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不夠,韓劇來湊!
當年初《寄生蟲》在奧斯卡上拿下最佳影片時,可能所有人都沒想到,接下來一年的韓影質量竟呈現了滑鐵盧式的下滑,幾部被業界普遍看好的商業大片均反響平平。
《釜山行2》和《鐵雨2》雖都頂著熱門IP的續集噱頭,但都不盡如人意,明明都是擅長的類型和題材,可是在具體呈現上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釜山行2》雖然因為選對了檔期而收穫不錯的票房,但卻徹底砸了「釜山行」這個IP的招牌。
至於《鐵雨2》,即使延續了前作的主創陣容,但是過於膨脹的創作野心,反而限制了導演的發揮,潛艇上的朝美韓三國領導人的密室逃脫,中俄的幕後陰謀,其實都可以更深入,但影片後半段的節奏完全失控,使得無論是故事的敘事還是導演意欲表達的主題都沒有很好的呈現出來。
雖然韓影整一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和其創作本身的乏力而略讓人失望,但韓劇這一年的表現卻足夠令人驚喜。
申原昊和李佑汀聯手的「機智」系列的第二部《機智的醫生生活》收穫了極高的口碑和收視,該劇本打算製作三季,當時申PD還有顧慮萬一不受歡迎,可能後兩季拍不成,照著現在的火熱程度,想必就是再拍十季觀眾還是一樣會支持。
另一部最近引發話題的大熱劇集,成功地打破了所謂的續集魔咒,該劇在2017年曾推出過第一季,在隔年的第54屆百想藝術大賞上,共獲得了包括最佳劇集、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在內的三項大獎。有觀點曾說韓劇分為兩種,在本劇之前的韓劇和之後的韓劇,雖然這多少有點誇張,但也證明了其受歡迎程度,這部劇就是《秘密森林2》。
《秘密森林》為何特別?
本系列相對於既往韓國懸疑劇的突破點在於其將過去甚少有交集的檢察官和警察同時放置於一個故事中,並且讓他們相互協作甚至發生衝突和利益糾葛。
縱觀過往的韓劇韓影,《火星生活》和《信號》的主人公都是第一線的警察,而像《王者》、《局內人》聚焦的則是檢察官與財閥的矛盾。
之所以過去的作品甚少將檢警放置在一起,其主要原因是在韓國的司法體制當中,檢察官擁有極高的權力,雖然檢察院名義上隸屬司法部,但即使是司法部長也無法幹預檢察官辦案,在辦案方面,檢察官擁有充分的自由和獨立權限。韓國實行的「檢察引導偵查」的制度,指在涉及具體案件時,警察不能獨立辦案,所有案件必須通過檢察官的審查,由其決定是否要展開調查以及公訴,等於說警察所有的行動都要受制於檢察官,檢察官有權指揮警察的工作,並對其進行管理。
在懸疑劇當中,檢察官和警察在工作上其實是有部分重合的,而基於韓國的司法體制,警察受制於檢察官,當雙方同時展開調查,警察的發揮空間就會相對小很多。同樣是探案,檢察官擁有更高的權限,而警察極有可能在創作中出現警察角色成為工具人的情況。
但《秘密森林》完美的解決了這種所謂創作上的「不可能」,在第一季中,導演通過塑造檢察官黃始木和警察韓如珍兩個性格截然相反但又非常互補的主人公,藉由一起命案串聯起了檢警內部的權力爭鬥,以及財閥與權力部門的種種內部交易、利益交換之類的陰謀計劃等等。首部曲沒有突出檢警在「搜查權限」上的衝突,而是主要將雙方的矛頭都指向了共同的敵人——體制內部的腐敗人員以及與財閥勾結的官員。
經由巧妙的敘事編排和人物塑造,觀眾隨著黃檢和韓如珍一同打入權力結構的內部,抽絲剝繭的將那些罪惡暴露在陽光之下。
第一季的結尾,本以為全劇最大反派是李昌俊,實際多年都在偷偷搜集其嶽父所掌管的韓組集團和權力機構內部權錢交易的證據,他忍辱負重甚至不惜成為財閥在體制內的一枚棋子,多年的心血只為在最後將財閥的罪惡全部公之於眾,雖然李昌俊在廢棄大樓上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傳奇坎坷的一生,但其製造的震蕩波卻一直延續。
相較於第一季的檢警一致對外,第二季的《秘密森林》將焦點對準了檢警之間的矛盾,由於檢警自立法以來在權力關係上始終存在制衡關係,使得警察的辦事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層層手續以及檢察官的審核往往會耽誤了警察在第一犯罪現場的調查。
為了能夠從檢察官手中奪取「搜查權」,第二部新加入的警視廳情報科的崔光部長組織的革新團開始與大檢察廳的禹部長組織的對策小組展開協商會,想要對「搜查權」的歸屬展開討論,黃檢與韓如珍由於各屬檢察官和警察組織,被天然的放置在了對立面,本是作為夥伴的二人要面對公與私的矛盾,同時在協商會進行的同時,更多的關於過去和現在的罪惡被揭露了出來。
何謂正義
整個第二季花了大量的篇幅在檢警的協商會上,初看會覺得略有些冗長,畢竟對於不熟悉韓國司法體制和檢警權力關係的觀眾,會不知道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講一個和自己毫不相關的事情。但實則,這種改變確實本季最大的一個亮點。
