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廠商一大痛點:專利儲備太少

2021-01-10 環球網

如今,國產手機廠商作為全球日漸崛起的一大軍團,所受到的關注已經蓋過不少曾經聲勢浩大的國際品牌。甚至近一兩年來,無論是在國際市場站住腳跟的華為、中興,還是短時間內迅速崛起的新興廠商,都越來越多地把關注點投向海外市場。

然而一直在提的「走出國門」,真正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對很多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在走向海外的一刻,國內所擁有的品牌知名度、用戶基礎、渠道產業鏈等等資源並不能為拓展國際市場帶來太多助推作用,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而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地區成熟的智慧財產權環境,對中國廠商來說又是需要面對的另外一大阻礙。

眾所周知,相較蘋果、微軟、諾基亞等,中國廠商在專利技術上的儲備還很薄弱。除華為、中興等少數同時擁有通信技術與手機專利的廠商之外,中國許多手機廠商的專利儲備一直是短板,甚至是痛點。

專利儲備小巫見大巫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所得數據,截止到目前,國內主要手機廠商的專利公布數量大體分布如下:

可以看到,在專利儲備方面,中國廠商獲得認可的專利數量的分布非常不均衡。華為、中興的專利公布數達到五位數;新興手機廠商在專利儲備上的排名並不像網際網路造勢做得那麼漂亮,有些品牌專利數量僅僅維持在100+的水平。而TCL、金立等老牌廠商,雖在手機圈深耕多年,但積累下來的專利數量卻相對有限。

根據央視的調查,微軟的全球專利數為16萬件,蘋果公司為5萬件,谷歌為2.4萬件,諾基亞、三星、愛立信等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數量也處於相同等級。大多數中國廠商與之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從2014年開始大家對專利的重視程度都有所提高。僅看2015年各廠商的專利公布數,新興廠商正迎頭趕上。小米科技新增866項專利,努比亞新增154項(佔中專利數量的大部分),魅族新增59項。雖然總量仍然較少,但聊勝於無。

一方面,這是國內手機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純粹低價和機海戰術無益於競爭,技術創新變成廠商們都在思考和關注的重點。另一方面,也「歸功於」國際巨頭針對中國廠商發起的專利訴訟(如愛立信印度起訴小米);以及國產廠商之間就某項技術展開的歸屬權「撕逼戰」。後者直戳痛點,國產廠商的專利技術積累問題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去年國家發改委在對高通公司在華壟斷做出的處罰中,決定取消「反授權協議」(使用高通晶片的中國廠商須將專利授權給高通,並且不得向後者客戶收取授權費)。撤掉了高通的「保護傘」,國產廠商對待專利問題也變得更加謹慎。

而傳統廠商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也是花了大手筆的。中興每年將營收的10%投入研發,累積投入4000億美元。TCL早年間與阿爾卡特合併,獲得後者所有相關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後續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8%到10%。截止到2015年7月份,華為、中興等廠商的專利新增數均為千位數。

不過專利總量並不能完全反映國產廠商的技術實力。在專利的幾種類別中(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實用新型),技術沉澱時間較長的廠商在發明專利佔據更多優勢,而新興手機廠商更多以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為主,後者更加簡單粗暴,短期內更容易看到成效,但是核心專利技術仍然缺失,對於長期發展不利。

國產廠商出海如何賺足底氣?

在海外市場,很多國際專利大戶在市場上帶有一定的壟斷性質,蘋果三星等專利儲備雄厚的廠商可以拿專利技術為武器打壓其他廠商,保護各自的市場地位。但是中國手機廠商卻不能,甚至手中有限的專利儲備還不足以拿來作防禦,近身肉搏就更談不上了。

國內像小米、魅族等廠商,在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區布局頻繁,選擇東南亞這種智慧財產權環境相對寬鬆的地區走出面向海外的第一步。不過想要進入歐洲美國等成熟市場,還面臨很多困難。

少數布局海外市場較早的廠商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4年華為在部分海外市場成績突出,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佔比增長三倍以上;中興目前是美國第四大手機廠商;而TCL通過收購阿爾卡特,在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無論是哪一個國內廠商,面對國外專利巨頭的打壓都很難單獨存活,況且現在專利積累還十分薄弱。

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碰壁並非沒有前車之鑑。曾經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HTC遭遇蘋果公司專利起訴,2012年在美國市場遭到重創;更早之前(2010年),來自深圳的手機廠商基伍遭遇西門子、愛立信、摩託羅拉等國際巨頭的專利訴訟,直接導致基伍產品年度出貨量下降了30%以上。未來進軍海外市場,單個個體勢單力薄,必須首先修煉內功,加強自主專利技術的儲備。另外,抱團取暖或許也會是另一條出路。

