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時陸遜已27歲,完全可以挑大梁,周瑜為何偏偏指定魯肅接班

2020-12-23 歷史小火鍋

三國時代,魏蜀吳連年徵戰,都想一統河山成為天下之主。三國爭霸戰,看似是武力比拼與地盤之爭,實則從深層次分析,人才競爭才是三國大亂戰的核心所在。得人才者得天下,已成為曹操、劉備、孫權三個雄主的共識。

論及三國人才儲備的厚度與廣度,曹操一方毫無疑問力拔頭籌。無論謀士與武將,曹操手下都匯聚了當時穩居人才第一集群的一批才智之士,數量之多讓吳蜀兩國汗顏。要論尖端人才的質量,則當屬劉備一方,雖然他手下人才數量不佔優勢,卻個頂個都是一時翹楚,三國謀臣之首的諸葛亮,武將之首的關羽張飛,都在他手下聽令。

孫權的人才儲備,數量上次於曹操,質量上次於劉備,但吳國也有一個獨門優勢:人才的連續性上,令魏蜀兩國望塵莫及。僅從最為關鍵的大都督崗位而言,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保證了吳國事業能夠持續穩定向前發展推進,而沒有出現蜀國那種難堪的青黃不接狀態。

在吳國的大都督人選更替上,也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話說周瑜周公瑾天妒英才,年僅35歲就一病而亡,死時指定魯肅當了接班人,卻對明顯比魯肅優秀的陸遜視而不見。

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印象中都會記得陸遜貌似屬於後起之秀,是年輕後輩。實際上並非如此。周瑜生於175年,陸遜生於183年,兩人只相差8歲,並不算太大。而且周瑜死時,陸遜已經27歲,完全可以獨當一面挑大梁,承擔起大都督重任。

諸葛亮生於181年,在公元207年26歲時就出山輔佐劉備,叱吒風雲,成為三國大舞臺的主角之一。陸遜只比諸葛亮小兩歲,周瑜死時陸遜已經27歲,完全也可以像諸葛亮一樣受到重用。但周瑜卻偏偏對他視而不見,選擇了魯肅。他為什麼不選擇更為優秀的陸遜?

原來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陸遜屬於大器晚成型的人物。陸遜出身於東吳世家大族,自幼博覽群書,習文練武。建安八年(203年),陸遜年僅20出頭,就被孫權調到身邊幕僚,處理文案公務。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陸遜並沒有獲得太多展示才華的機會,陸續又擔任過屯田校尉、海昌縣令、會稽、鄱陽、丹陽三郡都督等一些地方職務,一身才華得不到展示,因此一直籍籍無名,不為人關注。周瑜對他不怎麼了解,自然也就不可能把大都督之位交給他。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東吳發動荊州之戰,陸遜積極獻計獻策,才獲得孫權高度重視。

其次,魯肅比陸遜年齡大11歲,資格也比陸遜老得多,當時已經是吳國重臣。在赤壁之戰前,魯肅力主聯劉抗曹,並協助周瑜並肩作戰,共同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大勝利,聲望地位影響力都要比陸遜高得多。

第三點,周瑜和魯肅是多年老友,彼此之間非常了解和信任。周瑜發跡之前一度窮困潦倒,向魯肅求助,魯肅當即毫不吝惜地把僅有的兩屯米分給周瑜一半。可見兩人關係之深厚。周瑜讓魯肅繼任大都督,可謂既對得起國家,也對得起朋友。

