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聲音魅力是《聲臨其境》的根基,而將配音這一大眾相對陌生的專業領域,用綜藝化表達精準還原,尊重配音藝術與強化觀賞價值兼顧,同時獲得表演、電視行業和大眾的多方點讚,來自於《聲臨其境》在專業化道路上的長期探索。
文 | 江來
回顧2018年中國原創綜藝,《聲臨其境》是不可繞過的一檔。這檔聚焦配音領域的專業化垂直題材綜藝,在業界公認創作難度極大。
將影視行業的一個細分環節和技術門類,進行電視節目模式開發,著實考驗主創團隊的原創功力。而常年專注於原創節目創作的徐晴工作室,把這個外界眼中的冷門創意做成了大型季播模式,將小切口成就爆款綜藝變為了現實。
第二季已開播兩期,創作思路延續第一季,同時又在悄然間完成升級。「憂鬱之聲」「藏不住的聲音」兩期節目,雖然在嘉賓和作品選擇等方面風格迥異,但都指向第二季創新的同一個方向——專業性的極致強化。
透過各維度的優化和升級,營造更強的「身臨其境」體驗,以專業技能和精神為核,讓更大眾人群感受到配音藝術的魅力,是《聲臨其境》不變的初心。第二季迭代創新的邏輯起點都在於此。
不難看出,《聲臨其境》第二季在專業化綜藝的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從節目整體結構和流程設置上看,《聲臨其境》第二季的模式變化並不大。第一季開發出的「經典之聲」「魔力之聲」「聲音大秀」三個環節得以保留,每一環節的形式也都未進行大幅調整。
第一季的模式研發便接近成熟,為第二季創作打了下基礎,而保留觀眾所熟悉和喜愛的環節與規則、在細節上微調,是後續季創作的明智選擇。
不過,徐晴工作室的創新腳步並沒有停歇。在不改變整體敘事邏輯和節目面貌的基礎上,第二季又做了諸多改進,其中不少細節都能看出主創團隊的巧思。
新角色「聲音指導」的加入,是第二季最大亮點所在。實際上,第一季的人物設置就已可圈可點,聲音大咖、新聲班、發聲者的多元設定,囊括了一檔節目專業性和綜藝性的需求。而第二季加入的聲音指導,對於場上人物關係的豐富,專業度和互動性的提升,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從錄製前期到大秀排練,聲音指導對聲音大咖全程悉心指導,為節目專業品質保駕護航,而節目進程中,他們還承擔著與聲咖互動、增強推理懸念以及專業點評的功能。
張國立、王剛、張鐵林組成的「鐵三角」,從業經驗、專業素養、默契度和綜藝表現力在所有自身演員中都頗為出眾,可以說是「聲音指導」的不二人選。從前兩期節目的呈現來看,三人間的互動也成為配音表演之外的一大看點,張鐵林貢獻的「昨晚我指導的」金句令人印象深刻,聲音指導團堪稱第二季的「神來之筆」。
將承載傳承匠心責任又與綜藝需求高度契合的「鐵三角」引入節目中,事實上是第一季創作時主創團隊就已有的創意,只是到了籌備時間更為充足的第二季,這一計劃才得以實現。
模式上,三大環節升級的邏輯依然是對專業性的極致追求。最能直接展現演員臺詞功底的「經典之聲」,作品選擇更強調反差感與多變性,演員通過兩各配音片段展現出更強配音實力,帶來更多驚喜;
「魔力之聲」的表演形式多樣,第一期的臺詞對飆、第二期的吆喝接力賽,彰顯演員在配音表演中的配合與現場掌控力,以及對多元情境的駕馭能力,相對第一季,第二季前兩期節目這一環節的呈現都更抓住大眾注意力。
最後的「聲音大秀」,實際上是這個模式中創新難度最大的一個。配音大秀與舞臺劇演出之間的界限難以拿捏,若形體表演過多便會混淆配音的重點,而只專注於配音表演,又難以達到電視化呈現的標準和要求。
經過一季的摸索,第二季這一環節達到了最理想狀態,弱化複雜的調度和形體表演,同時又配合聲光電技術,將觀眾代入故事情境中,同時又聚焦於演員配音本身,這也與聲音魅力競演秀追求的專業化表達方向相一致。
每期四位聲音大咖、整季超50位明星大咖加盟,《聲臨其境》成為影視行業表演者們專業態度與臺詞實力的一次集體亮相。第一季下來,這一舞臺也被視作演藝圈最具實力演員的亮聲平臺,只有對臺詞表演功底足夠自信,能通過不同面向的表現打動觀眾,才能登上這一表演和配音行業高手雲集的舞臺。
因此,從第一季起,這檔憑專業立足的節目,就成為演技派的集結地,在業界享譽盛名的演技大咖、知名度與能力不相匹配的配角專業戶、專業功力鮮為人知的實力演員,是最為主流的聲音大咖人選。
眾多低調專注於影視創作的綜藝罕見面孔,通過第一季節目被大眾所熟知和喜愛,成為社交平臺熱搜榜話題,第一季播畢,《聲臨其境》的專業性和「造星力」便已得到影視行業的廣泛認可。