相關焦點

  • 防水手機專利淺析
    以目前市場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款防水手機索尼手機Xperia™ XZ Premium為例,其防水/防塵等級為IP65/68。「65」和「68」分別表示在不同狀態下的防塵/防水等級。而其中「68」中的「6」代表防塵等級,「8」代表防水等級。這款手機的防水能力是比較強大啦。防水手機專利儲備哪家強?
  • 雙鏡頭手機 2016年國產各大品牌手機廠商必須跟上
    以2015年1月-11月份,中國的手機廠商生產手機共計16億部,同比增長只有2.9%,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整體中國手機用戶市場進入了一個換機市場,即將來臨的2016年,將更加殘酷,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新增用戶購機和已有用戶換機對於手機產品的要求空前提高了,此前也有傳聞稱iPhone 7 Plus有可能配備雙鏡頭系統。
  • 華為被制裁後,小米、OV等國產手機廠商都開始支楞起來了。
    這是因為國外的手機銷售一大部分,走的還是「 合約機 」的套路。 差不多就是用戶和運營商籤個 N 年的話費套餐,手機算在套餐裡,每個月繳納一筆費用,直到套餐合同結束,手機歸用戶。
  • 格力申請摺疊屏專利:解決手機直播一大難題
    格力申請摺疊屏專利:解決手機直播一大難題2020-12-26 11: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企查查App顯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於12月25日公開 「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裝置、計算機可讀介質」專利信息,專利公開號為 CN112135153A。
  • 2018年,國產手機正面剛
    秋天的時候,便有華為和三星隔空喊話將要首發摺疊屏的消息,卻不想半路殺出個陳咬金,國產屏幕廠商柔宇科技在10月底搶發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柔宇科技的半路劫殺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但沒出預料的是,這款機型至今還在預售中。前段時間,林斌曬出小米雙屏摺疊手機視頻,被柔宇科技怒懟「造假」,引發一場口水戰。
  • OPPO捲軸屏手機發布:完美解決摺疊屏手機缺陷,國產屏幕助力!
    11月16日,在OPPO所舉辦的未來科技大會上,一種全新的智慧型手機屏幕形態誕生了,即「捲軸屏」。它憑藉OLED柔性屏的天生可彎曲的特性,實現了比此前可摺疊屏手機更好的伸展形態變換。OPPO將這款具備未來時代意義的產品命名為OPPO X 2021。它在正常狀態下搭載了一塊6.7英寸AMOLED顯示屏,但通過無極電機驅動展開之後,就變成了一塊7.4英寸屏幕。
  • 又一國內新廠商入局 新手機專利:8攝像頭4閃光燈
    【手機中國新聞】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相機功能越發強大,已經成為不少廠商推廣的賣點之一。當然,手機攝像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中國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手機廠商最多的國家,並且還不斷有「新玩家」在入局,這是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終端,同時對於手機的探索也將不斷地進化,如今一家國內廠商的新機型也被曝光,不過它的廠牌我們可能並不熟悉。
  • 華為手機外觀專利曝光,下一代手機長這樣?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在2019年共提交了4411件專利申請,在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超越了東芝和三星,足以見得華為一直在創新領域不斷深耕。 就在昨天,有外媒LetsGoDigital 曝光了華為最新的一項手機外觀專利技術,從圖片上來看,這項專利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後置相機模組鑲嵌上的副屏,可置於相機模組的上面、中間或者下部,副屏的主要作用是顯示數字時鐘。當然了,除了顯示時鐘以外,我們也期望它能夠解鎖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消息顯示、APP圖標等方面。遺憾的是,華為並沒有透露關於副屏的更多細節。
  • 【公開】中國大陸成液態鏡頭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千餘件手機...
    最後,我們來看看存在懸臂效應的情況下執行手眼標定的過程的流程圖,如上圖所示,系統首先採用預標定處理進行操作來移動機器人,使得標定圖案處於相機視場的中心區域,然後系統會搜索用於三點標定的空間點,這個步驟將基於整個視場的大小以及視場內特徵的間距
  • 焦點分析|國產手機廠商「硬核聯盟」的鐵幕搖搖欲墜
    華為稱因為騰訊遊戲「單方面就雙方合作做出重大變更」,騰訊稱「因華為手機遊戲平臺與其《手機遊戲推廣項目協議》未能如期續約」,但實際上爭端的核心還是那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國產 Android 機的官方應用商店一直跟遊戲廠商 5:5 分成,比蘋果和 Google 應用商店的 3:7 還高。