加之當時正是孫劉聯盟的蜜月期,而孫劉聯盟又是吳國的立國之本,不容有失,魯肅作為雙方最重要的聯繫人,與諸葛亮和劉備都可以進行順暢交流,是穩定孫劉聯盟的不二之選,地位之重要不容替代,故而大都督才會眾望所歸落到他頭上。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東吳大都督,江東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風姿勃發,心胸廣闊。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但周瑜並不與程普計較,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周瑜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接任大都督,也可見其識人之明與心胸寬廣。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
  • 淺談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早在孫堅起兵討伐董卓之時,周瑜就和孫策成了兄弟,升堂拜母。孫策和周瑜算得上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孫策單幹後,周瑜前去追隨,並肩作戰,一起打下江東基業。孫策與周瑜又同時迎娶大小喬,抱得美人歸,親上加親。孫策死後,將東吳軍事託付給周瑜。
  • 陸遜和周瑜誰厲害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是三國時期的典故,當時孫權不僅僅是和陸遜談論周瑜,還有魯肅和呂蒙。那麼他和陸遜談論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
  • 論武功,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誰是最厲害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的武功如何,該怎麼排名?誰是最厲害的? 東吳四大都督 說起東吳四大都督,那可是非常的有名,可以說,正是他們的存在,才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
  •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誰最厲害?答案很多人比較意外
    曹魏有五子良將和曹氏宗親八虎騎,蜀漢有五虎上將,而東吳與之同級別的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十二虎臣地位略低)。有不少讀者想知道,東吳四大都督,誰是最厲害的呢?
  • 揭秘:歷史真相—為何東吳三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都短命
    東吳歷史上先有周瑜破曹於赤壁,又有魯肅聯劉抗曹,繼而又有呂蒙奇襲荊州,之後陸遜夷陵破蜀,故而穩固江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專研歷史的人不難發現一個秘密,周瑜,魯肅,呂蒙皆英年早逝,這究竟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背後另有玄機呢?
  • 陸遜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他還是略遜一籌
    而一提到江東,就不得不說孫權手下的「四大英將」,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人堪稱是江東的柱石,先後輔助孫權稱霸一方。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這四人中,周瑜與陸遜是最大放異彩的江東統帥。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陸遜在夷陵之戰,都大敗敵軍保護了江東安危,如無此二人,江東必亡。那今天就來比較一下陸遜與周瑜,看陸遜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本領最強,其餘三人難分伯仲
    首先,站在周瑜與江東立場,為何非要分劉備一杯羹,為何不把劉備作為蕃屬?在巴蜀益州的東州派看來,來自荊州的劉備和東吳沒區別,只要能遏制益州士族都一樣,這主戰思路沒毛病。魯肅土豪富二代,豪爽霸氣仗義疏財還會交際,周瑜霸道總裁,人帥不說還是朗朗加周杰倫的結合體。呂蒙放現在就是馬雲這類人,不走尋常路偏偏能成就一時。陸遜世家子弟,溫潤如玉,嚴謹務實細緻。這四個人放一起何必爭誰高誰低?又怎麼分誰高誰低?大部分世俗眼光恐怕把呂蒙排最後。
  • 周瑜死後,為何孫權器重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在周瑜病死後,為何孫權器重並重用魯肅,而對龐統棄之如靴,使他不得志而投靠劉備,是為什麼呢?我們通過正史記載來還原事情的真相! 一、魯肅 東漢末年,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 換個角度看歷史之,孫權與周瑜的關係和周瑜之死淺析
    歷史上的周瑜之死,其實也是個爭議頗多的話題,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跟諸葛亮毫無關係的。《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公元210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周瑜是在跟孫權談好了要帶兵進攻蜀郡並返回江陵整軍的途中,病發而亡的。
