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習慣了觀看現代電影的人,有些時候看老電影你會困惑,為什麼電影還可以這樣拍,乾淨利落的故事框架,會讓你懷疑自己究竟在看電影,還是在聽故事。
有的老電影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鏈,甚至是將一個片段完整的呈現了出來,而縱觀整個片段,你依舊是會看到電影的基本狀態。
僅僅用視聽語言,就能將一個章節或者說一個故事很好的講述。你不得不因此佩服老電影人的嚴謹。
等到了電影工業發展到當今,很多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冗餘,而且是那種捨棄的了根本的冗餘。
電影的基礎語言方面,並沒有太大的發展,反而是過分的舍本求末,將原本不需要大書特書的部分渲染的很華麗,而最基礎的部分依舊是沒有絲毫的進步,有的電影甚至是完全沒做好基礎的視聽語言。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當今的所謂的電影工業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後。
為了求證這個概念,我們今天來看看這部影片《死囚越獄》。
這是一部非常單純的電影,甚至可以說這僅僅是一個故事中的短小的片段,而這個片段卻承載了一部電影該有的樣子以及內容。
該豐富的地方是豐富的,該縮減的地方就變得非常不重要。凸顯的僅僅是主題,而主題之外,去掉了很多的冗餘。
《死囚越獄》講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個事情在很多人看來都是能一眼看到結果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在本篇長達一百分鐘的時間內讓我們感覺到了驚險刺激。簡單的故事變得不簡單也正是如此。
一個被判刑的人,被關進了監獄中。獄中的他感覺不到希望,於是就想著做一些事情帶個自己希望。
他開始謀劃著越獄。這個念頭並非腦子一熱,而是之前就有過反抗的最終體現。
為了體現這一點,這個犯人在開始的時候已經為他不屈的性格做了鋪墊。在被帶往監獄的路上,他就嘗試著逃跑,只不過失敗了。
這一個小細節就為我們解釋了這個犯人本身的反抗精神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車中反覆摸門把手的細節就為我們看到後面的他謹慎小心的做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
這個細節解釋了他可以通過很長的時間細細的謀劃一件事情,已達到一擊致命的效果,同時也為我們解釋了他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
這是一個簡單的越獄電影,重點就是在越獄的細節。它並沒有將著墨點放在時代背景以及主人公被捕前的生活或者工作環境中去,而僅僅是為了給主人公今後的越獄提供一個引線,而安排了在車上逃跑的戲碼。
不多不少,讓人了解了他越獄這一動因的基礎上並沒有多餘的信息,這種克制很不錯。
當然,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的還有一部電影叫做《洞》,如果你對于越獄電影有特殊的情感,那麼這樣的電影才是典範。
相反,對於此類影片的對立面美劇《越獄》,就冗餘的多了,即使是主人公進監獄的理由也值得大書特書,而對於主人公要越獄的細節,簡直可以拍一部諜戰片了。
但是本質上對于越獄這件事情,那部美劇卻顯得很滑稽。這就是現代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的通病,厚此薄彼的同時,卻沒有抓住重點。
在主人公進了監獄後,如果要跟越獄聯繫起來,就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做一些無限的努力,充分利用現有的工具以及看守的習慣來為自己將來越獄做打算。
當然,本片在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主人公並沒有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他僅僅是利用了身邊的任何可以利用的工具來為自己的計劃增磚添瓦。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
而這一情節的推動上,本片充分利用了環境音和人物的內心獨白,並沒有對於外界環境做太多細節的描寫。
本片中的所有描寫都是建立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考慮的。至於說外界環境到底有什麼,或者說是否兇險。
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一直到最後時間,本片依舊是沒有為我們講述外面的大環境。
以主人公越獄為線索的故事,最終以越獄成功為結束,這就是本片的克制和開放的體現。
看似緊張其實非常合理的恐懼,比如說身邊的人不斷地被帶走,又不斷地有新人進來。這個過程中,觀眾們會隨著主人公的擔心而擔心。
最後當那個小男孩進來後,所有人基本上被捏了一把汗。
當觀眾得知主人公被判死刑,而同一間監房內也有了旁人之後,這個故事就越發變得緊張兮兮了。這個時候的越獄,已經有了太多的風險。
如果僅僅是一個人的話,那種風險還可控的,但是有了目擊者,且自己在幾個小時後就會被執行死刑,這無疑是最大的壓力。
但就在這樣的壓力下,主人公最後還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本片吸引人的看點。看似不經意,其實是有的放矢。
緊張的地方一點也不馬虎,而那些無關緊要的旁支末節,卻很克制。如果很多現代的電影能做到這一點,那爛片出現的概率是否會低一點?我覺得你可以問問導演。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