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條
出品 | 戲客深度訪談欄目·戲客
今天是《沉默的真相》播出第八天,豆瓣近十萬人給這部劇打出9.2的高分,這是年度華語劇集中的最好成績。提到這部劇,大家不約而同得都會說「這是部頂好的劇,每一集都值得哭一斤茅臺。」;
說到「江陽」,「他是心裡的一道疤,是天上的一道光。」
說到「白宇」,「毫無疑問,他就是江陽。「
細數各個《沉默的真相》小組裡,粉絲們都在討論白宇的演技——
「白宇感覺與江陽融為一體了,昨晚看了錢包戲,白宇就這個在我心裡封神了。」
「江陽這個被賦予了神性的角色實在是很打動人。」
「全員貢獻教科書級別的演技...尤其吹爆白宇,前途無量。」
但筆者認為最貼近的評價,還是紫金陳凌晨追完劇激動說的那句」白宇哥哥的好,是能拿獎的好。「
這是戲客第二次採訪白宇了,再次見到他好像是見到一個久未謀面的老朋友,依舊親切。等待間隙,訪談間裡聊起今天白宇會不會穿著拖鞋進來,沒想到一見面,確實。
他好像天生帶著能讓他人快樂的氣息,不遠處伴隨著他踩著趿拉板兒歡快的腳步聲,一聲隨性又可愛的「hi~」,我們就知道,白宇來了,整個訪談間瞬間熱鬧了起來。
演戲是他的工作,此外是他的生活,敬業認真,坦率瀟灑,隨性恣意。打開鏡頭蓋後他正正經經能和你說很多很多江陽,聊完放他走的時候也可以連腳底下的趿拉板兒都散發著下班的快樂(鏡頭一關,白宇哥哥迫不及待地揮揮手,拜拜~走啦),看得出是兩種不同的快樂。
儘管趕了一天的通告,雙眼藏不住疲憊,可是他還是願意敞開心扉跟你聊聊天兒,開開玩笑,哈哈大笑一陣之後認認真真剖析著「這輩子讓他放聲大哭的江陽」,很多時刻,我們聽著聽著,很難不說白宇懂江陽,白宇其實就是江陽。
他說,這一年,他更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了,更自私了。三十歲,時間對於白宇更像是禮物。活在當下、注重積累、享受生活、保持真我」是白宇的人生準則,而《沉默的真相》高達9.2的評分就是最好的回報。
1
「江陽」是等待多年的角色
江陽這個角色並不好演。
他太美好,太正義,他承擔了這個世間太多純粹的東西。燃吾軀點世間明火,義無反顧。
但他的美好又不懸浮,卻真實,這種真實體現在他的人生信念有過短暫的猶豫。可恰恰是這種短暫猶豫讓這個角色極度豐滿,帶著人物弧光。多少人是就在猶豫的瞬間放棄了?
從前途無量意氣風發的少年,到背負一切白髮蒼髯的垂死之人,從明媚到悲愁、從猶豫到決絕。
白宇把江陽十年間的不同狀態,演透了。
更難怪拿到劇本後,白宇熬了一夜看完,立刻決定出演。江陽的赤子之心打動了他,更重要的,這樣一個有時間跨度、有內心層次的角色,是白宇一直等待的。
「我覺得我這次也是光沾了江陽的光,能遇到一個這樣好的角色和故事,能遇到這麼一幫在演戲方面深挖的人,我覺得我很幸運。」
劇中江陽的人生分為幾個階段,從少年得志,到階下囚,最後拼盡全力最後一搏。白宇笑說自己只跟初期的角色有共鳴,因為後面的事「沒經歷過」。
為了進入角色,一向喜歡嬉笑的白宇,在拍戲過程中把自己封閉起來,有戲拍時出門,沒戲時在房間呆著。別的演員叫他吃飯,他一次也沒去過。甚至每天故意睡得很少,以便讓自己切身感受到江陽身上的孤獨和壓力。
「因為整個人一累,你的感官就會變得變得很敏感,各個方面的壓力、孤獨、憔悴都會有一些。再加上你對這個戲的理解,(表演)就好很多了。」
白宇成了一個「體驗派演員」。他過著江陽的生活,感受著江陽的苦悶,流著江陽的眼淚……在他來看,江陽是他過往經歷中演得最「爽」的一個角色,他演得過癮。所以整個拍攝過程中的痛苦反而能讓演員興奮起來。他吐槽自己:有點自虐傾向。
白宇也特別享受和劇組其他演員合作碰撞出的火花。江陽、陳明章、朱偉出警官學校一場戲,劇本上寫的是三人帶著茅臺,接過朱偉的包,上車就走。他們覺得劇本把「男人的快樂」寫的太普通了,改成了現在的樣子:讓朱偉自己把包放後備箱,一打開就看見茅臺了。情感一下就不一樣了。
「火花每天都有,每天跟各位老師一起拍戲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討論每場戲該怎麼去拍,大家都各抒己見,最後選擇一個大家都覺得ok的方式去完成。但是基本上不一樣的意見很少,都比較順利。」
2
3條故事線並行,環環相扣
江陽有一場重頭戲——「丟錢包」。
這場書裡的名場面,寫得好,到了戲裡,白宇演得更好。
江陽出獄後,與陳明章、朱偉再見,此刻的他窘迫、潦倒、拘謹,已不負當年意氣風發和春風得意。
在這場局上開場,江陽的表情一直是「收」著、「緊」著的。
陳明章勸說江陽復婚,同時終止調查。「這件事到此為止吧,今年年底到此為止。」
陳明章給了江陽兒子上學紅包,江陽打算把錢收起來,他發現錢包沒了,紅包放下,他緊張得摸遍全身的口袋。
他站起來慌張得掏所有兜,吸了一下鼻子。
「我錢包好像丟了,不是,就揣兜來著。」
「錢多嗎?「
「多倒是不多,就幾百塊錢」,自嘲之下,又吸了一下鼻子。
「到時候,銀行卡、身份證都得補辦。「
「我錢包還是丟了,錢包丟了,錢包丟了....」
這一刻,他哭了,放聲大哭。
江陽這一生都在被「這件事」奔走,十年,未曾後悔,十年,未曾放棄。可他這一生,「窘迫」「潦倒」「一無所有」。
這場重頭戲,江陽壓抑許久的委屈和苦悶在這一刻爆發。觀眾可以看到一個凡人崩潰的瞬間,也可以看到白宇「自虐」換來的演技。