  • 周瑜死後,魯肅在靈前說了一句話,諸葛亮笑歪,周瑜死不瞑目
    赤壁大戰時,曹操已經平定北方,攻陷荊州後,提雄師百萬(號稱80萬),浩浩蕩蕩的順江而下,劍指江東孫權。劉備此時也幾乎被趕出了自己的老窩,形式極為嚴峻。諸葛亮前去遊說東吳,乞求結盟以拒曹操。在諸葛亮的努力之下,孫劉聯盟達成。在制定了一系列精密計劃之後,聯盟決定用火攻。
  • 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所以,建安十五年(210年),當36歲正值壯年的周公瑾猝然去世後,引發時人和後世的諸多猜測!不過,《三國志·魯肅傳》中有一句:「時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這裡悅史君再用大白話來一遍:當時周瑜奉命駐守鄱陽,魯肅勸孫權把周瑜召回來,和劉備共同抗曹。孫權就讓魯肅協助周瑜,一起謀劃聯劉抗曹事宜。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周瑜之死
    所以周瑜最終因為氣量狹小而氣死,純屬子虛烏有。      那麼這樣一位「雅量高致」、「文武籌略」的周瑜為何年方36歲就英年早逝?根據歷史周瑜之死顯然與箭傷、疾病有關。說起周瑜的傷,與赤壁之戰之後的荊州爭奪戰有關,當時曹操北退,留下大將曹仁駐守南郡。周瑜與程普等人率軍攻打南郡,就在這時周瑜受傷了。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用呂蒙計,留凌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
  • 三國名將陸遜其實比周瑜還厲害?
    陸遜可謂是三國時期比較年輕的名將,只是仍舊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陸遜是誰的女婿青年時期的陸遜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他出生於江東名門望族,祖父官至城門校尉,幼年也算家產殷實。可憐他十歲喪父,祖父陸康在孫策攻打廬江之後病死,年僅十二歲的陸遜便承擔起了支撐門戶的重擔。
  •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周瑜追隨孫策之後,先是跟著孫策一起,平定江東一帶,為孫吳打下基業,再是主動出擊,橫掃袁術及其殘餘勢力,解決孫家的心頭之患。孫權統領江東之後,周瑜更是力排眾議,主張與曹操決一決戰,以保全江東基業。當時,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群臣皆說:「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
  • 演義中說魯肅忠厚老實,然而我們被騙了,周瑜遠遠不如他厲害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豪傑燦若星辰,如諸葛亮、劉關張、曹操、司馬懿、周瑜等人,都曾建立不朽功勳名留史冊;在東吳集團中,人氣最高的人物莫過於大都督周瑜,他的同僚魯肅,則被羅貫中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人的醬油角色;然而真實的魯肅,在無論是在戰略眼光,還是對當時形勢的分析上,都比周瑜要高得多;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周瑜與諸葛亮孫策孫權魯肅的關係
    孫策周瑜孫策與周瑜同歲,公元190年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就曾經住在周瑜的家裡,當時周瑜曾經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並且和孫策一起與江南的名士交好,在當時可以說享有盛名,孫策與周瑜都是出身世家,相同的生長環境和相同的志向使得兩個人具有非常多的共同語言,孫策與周瑜可以說是英雄惜英雄。
  • 周瑜死的時間點很關鍵,他死得很蹊蹺,他真的是得暴病而死?
    這當然是戲曲虛構,而戲曲虛構的藍本是《三國演義》,就是說,是三國演義為了拔高諸葛亮的智慧才能,而貶抑了周瑜。那麼歷史上才華橫溢的周瑜,正處在事業的巔峰時期為何就突然死了呢?是怎麼死的呢?真的是暴病而死嗎?首先,周瑜死的時間點很關鍵,死得很蹊蹺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士族。身材高大健壯,容貌俊美。
  • 周瑜在三國演義裡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周瑜怎麼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讀了名著就會好奇三國志周瑜是怎麼死的,據記載「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 《影》勾出一段歷史舊帳:周瑜真是孫權害死的嗎?
    孫權當時只有18歲,面對突然變故不知如何是好,周瑜不在身邊,孫權讓人送信給周瑜,讓他火速前來。丹徒與巴丘又相距千裡,周瑜接信後意識到情況危急,馬上率領本部人馬火速趕來,見到孫權後,孫權讓周瑜任中護軍,與長史張昭一起共同穩定局面。當時百事待舉,孫權感到人才不足,尤其是一流人才,周瑜向他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魯肅,孫權對魯肅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