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興區戶村鎮牛叫河村,酥魚不僅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也成為復興旅發文化的一部分。旅發美不僅僅是風景,還包含著美食的誘惑。
「秋高氣爽,曬魚不寒不燥,正是好時節。」張振義夫婦一邊晾曬著新鮮的鯉魚一邊告訴記者,他們酥魚店在牛叫河邊,店名就叫在水一方。張振義說,他們店裡的酥魚都是清早從附近八合壩水庫打撈的新鮮鯉魚,每條魚重一斤七兩左右。牛叫河酥魚的製作手藝是祖輩傳下來的,製作需要宰殺、晾曬、醃、炸、燉等多個工序,一條酥魚製作下來需要20多個小時,正是因為精細製作,加上幾代人的改良創新,酥魚才有了今天的美味。
據悉,牛叫河村建於明朝永樂年間,這裡曾經是晉商駝道的經濟重鎮,村裡的主街道曾經是當時的驛站,是山東通往山西的要道,被稱為「山西大道」。整個街道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往來貿易,鼎盛一時,不管大小商販都要在此處歇腳休整。光陰流轉,恍如昨日,當年流傳下來的除了晉商駝道的故事,還有村裡大車店裡客人必點的牛叫河酥魚。
在水一方酥魚店位於村南的沁河小駐景區,店鋪是一個農家四合
院,坐在院中吃著美味的酥魚河蝦,鄉野之風讓人沉醉。張振義的妻子李豔芹說,今年旅發大會,牛叫河村成為旅發觀摩點之一。3月份起,村南改造提升,建起了沁河小駐,打造集觀光、文化、體驗、創作、居住、餐飲等多種形態於一體的生態型特色旅遊鄉村。她家以前的酥魚店屬於危房已被拆除,經過村兩委幹部積極協調,才在半個月前搬到了沁河小駐。今年以來,村子經過改造提升,吸引來眾多遊客,因此店裡的生意特別好,平均每天銷售酥魚百餘條。
李豔芹說,隨著旅發大會的舉辦,沁河小駐還將會有茶館、書店、畫廊、民宿等等業態入駐,這裡將逐漸成為繁華的商業區。為此,她內心充滿了喜悅,對於小店的發展充滿信心。(邯報融媒體記者安志宏)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