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鼠在首,一年四季春為頭,在鼠年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來自全國各地的手工藝者人們捏萌鼠麵塑、織毛線鼠玩偶、製作生肖鼠硯臺、創作福鼠戲珠盤紐、剪紙「玉鼠迎春」……手工藝者用自己巧手慶祝鼠年到來,默默傳承傳統手工藝文化。
↑2019年12月29日,在山西運城市新絳縣國家級非遺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國家級非遺絳州澄泥硯傳承人藺濤大師在驗收「全家福」生肖鼠硯。CICPHOTO/高新生 攝
500多方系列生肖鼠硯在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出爐,「金鼠送寶」「望子成龍」「福地吉祥」「福滿錦囊」「多子多福」「福自天來」「全家福」等生肖鼠硯憨態可掬。
↑2019年12月29日,在山西運城市新絳縣國家級非遺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國家級非遺絳州澄泥硯制硯工藝師在碼放雕修好的「金鼠送寶」生肖鼠硯。CICPHOTO/高新生 攝
↑2019年12月20日,揚州何派麵塑第四代傳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燕蘭在創作喜迎鼠年的「卡通版麵塑」作品。CICPHOTO/莊文斌 攝
江蘇省揚州市麵塑非遺傳承人何燕蘭運用創新手法,製作出以「子鼠開天、鼠兆豐年」為主題的卡通版「萌鼠鬧新春」麵塑作品,惟妙惟肖、惹人喜愛,充滿濃濃的年味。
↑2019年12月20日,揚州何派麵塑第四代傳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燕蘭正在創作喜迎鼠年的「卡通版麵塑」作品。CICPHOTO/莊文斌 攝
↑2020年1月6日,河北省邯鄲市民間剪紙藝人馮石萍在創作生肖鼠剪紙作品。CICPHOTO/郝群英 攝
河北省邯鄲市民間剪紙藝人馮石萍利用十餘天的時間,剪出以生肖「鼠」為主題的剪紙作品,「老鼠娶親」「小老鼠上燈臺」「老鼠扭秧歌」等百餘幅生肖「鼠」剪紙,表達對鼠年美好祝福。
↑2020年1月6日,河北省邯鄲市民間剪紙藝人馮石萍在創作生肖鼠剪紙作品。CICPHOTO/郝群英 攝
↑2019年12月29日,詹桂榮用針線縫接「美女老鼠」的身子和尾巴。CICPHOTO/胡學軍 攝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一名巧手市民詹桂榮,手工編織一隻「美女老鼠」,迎接「鼠」年到來。
↑2019年12月29日,詹桂榮展示用勾針編織成功的「美女老鼠」。CICPHOTO/胡學軍 攝
↑2020年1月6日,浙江餘姚微雕藝術家李期慈在展示他的鉛筆芯微雕《瑞鼠迎春》。CICPHOTO/吳大慶 攝
浙江餘姚微雕藝術家李期慈有四十餘年微雕經驗,此次作品是他在一段20毫米長的鉛筆芯上雕刻出兩隻松鼠及松針丶松果。兩隻在松枝上活潑跳躍歡逐覓食的松鼠的外形,如同「2020」字樣,意喻2020年。
↑2020年1月6日,浙江餘姚微雕藝術家李期慈在展示他的鉛筆芯微雕《瑞鼠迎春》。CICPHOTO/吳大慶 攝
↑2020年1月7日,浙江餘姚盤紐技藝非遺代表性傳人夏彩囡在展示新完成的盤紐作品《福鼠戲珠》。CICPHOTO/吳大慶 攝
今年76歲的夏彩囡是浙江餘姚市「盤紐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她製作的「蘭風盤紐」深受眾人喜愛。作為一種純手工的「絕活」,盤紐不僅僅展示了質樸、自然的美麗,更蘊藏著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人工之巧。它的製作工藝有點複雜,包括了盤、包、縫、編等多種手法,在樣式設計、顏色搭配等方面也極為講究,融入了製作者的心性和智慧。
↑2020年1月7日拍攝的浙江餘姚盤紐技藝非遺代表性傳人夏彩囡新完成的盤紐作品《福鼠戲珠》。CICPHOTO/吳大慶 攝
↑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初級中學老師李有生正在指導學生創作鼠年主題剪紙作品。CICPHOTO/蘭自濤 攝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初級中學舉辦「生肖剪紙迎新年」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們在老師李有生的指導下,精心創作各種生肖「鼠」主題剪紙作品,迎接2020年的到來。
↑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初級中學的老師和學生展示鼠年主題剪紙作品。CICPHOTO/蘭自濤 攝
策劃、編輯、視頻:胡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