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口罩的利益之旅-虎嗅網

2021-01-07 虎嗅APP


自從新冠肺炎證實人傳人以來,各類口罩——尤其是醫用防護口罩——的全國性脫銷似乎只在一夜之間。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全國的口罩產能在 1480 萬左右,但中國 14 億人口,假設 5% 的人每天佩戴一次口罩,口罩每天的需求量是 7000 萬。急迫需求和產能之間的缺口一時難以填補。



我們追溯了口罩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發現這是一個人心擾動的行業,有暴利,有困惑,也有被責任驅動的抉擇。



進退維谷的商家


對於國內的口罩生產商來說,疫情發生在一個糟糕的時間點:工人回家,原料短缺,城市封閉。他們應對的是一場兇猛的突然襲擊。


劉學凱:


快過年的時候,疫情爆發,全國急需口罩,我們重新把工人召集過來。頭幾天工人沒太大反應,後面工資翻三倍、吃住都包,有些才同意的。


1 月 18 號我找了趟班車,把已經回家的 20 多位工人拉回廠裡。廠裡有 8 條生產線,滿負荷的話需要 100 多員工。好在現在員工都已到崗,政府給了支持和補貼。


我們現在簡直不知道是白天還是黑夜,24 小時生產,2 班倒,每個工人一天工作十來個小時,原本熟練工工資一天 80 元左右,現在一線員工一天能拿到 500。普通員工的工資也在 300 左右。


但現在問題是原材料非常緊缺啊。外地出原材料的都封城,有的得提供政府公文。


除夕當晚凌晨一兩點,所有原材料用盡了,連塑料包裝袋都沒了,大年初一不得不休息一天。大年初二,公司採購經理帶著 30 萬現金去山東臨沂的工廠進無紡布。對方不保證能裝滿貨車。我說,要是不裝滿車,我以後再也不會進你的貨。國內質量比較好的熔噴布的進價從 2 萬 4 不斷漲到了 4 萬 5。這兩天熔噴布吃緊,迫不得已工廠休息了半天,等晚上熔噴布到了繼續加工。


口罩並不是一個賺錢產業,醫用外科或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利潤大概在幾分錢。你現在不是說賠不賠的事了,你只要有機器,你只要有證件,有註冊證,你是個口罩廠就有義務地去做。因為啥?這個社會現在確實需要這些,你不做從良心上也,現在機器能轉動的必須轉動起來,不能停。



孫穎:


過去幾年中國霧霾治理成果讓大部分的口罩廠都瀕臨滅絕。我現在開玩笑說,這是一個情懷產品、賴生意,你哪兒控制得住?有霧霾才能賣口罩。


17 年口罩上線以來,我們賣了差不多 60 萬隻,其中有 50 萬隻是賣產品送的,送口罩人家說,「算了,還是給我一張 20 塊錢的天貓卡吧」。我們產品放倉庫存了兩年半,頭都大了。


在雙十一之前,免費送了人家 14000 盒,不然再放半年就過期了。代工廠天天催我說剩下的訂單你什麼時候生產,備好的原料放在代工廠的倉庫裡,他說你再不生產就都報廢了,我也很痛苦,他也很痛苦。


我真的一點都不浮誇地說,做出口罩第一年我特別開心,覺得這款舒適性更好。我送朋友,但因為沒有霧霾了,所有人都不要,半年之後覺得人家不理我,就不送了。到現在把剩餘的十萬隻庫存賣了,算算帳,整體虧了小三百萬。這次疫情,如果我們「運氣」比較好的話,說不定能保本,這叫什麼?你說這種生意有人做嗎?


我們的那家代工廠,他 2017 年看到霧霾特別厲害,覺得口罩要爆發,把房子都抵押了,加上原來辛苦掙的錢,做這個口罩廠。三年過去了,真的是憑本事把這三百萬虧完了。今年元旦他還跟我說,實在撐不住就算了。



關廠之前,突然無數人給他拿了無數訂單,我給他打電話,他說我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人捧著錢給他說,你趕緊給我做口罩,但沒產能,他做不出來。


工人臘月二十都已經放假了,春節誰不回家?過去一兩年這種慘澹經營,那老闆都恨不得你趕緊回家吧,再也不要來了。所以,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後期再想叫人來,工人已經叫不回來了。


