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總編輯:陳文貞
《我們永不言棄》已經定檔網播
疫情讓很多電影轉網播,而在不少影迷心中,如果電影能在電影院上映,那是電影最好的歸宿。
而院轉網真的開始了,雖然有的企業還沒有完全接受,就像坎城不願意在線開幕一樣。
但這是一個既成事實,在短時間內無法復工的影城,讓大部分片方還是比較著急。不少影片正在尋找出路,比如韓庚新片《我們永不言棄》,也定檔於4月20日10點登陸流媒體平臺。
線上播放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觀眾也正在接受這樣的方式。這部影片也已成為2020年第四部院轉網電影,並且是繼《肥龍過江》後第二部線上播放的港片。
就在今天,4月20日10點,喜歡韓庚或者打拳題材電影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我們永不言棄》。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只是疫情影響還是順勢而為?
全國電影院從1月24日停業至今已經有將近3個月。今年以來,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據《經濟日報》報導,這場疫情之下,從2020年至今已超過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
5328家影視企業註銷,全網都在報導著這樣一個事實。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這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2020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較去年同期下滑25%。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
對於從2014至今有些企業註銷以來一直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我們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的房產、金融、投資企業和影視並非同行。
而實際上哪個優質的影視項目不需要大體量資金投入?一損俱損,一榮皆榮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有的企業是長期虧損,借著此次疫情就此作罷及時止損。而另一部分以整合等非大製作為主的、非市場行為拉動不可的業務型公司還在走著自己的另一條路。
各上市影視巨頭情況如何?該如何應對?
在這次受創的企業中,不乏上市公司的慘狀,而積極推動新的轉型迫在眉睫。
近期,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唐德影視、幸福藍海等企業先後發布了一季度預虧警告。許多院線類上市公司業績遭受重創。
以萬達電影公司在4月1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來看,一季度預虧5.5億元~6.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同比下降超200%。
金逸影視也表示由於旗下影院自1月24日起全部暫停營業,公司一季度預虧超1.45億元。
幸福藍海一季度預計虧損1億元~1.05億元。華誼兄弟一季度預損1.38億~1.4億元;北京文化一季度預虧2000萬~3000萬元。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大小影視公司,在這一階段都在面臨各自的難題,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轉型,就看你如何去應對這個問題,抱著何種心態。
你還在轉網播的路上徘徊嗎?
據網絡新聞報導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電影學者以及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對此現象所發表的一些看法。
他說「我國有幾十萬家影視製作單位大都在2014、2015年後成立,大多數沒有什麼抗風險能力,即使關停了,對行業的影響也很小。」並認為目前傳出的「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這一數字並不誇張,但也無需過分恐慌。
不少電影學者都認為,經歷過疫情的考驗,電影市場雖可能很難立刻回到原先的高度。但在疫情發生以來,不少觀眾已經培養起網上觀影習慣。
近年隨著網絡飛快崛起,電影院需要在網絡興起的時代轉型。現在網絡吸引大量電影創作者、製片人與網絡合作。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好萊塢六大影視公司也都紛紛在發展自己的流媒體平臺,開拓線上業務。
石川說曾經這樣描述過,「從院線到網絡,不僅是電影分銷或發行方式的轉變,背後是文化形式、生活方式的轉變。」
「電影發行未來需要走分眾化市場,各種需求的觀眾都能在市場上找到特定的消費渠道,各得其所。」這也就是告訴我們,每個谷中都有自己的口味,每部作品也都能找到自己市場。
「網絡選片人」成為新職業的預言是否成真?
有電影學者葛穎注意到,疫情發生後視頻網站紛紛做起「線上主題影展」,還有影評人推薦影片。
他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網絡選片人」將會成為電影行業新的職業。
他說「在影院觀影中,觀眾只能在當日排片中選擇,缺少自由;當電影轉到線上,資源豐富開闊又會導致選擇困難。這時就需要有公信力和市場影響力的選片行業出現。」
電影轉網播,篩片選片是一個體量很大的工作。就拿我們企業自來說,目前每天大量的電影正在轉向網絡,我們收到影片質量層次不齊。
從看片審片、統計分析、上報的環節就非常關鍵,既要準確及時的進展到下一個環節,還不能有絲毫馬虎。
中原證券在研報指出,電影行業還未到走出疫情的影響的時候,樂觀估計4月下旬才會有影院陸續開放,但完全恢復正常經營節奏或將需要等到下半年。
不過如果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院線電影可以真正轉變思路,或許接下來的數據報表就不會再繼續走向下拋物線,而是慢慢回暖,迎來新一輪的網播電影爆發季。
亮點影視|本期有獎思考問題:你認為《我們永不言棄》轉網播後口碑會如何?「網絡選片」該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