  • IDC發布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報告 國產廠商包攬前四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 (趙超)近日,第三方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最新報告顯示,受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碎片化智能終端分流等因素協同影響,2018年全年國內智能機整體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超10%。
  • 今天愚人節,看看手機廠商們都發布了什麼「黑科技」
    今天已經是4月1日了,許多手機廠商都推陳出新推出了自己今年的新旗艦產品,我們也看到了今年的一些重磅產品在硬體上的迭代升級,包括驍龍865處理器、LPDDR5內存、1/1.28英寸大底等等……算是比較常規的硬體升級,總感覺不是那麼過癮。
  • 小米或將推出可捲曲智慧型手機 已在美國申請獲得相關專利
    摺疊手機目前仍然很少見,但是近階段來各廠商採用大膽設計的技術正在不斷成熟,比如最新由TCL和OPPO演示的可捲曲顯示器,現在小米也可能會加入他們行列推出自己的類似產品。去年,小米獲得了USPTO(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一項專利,是可伸縮顯示屏設備相關內容,採用該技術的顯示屏可橫向延伸出平板電腦的形式。Jermaine Smit 使用專利草圖創建了一組渲染圖來更好地說明此概念設備,我們可以看到該設備帶有類似於小米Mix Alpha概念手機的環繞屏幕。
  • 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
    導讀: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的加深,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半導體晶片對於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長期以來「造不如買」思想的嚴重影響,也導致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始終比較落後!
  • 國產遊戲出海收入快速增長 新興廠商表現搶眼
    近年來,我國遊戲企業尤其是新興廠商在海外市場表現搶眼。近日,市場研究機構APP Annie最新發布的2020年11月中國廠商出海收入榜單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FunPlus、莉莉絲、米哈遊,而老牌遊戲廠商騰訊、網易名列第四、五名。
  • 三大挑戰為競爭提速,這四條軍規將決定手機廠商生死
    1、創新空間幾乎已被壓榨殆盡手機行業的創新空間以及技術儲備已不像前幾年異彩紛呈。在過往iPhone評測中,王自如對於蘋果技術迭代和預期管理曾高度讚賞,在他看來,蘋果一直能夠展開「擠牙膏」式的技術創新。不過,在iPhone7的評測中他卻認為,iPhone7本質上其實只能算是個「iPhone6ss」。這代表手機行業的創新空間已被壓榨殆盡。
  • 華為新專利曝光,後置菱形五攝+屏下攝像頭手機新方向?
    9月12日消息,近年來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手機廠商不斷在對手機的外觀進行調整,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手機屏幕,手機屏幕的尺寸越做越大。而且隨著全面屏概念的提出,手機廠商也給出了不同的解題思路,前不久中興發布了全球首款屏下攝像頭手機,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也讓全面屏這個概念變成了現實。
  • 三星跟風蘋果,智慧型手機廠商賺錢越來越難還是越來越懶?
    說到這裡,相信大多數讀者都已經看透了退化背後的邏輯——手機廠商對利潤的追逐。商人逐利本無可厚非,但是不顧消費者使用體驗,不想著共贏而是單方面壓榨,真的做得長久嗎?「跟風」恐成為潮流回歸到充電頭這件事來,這次國產安卓會不會跟風?
  • vivo摺疊屏智慧型手機專利曝光,並為其配備了觸控筆
    摺疊屏智慧型手機已然成為公認的一種趨勢,繼三星、華為之後,不少手機廠商也紛紛申請了相關的專利,似乎在為未來早做準備。而這次,一向低調的vivo也被發現了摺疊屏智慧型手機的專利。據外媒LetsGoDigital報導,2020年2月,vivo移動通信向世界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一項名為」顯示面板和移動終端「的專利,並於2020年10月獲批並公布。專利顯示了一款與三星Galaxy Z Fold 2類似設計的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展開後,將獲得一塊平板電腦大小的顯示屏。
  • 新耳機專利曝光,網友:與AirPods一模一樣
    蘋果開創了智慧型手機時代,後續的手機廠商都開始在模仿蘋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兩年華為剛剛引領了一波潮流之後,最近曝光的幾款手機又開始有蘋果的影子了。除了手機造型模仿蘋果外,藍牙耳機也是一個重災區。蘋果取消了耳機孔之後,帶來了AirPods解決了耳機的問題。在這之後,大家的無線耳機基本上都照著蘋果的形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