我們的代工廠,我臘月二十七給打電話,我說你就二傻子,你為什麼不出三倍工資給人,讓他過來?他說虧怕了,不敢出這個錢。


三十那天,疫情看著特別嚇人,我們發了通知,全體員工停止休假,兵分三路,其中一路去工廠。代工廠已經沒有工人了,老闆光杆司令一個人坐在那兒哭笑不得的,電話都接不過來。沒辦法,我們派十個自己的員工去。


初三初四我們直接四倍工資找了十幾個臨時工,把我們的人都頂出來,一方面他們效率低,另一方面因為太危險了。我們同事所在的小區已經有一個人確診了,確診那戶 5 號樓,他們是 8 號樓。昨天上午我已經把所有人全部撤出來,都在家蹲著。我說情願停工,也不能再冒生命危險幹這個事。



金魚:


我親戚是湖北仙桃一個口罩廠的老闆。疫情發生後工廠急忙召回工人,有的回不來,封城了,有的不敢來。像我們開 8 倍工資都沒有人願意過來,請不到工人就自己家人去上班,只能這樣。原本一天工資 90-100 元,現在最高能有 870 元。


2 月 1 號,當地政府關停了仙桃大量民用防護型口罩廠。作為中國最大的口罩基地之一,仙桃的口罩起碼供給武漢是供得起的,然而武漢都這麼窘迫,肯定有問題。


現在口罩市場價這麼高,炒到三四塊一個。民用口罩廠不生產,市場供應關係超出了一個正常範圍,這是什麼促進手段?


有人說人家販賣高價口罩,供給關係肯定應該打開,是不是?我們就可以以低價平衡這個市場,是吧?口罩大概在一個波動的範圍,就是兩塊、一塊或者一塊五左右,這樣一個價格群眾才能接受。你也不用去打擊什麼高價。


價格瘋漲


跟生產環節的人工不足、原料短缺相比,流通環節的擾亂是加倍的。有人趁機大發其財,也有人憑良心行事。



小劉:


20 號那天我在公司搞衛生,突然有人打電話問我,「口罩你確定能發貨嗎,你確定能發貨嗎?求求你發貨。」說得我真的心腸都軟了。我倉庫裡還有一些,我就說可以。


之後,他們就在豆瓣那裡推。一個小時下了七百個單,把我嚇瘋了,平常一天最多接三十個單。我們是做醫療用品的,本來是對公給醫院的,個人買的都很少,搞大清潔的時候戴一下就可以了。後來我才曉得是疫情。


我們設的庫存都是很隨意的,他們一下子搶購得太快了,我趕快把庫存改了,最後就下架了。年底誰會囤那麼多貨?囤越多,錢就越多。


我連夜打電話給廠家,第二天開著車蹲在門口,要不我根本發不出去。後來廠家貨給我拿空了,沒辦法。本來還有將近五十來單沒有發出去,我只能跟他們打電話解釋。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賣 25 元一包,一包一百個,因為廠家那邊說拿不著貨,我就改了一下,最後漲到 40 塊錢一包。同行的價格炒得太高了。剛開始一塊、兩塊、三塊,都是按個算,後來炒到一包四百、五百,六百都有了。還有人發布 15 塊錢一個。我說我如果跟他們一樣做推手的話,那根本就對不起我們自己的從業道德。



小斯:


20 號疫情消息傳出來,我就換了家快遞,把幾隻醫用 N95 口罩的打包價下調了 20,然後有人開始罵我,讓我補差價,還說我國難當頭擅自調價,真的非常寒心。


那段時間,進貨經銷商不給單據,他們也怕被查,我能理解。現在口罩廠的普通員工日工資都快到七八百了,確實成本漲了很多。23 號,我的進價已經到 19 塊一個了。


後來媒體有報導,一家藥店口罩賣 25 元,進價 19 元,被吊銷營業執照和罰款。我看了非常害怕,我確實沒有進貨單據,理不正。我打算賣了這批就不進了。我只是個學生,沒多少積蓄,賣口罩只是我的副業,掙點生活費而已。但罰錢的話搞不好學費都沒了,我承受不起。


金魚:


我從親戚那裡拿了一批貨,有一批是民用 KN95 口罩,我賣人家十塊錢,自己可能就賺一塊錢,大家都覺得很便宜,大量要。後來有個客人他把我朋友圈屏蔽了,他還加了我朋友,我朋友突然和我說,「這不是你的圖片嗎?你看人家在網上賣 35 呢」。我說啊?