然而,即便如此,第二季,選人依舊是個有些棘手的難題。一方面,節目對選人把關嚴格、標準絲毫不放鬆,具備足夠臺詞功力的演員才能被邀請;另一方面,一些實力派演員對競演機制和綜藝節目形式仍有一定排斥,對於從業「飯碗」,演員們大多較為敏感,敢於登上這個競演平臺也需要一定膽量和心理建設。對此,徐晴工作室在嘉賓邀請上花了不少功夫。
從前兩期就能看出選人上視野的擴大和多元化的嘗試。第一期的「憂鬱之聲」與第一季嘉賓結構較為接近,嚴屹寬、秦昊、塗松巖、杜淳四大實力派男演員的對決,火藥味貫穿全程。
而第二期「藏不住的聲音」以及第三期「新年之聲」的搭配就更加巧妙、富有新意。朱時茂、蔡明兩位老藝術家與迪麗熱巴、白客兩位青年演員的混搭創意十足,大年初四即將播出的第三期中,春節的標誌性聲音趙忠祥、倪萍,再加上林依晨、喻恩泰,幾代主持人、演員的碰撞,已給人帶來充分的想像空間。
更具新鮮感的嘉賓搭配中,新生代人氣演員是關注度最高,卻也是爭議最大的。
第二期中,迪麗熱巴的加盟在播出前就在網上引發熱議,而節目幾輪環節中,與其自身形象存在極大反差的幾個聲音塑造,著實震驚了不少觀眾,從《哈姆雷特》中的奧菲莉亞和《冰雪奇緣》中的安娜,到聲音大秀《歲月神偷》中一人分飾多角,一期節目中迪麗熱巴詮釋了九種變化多端的聲音,且每種都惟妙惟肖;
同樣屬於年輕演員的白客,完全跳脫出了「王大錘」的影子,《紅樓夢》的賈寶玉與《掃毒》中張家輝飾演的張子偉都一氣呵成、堪稱驚豔,透過幾個截然不同的聲音塑造,白客豐富的配音經驗和專業素質充分展現。
在這個中青年實力派演員佔據最大比重的舞臺上,第二季更多年輕演員的加入,成為一抹亮色。活躍於不同時代的演員的聚首和切磋,成為影視行業代代傳承的一種註解。而向迪麗熱巴、白客這樣以高人氣和經典角色立足業界的青年演員敞開大門,也在傳遞著新信號。
這個以聲音為本、以真誠和專業為綱、面向整個影視和配音行業開放的平臺,在堅守專業初衷、展現演員與角色的聲音碰撞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著嘉賓類型和作品表達,任何從業背景和資歷的演員都可通過這一舞臺為自己正名,而決定票數的並非名氣、地位、人氣,只看聲音魅力能否直擊觀眾內心,多元、公正、專業,是這個平臺所堅守和追求的方向。
中國原創模式研發與節目製作,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徐晴工作室是國內原創節目創作的一支生力軍,十幾年前,徐晴就已開始深耕原創,近幾年又帶領團隊陸續交出了《一年級》系列、《聲臨其境》等優質原創成績單。
2018年,國內電視人對原創節目的開發達到巔峰,《聲臨其境》也是去年最為亮眼的原創模式之一,4月,更作為中國原創模式的代表,在春季坎城電視節主活動單元中國原創模式推介會這一世界級模式盛會上亮相。
徐晴在春季坎城電視節推介《聲臨其境》
作為一檔國內外都沒有任何模式可借鑑的純原創節目,《聲臨其境》的研發和創作過程不可謂不艱辛。從第一輪創新「飆計劃」中脫穎而出後,徐晴工作室反覆打磨方案、先後更改了上百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最終形成第一季的模樣,並從大量已經歷多季品牌沉澱的「綜N代」中突圍。
而這樣首季一炮打響的季播節目做到第二季,滿足並超越觀眾期待都變得更難,對於這檔原創垂直綜藝來說,這樣的難度或還將成倍增加。
而從《聲臨其境》第二季的創作和播出效果來看,徐晴工作室選擇的堅守品牌精神內核、通過多維升級進一步凸顯專業性的路徑,不失為一條可取的原創季播節目升級路線。
配音作品和聲音大咖的選擇上捨棄條條框框、拓寬邊界,回歸配音專業本質;「聲音指導」以專業態度言傳身教,為配音作品打磨貢獻力量,專業指導意見助力效果優化;「聲音大秀」以聲為形,現場設置擬音師,再加上全息投影裸眼3D等前沿技術的加持,舞臺視效與聲音塑造雙重升級,傳遞出的藝術價值和情感力量不遜於舞臺演出……第二季的每個新動作都直奔更強的「聲臨其境」體驗而去。
最大限度展現聲音魅力是《聲臨其境》的根基,而將配音這一大眾相對陌生的專業領域,用綜藝化表達精準還原,尊重配音藝術與強化觀賞價值兼顧,同時獲得表演、電視行業和大眾的多方點讚,都來自於《聲臨其境》在專業化道路上的長期探索。
持續深耕原創模式的徐晴工作室,用《聲臨其境》第二季為國內季播原創節目創作和優化提供了一個範本,而營造出的更多彩的聲音世界,或將繼續不負期望,展現出更強的大眾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