進組前白宇就知道這場戲的重要性,開拍前一天他沒看通告,別人告訴他明天就拍「丟錢包」,白宇心裡的那股勁兒一下就繃緊了。但他沒做過多的準備,因為這股勁兒從拿到劇本開始就一直在,他是最了解江陽的人。
拍攝當天,大家一起簡單聊了下,拍了三四條就過了。
這場戲需要投入巨大的注意力和情緒,對演員的精神和身體都十分消耗。儘管拍攝過程被白宇輕描淡寫的帶過,但從幕後花絮中可以看到,結束後他遲遲不能從戲裡走出來。
「我這輩子沒有放聲哭過,不管生活中還是演戲。江陽讓我放聲哭了一次。」白宇說。他平常是個樂呵自在的人,這樣濃烈的經歷,只有在作品中體會。
「當時看小說看劇本的時候,我覺得我有可能哭不出來,因為我從來沒有過,但是演著演著就放聲哭了。還挺爽的。我對江陽發生的這些事一直壓著股勁兒,丟錢包也就是一個小小的事件,一下子引出了他這些年內心的痛苦不甘,各種各樣的情緒,然後就失控了。」
除了「丟錢包」,江陽自殺一場戲,也讓白宇印象深刻。繩子勒住喉結的不適感讓他記憶猶新。他一路與江陽從意氣風發走向衰頹和死亡,他理解角色做出的選擇。
「江陽已經走到自殺這一一步,其實他已經有點釋然了,也許對他來說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很多人都覺得江陽是一個悲劇,但是在我看來,江陽最後不見得是個悲劇,因為他選擇了自己想選擇的方式,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哪怕他不自殺,最後還是會死,因為他得了癌症晚期。所以他選擇了自殺的方式,我覺得成全了自己。」
「這個案件我調查了七年,在這些年裡,不斷的受排擠,被打壓,最後幾乎家破人亡,但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沒辦法呀,實在是沒辦法,才用這種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這些年太難了,就像是一個無盡的長夜,無數次憧憬著黎明的到來。
我不止一次問自己,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後來我明白了,所謂的值不值,就是當你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你還有沒有遺憾,等我把這一切都做完,我就沒有遺憾了,盡力了,我們都盡力了。
最後,懇請大家把這個案子繼續查下去,還侯貴平一個清白,還他母親一個公正,還社會一個說法,還司法,一個尊嚴。」
3
「三十而定,今年我更聽從自己的內心了」
白宇今年剛好30歲,他說自己變得更加堅定,更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了。而不是跟小時候一樣,會聽聽別人的意見,再選擇一個最安全的方案。
在觀眾眼中,白宇的演藝之路還算順遂,他也很少提及過去的遺憾。大學時,他接到了一部電影的男二號,當時學校話劇要出國訓練,他為了電影就沒跟去。但是後來,電影找到了一個籤了公司的演員,學校出國學習也沒成行。
他不太願意聊這些,「其實有很多你們看不到的這種。誰還沒有遇到一點挫折和坎坷,只不過我不想讓直接讓你們看見而已。」
實際上,白宇不想被看見的東西有很多,包括自己的生活。在他來看,演員去是個特殊的職業,但他只是個普通人。
「雖然演員這個職業是有點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沒必要在生活中也把我們盯得那麼死,因為我們也是一群需要生活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不能真正地去感受生活,你怎麼去表現真正的酸甜苦辣?你盯著,我在生活中也演戲?你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我嗎?我自己都會迷失,我怎麼去好好演戲呢?我覺得演員還是需要正兒八經的生活的。」
好的演員需要時間釀造。看到的越多,經歷的越多,在表演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白宇對此深信不疑。
他是個自在樂天的人,喜歡活在當下。面對「期待」「十年後」「影帝」這些詞,他的反應是:「想那麼多幹嘛,不累嗎?」
他希望父母和觀眾在電視上看見他時,覺得「挺好」,就夠了。他沒有偉大的目標,對拿獎也不強求,一百分太高,「拿個七八十分」就行。
「不要想太多,幹好現在的工作,走好每一步路,就很簡單。我一直都是,有就有,沒有就拉倒,反正努力了,結果無所謂了。」
29歲的白宇遇到《沉默的真相》,接下江陽一角,是他的幸運。
白宇認真地演繹,把江陽帶到我們面前,是我們的幸運。
細細翻完所有《沉默的真相》評價,有一句話非常戳人,「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是,如果真的有江陽這樣的人存在,我想我也能變得勇敢一點。」
我們每每見到白宇,也覺得,青年演員梯隊裡有白宇,真的非常欣慰。
長夜難明,所以拆下肋骨當火把。
演藝路漫漫,所以願你的宇宙,永遠星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