我找到他,跟他說我以後不會再給你供任何一個口罩的貨,你以後不要找我合作。我說你能做第一次就能做第二次,以後你愛找誰去找誰。他說什麼買賣不成仁義在,我說你拿我的東西去賣還好意思跟我說仁義?他說我哪有啊?然後我就把我朋友的截圖發給他,他就沉默了。我把他拉黑了。


我當時就發現這個人真的是太噁心了,有人就會利用你的這種心。我覺得不能再放低價了,要價 20 塊錢。有的人希望我能降價,從道德上攻擊我,這樣他好降進價,漲賣價。但我不變了,這樣他就很難放高價。



公益人陳先生:


1 月 31 號凌晨 2 點,在我們一個物資募集群裡,朋友說剛咬咬牙,拿下 2 萬個口罩,4 塊錢一個,我一看圖心都碎了,就是普通的醫用外科口罩。在此之前半小時,我面臨同樣的選擇:普通外科口罩,4 塊 5 毛一個,1 萬個,說半小時不付款,就沒了。我猶豫了幾分鐘,決定放棄。


就在這個價格的前一天,我們剛剛向湖北捐贈了 20 萬個同樣規格的口罩,是 1 塊錢一個。同樣的口罩,幾個月前批量採購只要 4 毛錢,藥店零售也才 6 毛錢。


鄭鶴紅:


我們從 20 號到 23 號就開始採購物資,23 號付給某品牌口罩的大經銷商 100 萬貨款,定了 8 萬隻醫用 N95 口罩。等了一天多這個口罩量才生產出來。然後在廠門口,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經銷商把這批口罩轉手賣給了二道販子,我們的志願者在門口就守著這批貨,等著清點,就打起來了。第二天說,經銷商答應再補回來 4 萬個,一半。到現在一個都沒發出來。


我們後來找遍了各種購買渠道。我一說價格,10 塊錢左右,人家都不回復我,估計都把我拉黑了。還有個說他手裡有 30 萬個口罩,讓他報個價,30 塊錢一個,好吧,我拉黑他吧。


其他的就是沒貨。原因非常簡單,慈善機構的價格是限死的,我們要是報價 25 一個的話,都不用發貨,民眾的口水就把我們淹死了。賣給我們,又沒有利潤,人家還不如去維護客戶,賣高價,還能賺一筆。


14 塊錢是中國思源基金會購買口罩的價格,它是國家一級公募基金會,最開始一兩天網友罵的都是它。所以我們考慮只能 12 塊錢之內,一旦被罵你的名譽全都沒了,罵你吃回扣。你不做,你說採購不到,是不會挨罵的,對吧?


我們後來又得到了貨源,境外的,可以直接郵寄中國。我們在商量怎麼下單採購、核對數量,然後同伴說不行,因為是境外物資,新的文件要求境外到了海關自動歸屬湖北紅會、慈善總會。文件特別詳細,真的花了很多的心思。


我從事公益 17 年了,今年的經歷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把我們給掐死了。過去在汶川和玉樹,我們的身份還是很小的,都可以順暢地去做救助。


2010 年玉樹地震的時候,我們認識的一個主任,他現在已經是院長了,親自帶隊去支援湖北武漢,他向我們求助,要防護物資。他本身是一個外科專家,地位、名聲、錢都有了,親自帶隊進去,特別負責任,對不對?跟我們說防護物資不夠了,求我們給他一點,我們十年的救助夥伴,給不到他手裡。



孫穎:


我們的口罩很晚才被挖出來,因為別人一定是先買一塊錢的口罩,再買五塊錢的口罩,最後才買更貴的口罩。一定是這樣對不對?


我們自己口罩的變化從 20 號開始。鍾南山說要戴口罩當天,基本上就斷貨了,還剩了不到 10 萬隻。線下賣了 5 萬隻,線上賣了 5 萬隻。我們自己都沒當回事說賣就賣了,趕緊弄完拉倒,到年三十那天發現情況不對了。


有人在淘寶上開店賣我們的口罩,價格直接翻了十倍,你說這不是瘋掉了嗎?我們只能去投訴它,最後能成什麼效果,現在我們也沒有辦法。也有人找到我,說一盒給我加多少錢,我說哪兒涼快哪兒待去。包括某家電商平臺都找到過我,我都沒有給,給了我們後期就完全失控,失控最後受損失的一定是我們。


大年三十,我們把所有地方能夠找到的口罩,大概一萬隻全部拿出來,當天上午十點在網上全部賣出去了。


我們的訂單量和流量比雙十一漲了十倍,都是來罵你的:你為什麼沒有貨,沒貨為什麼還掛在上面,物流什麼時候發貨,為什麼看不了快遞?然後還有各種的宣洩啊:你為什麼故意不賣給我,你賣這麼貴還不賣給我,又伺候哪個老爺去了?各種破口大罵,有的直接問候祖宗。


