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片起源於歐美電影,多年來一直受到國外影視行業的鐘愛,作為災難片和恐怖片的共同體,喪失系列電影一直佔據的電影行業中獨特的地位。
像《行屍走肉》,《生化危機》,《活死人》系列,都是拼畫面,限制級的血腥場面總是帶來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再加上不同於恐怖片來自對無知物質的驚悚,喪失電影總是會通過流感,病毒,合理的將觀眾置於一種非常極端的環境,而這種環境往往是需要一個區域,城市,乃至國家一起去面對。
接近毀滅的條件下,除了緊張,暴力,血腥,還會面臨著各種人性的考驗,所以喪失電影是一種拍攝維度非常大的電影類型,只不過喪屍起源於歐洲,我們本土對於喪屍的理解不但不夠open,而且對於驚悚和暴力的維度也有局限,所以除了香港的《生化壽屍》,《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大部分也只能局限於殭屍題材。
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熱映重新刷新了喪屍題材在亞洲市場的地位,不再血腥暴力,驚悚瘮人,《釜山行》用解刨人性的方式實打實的刷新了觀眾對喪屍題材的類型電影的認識,原來恐怖片也可以這樣拍!
一趟列車,載滿鮮血,偽善,暴力,眼淚,訣別,從冰冷的,遍布狼藉的KTX高速列車,駛向光明。最終一個孕婦,一個孩子承載著所有人的關懷與寄託從血泊中爬出來,為每一位觀眾帶來生的希望。
那種細膩到骨子裡的溫情才是得到所有人共鳴的原因,可能延相昊導演當初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樣一部小成本製作的喪屍電影竟然會得到巨大的反響。
雖然他後來也表示後悔沒有給自己留退路,在結局讓孔侑領了盒飯,但是沒有退路才是最好的出路不是嗎,孔侑的縱身一躍,無望的悲涼感達到極致,高潮也達到極致。
時隔四年,延相昊再次開啟釜山行IP,雖然更換的原班人馬,但是故事內核再度升級,將故事鎖定在釜山行四年後,人類瀕臨滅絕,喪屍病毒蔓延至整個釜山以及朝鮮半島,末日之戰,俊碩與敏貞帶領倖存者將衝出重圍。新一輪「韓式喪屍狂潮」一觸即發。加大視覺感官投資,一場宏大的喪屍大戰即將打響。
從短短一分多鐘的預告可以看出,《半島》製作不論是場景還是動作都精良了不少,視覺效果更加酷炫。從演員陣容來看,第二部《半島》雖然換掉的原班人馬,但是由扇子舞女神,多才多藝的李貞賢以及韓國人氣男演員姜棟元等人出演,不論從演技上還是顏值上都是一大亮點。
區別於《釜山行》的國民大逃亡,這次《半島》是真槍實彈的硬剛,「末日」到來的荒涼感,席捲全球的喪屍危機,恢宏大氣的戰場和武打動作不在少數,日次浩大的格局,相比較好萊塢毫不遜色。可見延相昊導演對於《半島》的寄託是充滿信心和野心的。驚豔程度上必定會再上一個level。
第一部《釜山行》延相昊跳出傳統的商業喪屍題材的敘述方式,更多的展示的是災難面前崩壞的人性,再加上後期打感情牌的人性營銷宣傳,韓式喪屍得到了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青睞。
雖然目前來看,不論是製作陣容,還是IP口碑上都很值得期待,但是觀眾們還是擔心《半島》浩大的場面與特效會不會成為商業類型片,而失去原本在人性與情懷上的看點。
有這樣的擔憂確實不無道理。韓式喪屍區別於以往美國的商業級喪屍大片,一個「超級英雄」帶領一群人「決戰喪屍之巔」,《釜山行》主要特色在於他摒棄了傳統的英雄主義,另闢蹊徑,通過揭示人性,在參差不齊的人性面前,每個人都是主角,在恐慌與危難中被迫著露出陰暗的,偽善的,脆弱的,絕望的一面。
那些曾經被所有人理所當然的唾棄的「自私自利」,在這一刻極端的環境下,成為大部分人的「習慣」,只顧及自己的利益,才是一種普遍的行為。尤其是當主角們在危險中被整個車廂的人「拒之門外」那一刻,那些醜惡的嘴臉顯露無疑,沒有什麼比此刻的自私,卑微和無助顯更加真實。
男主角也是從唯利是圖的小人模樣,在身邊人的犧牲與取捨中成長和蛻變。黑暗之中,星光閃爍,有黑暗的地方必定有光明,整部電影中,不是主角,但最出彩的就是馬東錫飾演的胖子大叔,他不但是妻子最可靠的丈夫,也是那道危險來臨時的肉牆,為身後所有人爭奪一線生機,為這趟絕望的列車之行增添無限的明朗。
現在《半島》殺青,又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呈現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既然是延導的續作,我們不妨相信這部續作不會拋棄第一部的優勢,沒有英雄主義,缺少了主角光環,剩下的只有不斷與欲望鬥爭的人性,當喪屍爆發,家國已經不再是你的避難所,我們如何面對恐怖的喪屍侵襲,末日來臨,以及更加叵測是人心。《釜山行2:半島》我們不見不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