑,更何況是接受那麼大的侮辱,誰又願意被罵垃圾呢?所以他自卑了,在氣頭上要和艾麗分手。
而艾麗呢?看到諾亞這般模樣,這樣殘忍的拒絕自己,除了愛的很深以外,她肯定很生氣啊!如果遇到這麼點困難就放棄,那麼他們的愛情算什麼?所以她大聲表示分手就分手。
然而,說完了分手的兩個人,分開後會情不自禁的想念和後悔,他們真的很愛對方。所以我覺得電影很接地氣,生活中愛情的甜蜜,其實電影很輕鬆的就表達了出來。然而,生活中情侶遇到的爭吵,也完美的展示了出來。
你看,諾亞和艾麗的爭吵,是不是就像生活中的我們?你以為說了分手,就是不愛嗎?你以為被分手後表示接受,就是不愛嗎?不是的,對於那些真愛對方的情侶而言,他們也是人,也會在情緒激動之下做出決定。但那並不表示他們不愛對方,只是因為當時一時在氣頭上。而這也是電影真實的地方,爭吵後說分手的兩人,並不是不愛,這是需要明確的一點。
當然,說到這裡,也不得不勸告現實中的情侶們兩點,一是生氣的時候不要做決定,那樣多半不客觀;二是氣頭上說了分手的話也不要氣餒,不要當真,畢竟還有冷靜的時候。你肯定要問,諾亞和艾麗過了氣頭,他們不還有機會在一起嗎?
是的,他們當然有機會在一起,但這中間有了艾麗母親的存在,讓這個機會遲來了很久。諾亞給艾麗寫了很多封信,都被艾麗的母親截住了。那麼大家就要問了,父母反對的戀愛,難道真的沒有必要堅持嗎?
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娛評君必須要重現電影中的兩個橋段。一個是艾麗的母親將她帶到一個採石場,指著一個做粗活兒的中年男子說,那就是自己當初的對象,可是自己父親反對,於是兩人就分開了。艾麗的母親覺得父親是對的,因為如果她跟這個採石的男人在一起,那麼她會過得有多辛苦?
另一個橋段就是,影片中的諾亞和艾麗終於克服重重困難後,走到了一起,他們幸福嗎?娛評君認為,他們很幸福,為什麼呢?你看,兩人年輕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相愛,那樣的為對方考量。那麼老了以後呢?艾麗得了老年痴呆,但諾亞依舊陪著艾麗,給她讀故事,呵護著她,難道艾麗不幸福嗎?
艾麗沒有聽從母親的話,和諾亞在一起了,並且收穫了一輩子的幸福。這足以證明,母親的判斷是有問題的,諾亞不是垃圾,他是個值得託付終生的好人。
而艾麗的母親呢?我覺得她和那個採石場的中年大叔之間,其實並沒有事什麼愛情。一是因為當愛情出現利益抉擇時,那就不是愛情了,因為愛情只考慮真心,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牽扯;二是因為她僅僅依靠採石場大叔現在的窮困生活就覺得父親當年的話是對的,這很不客觀,因為既然你沒有參與到人家的生活,就不要去討論人家的未來。
那麼,不被父母看好的戀愛,真的有必要堅持嗎?我是這麼看待這個問題的,這件事情的抉擇權,永遠在自己手裡,自己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跟隨真心就好了。如果你覺得你們可以在一起,並且未來很美好,那就大膽一點,一起去創造。如果你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考慮了很久都沒有定義,那麼我勸你分手算了,因為你考慮的不再是愛情,而是利益,這又算什麼愛情呢?
多說一句,我認為其實父母不應該過多的去幹涉兒女的戀愛和婚姻,你可以有建議的空間,但絕不應該去阻攔。畢竟,你所認為正確的選擇,僅僅是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得出的感性經驗,不一定真理。況且,父母和兒女的時代不一樣,你又何必去給兒女們做決定呢?這就使得做父母的沒有了界限意識,更何況你也不一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