當然還有投訴,說你們為什麼漲價。這個事很搞笑的,他們給天貓投訴,給工商局投訴,投訴我們為什麼漲到原價上去。昨天上午工商局的人還來,說你們怎麼漲價了,我說沒漲價啊,最後他走了,你說這多無聊不是。


全球採購


國內渠道難以指望,越來越多人盯上了國外。但隨著疫情在其他國家爆發,此舉也引發了爭議。2 月 2 號晚上,美國、澳洲、土耳其、韓國、越南、印尼、印度、新加坡等國家開始禁止大批量出口口罩。



許許:


除夕前一天,我們的校友企業要往前線捐物資,希望大家提供貨源。我們聯繫到了各國的醫療物資購買渠道,在澳洲、南非、印度等地訂購了十幾萬個醫用 N95 口罩。


聯繫到韓國中間商時,剛開始價格是 10-11 塊一個,我趕忙定了 10 萬個。後面我又訂了 5 萬個,兩天後中間商說廠家要漲價,漲到 13 塊,而後又漲到 15 塊,我同意了。


但隔天早上我接到電話,這批貨要漲到 18 塊。我說不可能,18 塊的話我們沒必要參與物資競價,最後漲價都漲到自己人手上。最後以 15 塊確定了下來。


王宇宇:


臘月 24 那天就有人問我,韓國有一批口罩,差不多有 500 萬隻,你要不要?這跟炒期貨似的,誰敢買啊?


臘月 28 那天,我們一開會一算帳,完蛋了,中國的口罩不可能供應上。我們一個同事帶人直接殺到韓國,韓國是除了中國之外,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家。當時的想法是平抑市場。那時我們手裡至少抓了 500 萬隻口罩的訂單,其中的 300 萬隻我們交了 30 萬定金給韓國廠家。雖說定了,但是心裡非常糾結,你敢要嗎?


那時口罩在韓國才不到三塊錢。同事年三十晚上回來,初二又殺過去了,因為對方已經反悔了,賠了 30 萬。他說 30 萬我做不了你的訂單了,轉手給了中國另一個公司,對方出了兩倍多的價格,用現金把這 300 萬訂單截胡走了。


政府徵用之後


1 月 26 日,國務院強調要統籌調配全國醫療物資,大部分口罩廠被政府徵用,優先保障物資最緊缺的湖北和武漢,產品不再銷售於經銷商。醫用口罩成為了國家管控類產品。



劉學凱:


現在我們就是政府管控,拿政府批文和調貨單,我們放貨。當然也有極個別的。醫院開救護車來拉,也是給醫院一些。


今天陝西那邊來了兩三波,到現在陝西的救護車還在門口停著呢。不給人家確實感覺不好意思。他們說他們醫院護士啥的口罩戴都不夠,都沒有,就是消消毒自己還用,確實國家這塊量還是不夠用的。人家來了就給人家拿個一箱兩箱的。


孫穎:


前幾天我們的代工廠被徵用,政府清點庫存,確認有多少產能,多少人在生產,並且讓他們以最快速度出產品。我們的產品也拿給廠家看了,對方說你們太慢了,不太合適。商量後,分給了我們一些產線,但那些產線維護更新就需要1、2個月,還不如直接買新的。


現在我們在代工廠對面找了一個地方,準備建一臺生產線,自己找工人,最快速度復工。現在產能每天兩三千隻,愁的要死,都不夠顧客朋友分的。我自己也沒有存貨。前幾天我把放辦公室放了N年的研發樣品都翻出來,一箱,全部分出去了。我自己車裡還有兩盒口罩,20隻,這是我們一家五口人的20隻。


年前給親戚朋友送禮,我也不知道送什麼,就送口罩,都是十盒十盒地送。昨天朋友給我發微信,他說今年送禮最貴重的就是你們,因為是保命的。


口罩在哪裡?


自 1 月 20 號到 2 月 1 號,北京的市民服務熱線中,有 9700 餘名市民反映買不到口罩,5700 餘名市民反映口罩漲價問題。



石女士:


從 1 月 20 號到現在,我沒買到過一個口罩。


我去了家門口的 3 家藥店,也嘗試了淘寶、京東、拼多多、物美多點、京東七鮮超市、盒馬超市、餓了麼送藥上門、美團送藥上門,都買不到口罩。我家有日本那種海綿口罩,後來發現這類口罩不符合要求。


現在我出門只能帶個海綿口罩再加個紗布口罩,先湊合著。畢竟家裡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必須要出去買,開始物美多點還能送一些,這兩天已經全部要求自提了,不頻繁下樓買東西也不行了。口罩也只能反覆使用,每次出門回家用威露士洗了,晾乾,吹風機加熱吹一下,自己感覺還不錯。


如果家裡都是年輕人吃個一兩星期方便麵我自己也能忍,可家裡 80 多歲的老人不行呀。我要上醫院拿老人必需的降壓藥,急需口罩。由於北京市政府沒有公布病例具體發生在哪些醫院,我們無法判斷去醫院拿藥的風險有多大,去哪個醫院或哪個社區醫療站更安全。但老人的藥又不能斷。


2 月 2 號,我在微博上 @ 各種北京生活相關的微博號,詢問口罩供應和醫院的事項,12345 市民服務熱線答覆建議我關注各大商場、藥店售賣情況。我回復他們,要是每天上街到處關注,被傳染了不是更得不償失。最後對方說,「您的建議我們會轉交職能部門,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和關注。」


2 月 4 日,我又去了趟藥店,藥店只開了一半的門,門口用簡易小桌阻擋著,桌上掛著告示:店內暫無酒精和口罩。我又發了條微博:北京的口罩在哪裡……




           

相關焦點

  • 一隻口罩的利益之旅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時尚先生 Esquire》,全國的口罩產能在 1480 萬左右(自國家發改委 2 月 3 號消息),但中國 14 億人口,假設 5% 的人每天佩戴一次口罩,口罩每天的需求量是 7000 萬。急迫需求和產能之間的缺口一時難以填補。
  • 一隻口罩的接力
    一隻口罩的接力 2020-02-1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懂「一隻口罩」背後的溫暖與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平日裡少有人關注的口罩,一躍成為風靡全球的「流量」擔當。口罩不僅成為人們隔離病毒的必需品,而且成為觀察疫情防控動態的「風向標」。透過一隻小小的口罩,我們不僅讀出了人間溫暖,更讀懂了中國力量。   從一隻口罩的流動之中讀懂人間溫暖。
  • 虎嗅網逃離北京?「自黑」背後難掩真實衰敗
    虎嗅網持續虧損15個月,而且媒體新業務、創業孵化項目均無進展,甚至看不到任何前景,大幅拖累營收,這都證明虎嗅網的經營是失敗的,管理者的管理是失敗的。而之所以失敗的原因首先就是:虎嗅或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虎嗅官網的介紹中寫道「北京虎嗅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用戶可參與的商業資訊與觀點交流平臺。
  • 每一隻口罩都是道防線,他們用良心做品質口罩
    關鍵時刻,新綸人奮戰在一線,公司上下匯聚成萬眾一心共抗疫情的洪荒之力,在大戰中勇於擔當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堅守前線,在自己的崗位上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 疫情期間一隻口罩的生活遐想
    我給公公,婆婆,小姑子,姑舅妹妹一家每人留一個,再看看手裡的口罩所剩無幾了。還想著開學得給孩子留倆個,關鍵是一直到現在正規藥店都沒有口罩,只能反覆使用了,好在只有老公自己下樓買菜用一下,回家來我會用酒精噴灑,做消毒處理,之後晾曬,待酒精揮發後,以備下次再用。為啥要說口罩,因為看了一篇文章的標題,《因為一隻口罩,我決定離婚了》。
  • 原創漫畫《一隻口罩的戰「疫"記》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靠著一隻口罩,奔波於監舍和勞動現場執勤,忙碌於服刑人員教育與改造,為監獄建起疫情防控阻擊的安全屏障。我是一隻有靈魂的口罩我一隻口罩,不懼不屈,不矜不伐,不僅是戰疫前線的生命防線,也是防疫戰場的奉獻者,見證者。
  • 疫情下的中國|一隻口罩:吳瑞宗
    領著兒子走在街上,我忽然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另類,大街上所有的行人都帶著口罩,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沒有戴。臨出門的時候,妻子翻遍了家裡的犄角旮旯,只是找到了一隻口罩,儘管電視和手機上所有的預防措施都在強調「出門要戴上口罩」,但就這一個口罩,當然要給寶貝兒子戴了。
  • 「口罩自由」何時才能實現?-虎嗅網
    工人戴著口罩,每天檢查兩次體溫,看似有條不紊,但老李仍然眉頭緊鎖——口罩存貨只夠兩個星期。 復工復產在即,無論是富士康帝國,還是位於長三角、珠三角的製造產業帶,正利用大量的復工補貼吸引更多員工回到產線,口罩卻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拽著後腿。
  • 口罩風暴|一隻口罩的跨國救援見聞
    而這時候,能拯救他們的,只有口罩家族。於是,無數的口罩先輩,前僕後繼,挺身而出,為了抵擋病毒的侵入,光榮犧牲自己。然而,病毒實在太兇猛,且出現了可怕的「人傳人」現象,再加之春節期間,全國停工停產,口罩家族幾近絕滅。春節期間,曹德旺先生親赴德國採購防抗疫情物資,並於2月7日抵達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此後還有從其他國家調運來的防抗疫情物資也抵達福州。
  • 「非凡2020」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中國經濟年終特別報導《非凡2020》,用聲音刻錄中國經濟這一年。23日推出《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景明 濟南臺記者陳振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2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醒大家,「兩節」臨近,外出依舊要戴好口罩。2020年,是註定離不開口罩的一年。
  • 《一隻口罩的故事》那班人首站來到長寧
    《一隻口罩的故事》那班人首站來到長寧 2020-12-21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騰訊新聞發現了一個假的虎嗅網... ...
    我點開一看,網友所說的搬運者,是一個叫「虎嗅網」的號。我發現,騰訊新聞上的「虎嗅網」不僅搬運了我的那篇,也搬了虎嗅網其他作者的文章,並且很多都刪去了作者名和來源。2.要刪除這篇搬運的文章,或者下線對應的帳號,得聯繫「虎嗅網」對應的帳號負責人,要麼就走投訴渠道。
  • 非凡2020丨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中國之聲中國經濟年終特別報導《非凡2020》,用聲音刻錄中國經濟這一年。今天播出《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音頻12月2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醒大家,兩節臨近,外出依舊要戴好口罩。2020年,是註定離不開口罩的一年。
  • 【疫情防護】一隻口罩的科技含量
    從聚丙烯顆粒到醫用無紡布,經過口罩機的加工,一隻只口罩輕盈而出,再經過嚴格的消毒,最終成為當前抗擊疫情的核心防護物資。 每一個口罩都蘊涵著科技元素。本文就為您揭開關於口罩的科學秘密。揭秘口罩防病毒原理 口罩的雛形最早出現於中國,當時它是一種圍巾,用來遮住口鼻以免呼出的濁氣汙染食物。
  • 一隻口罩3.8元!法國LV從中國購買4000萬隻口罩,網友:有點便宜
    與此同時,法國LV集團宣布向中國一家口罩供應商購買4000萬隻口罩,提供給法國的衛生部門和所有醫院,幫助法國抗擊疫情。其中,第一批1000萬隻口罩將在不久後交付,花費了5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3800萬元,每隻口罩3.8元人民幣。剩下的3000萬隻口罩,也將在未來幾周陸續交貨。
  • 美國N95口罩一隻售價20美元 政府嚴打哄抬物價
    美國N95口罩一隻售價20美元 政府嚴打哄抬物價美國N95口罩一盒賣220美元 是正常價格11倍全球疫情蔓延,美國一些地方也進入緊急狀態,在美國N95口罩網購一盒10隻賣到220美元,是正常價格的11倍
  • 一隻口罩58元?中衛這家藥店被罰20萬!
    一隻口罩售價高達58元。中衛市健安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慈濟堂大藥房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期間,全國上下抗擊疫情之際,經市場監管部門提示、通知後,仍然借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機,哄抬口罩銷售價格。近日,該藥店被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 特殊時期,有些口罩價格是平常的幾十倍,一隻口罩的成本是多少錢?
    口罩到底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市場上的口罩主要分為普通棉布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其材質主要為棉布、紗布等,材質不夠緻密,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目的。  醫用外科口罩:醫用外科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感染,防護效果介於普通棉布口罩和N95型口罩之間。
  • 一隻口罩裡的「東西方差異」
    「出門兩件事,拿好手機戴好口罩」。幾個月來,口罩和手機一樣,仿佛成了身體「額外的器官」。「買不到口罩」曾經是苦惱。1月23日武漢封城後的一段時間,浙江、山東、河北這三個佔全中國口罩產能「半壁江山」的省份,快馬加鞭生產口罩,其中山東省一個多月時間,口罩日產量由120萬隻擴大到800萬隻,提升了6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