第一季秘密森林講述的其實就是「追逐真理和正義」,黃檢鐵面無私,韓如珍正義感十足,二人手持正義之劍,砍殺一切黑暗勢力。但第二季不同,就如劇集開場黃檢深陷濃霧之中,當我們自以為能夠看清真相時,往往會迷失方向,當我們顧慮的多了,反而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整個第二季在討論的是對於「正義」本身的思辨,警視廳積極開展與檢察官的針對「搜查權」的談判,其初衷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一線搜查權限,以此來更好的維護正義。但實際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即一切權力最後都是為了保護每個普通人的利益,但因為深陷權力鬥爭,會發現普通人的生命被當成了實現目的的籌碼。
如在世谷警察局宋警司自殺案中,明明最應該關注的是宋警司為何而死,但對於禹部長而言,他希望此事就被定性為警察內部自相殘殺,而警察內部的崔光則暗示韓如珍將此事儘可能往自殺的方向調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讓警察在與檢察官的搜查權爭議上不處於下風。
檢警為了各自的目的,完全將所謂的「真相」置之度外,就如崔光所說,一切的情報都是籌碼,包括在針對南在益議員兒子吸毒一事上,韓如珍本想直接將其逮捕,但崔光卻讓韓先壓住此事,因為只有拿住南在益的兒子,才能控制住南在益,南在益除了是議員,還是檢察官出身的法司委員長,如果能夠跟他達成利益共識,對於警察爭取搜查權會有很大的好處。
不僅是警察內部會做這種勾當,檢察官同樣如此,在徐東宰失蹤一案上,禹部長找來有前科的犯人,給其好處並指使他發布虛假犯人消息以及作偽證,把一切矛頭指向警察,誣陷警察為綁架徐東宰的嫌疑人。禹部長的本意或許是能夠保住檢察官的搜查權,但是卻差點導致了徐東宰和被誣陷的警察兩個人都喪了命。
檢警雙方都在貫徹著他們各自的正義,但卻都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直接或間接的犧牲了他們本應該守護的人。
這不同於以往我們看過的一些懸疑劇,警察找線索推理兇手將其捉拿歸案,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向前推進的,但本劇不同,每每角色們的行徑看似在推進某項事情,但實則卻漸漸與本意背道而馳,檢察官對於搜查權的獨立掌握,是對於司法公正性的維護,警察在第一線如果不受到牽制,極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但是過度的制衡,又會限制前線警察工作的效能,這本就是矛盾的問題。
如果雙方都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實現各自的正義而不擇手段,就完全違背了檢警間權力關係的本意。制衡不是壓制,而是為了更好的維繫公平正義,這就是這個劇反覆在討論的問題。
「檢警之爭」互為鏡像
在檢警針對「搜查權」展開的激烈協商會的同時,影片還做了一條財閥韓組集團內鬥的線索。這條線前期和主線的檢警線索似乎沒有關係,但越往後越會發現,其實編劇想要影射的,就是檢警針對「搜查權」的爭端和韓組內部針對股權和公司掌控權的爭端——本質上都是為了爭取各自的利益而在撕咬。
檢警本是一同守護社會公義的同志關係,但卻因權力分配的不對等而展開爭鬥,韓組集團中的李妍在和李成宰本是親姐弟,但卻因利益的分配和膨脹的欲望而斷絕關係,爭執不休。
雙方到最後都沒爭出個結果,但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於檢警而言,彼此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身處要職的公務人員不惜通過犯罪來爭取權利,韓組內部李妍在為了守住自己的股份和對於公司的掌控,散播自己父親生病的傳言,近乎於父親和弟弟決裂,成為一個在家庭中被孤立的人。
在劇中的另一組互為鏡像的是黃檢和韓如珍與禹部長和崔光部長這對人物關係,黃檢和韓如珍雖然由於陣營的不同三番五次針鋒相對,但是在面對不公義的事情時,仍選擇共同協作面對,而不是各自行動,他們永遠將目光看向前方,堅決與一切邪惡做著對抗,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將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都毫不猶豫的投入到戰鬥之中。
而禹部長和崔光部長,某種意義上也是如黃檢和韓如珍一樣的共同體,他們為了守住樸光洙律師的死亡真相,不惜鋌而走險製造假案發現場,只為遮掩其意外死亡的真相以及別墅聚會的真實目的。
之所以二人被綁定在一起,是因為禹部長接受到樸律師的邀約,商談與韓組合作的事宜,而崔光回去收拾爛攤子,也是為了升官掉到警視廳,為了自己的仕途。為了達成自己某些目的,反而害了自己,他們一直在隱瞞著自己的過去,而最後他們被向前的黃韓二人識破並最終認罪,這四人之間互為鏡像的關係可見一斑。
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韓如珍對崔光的感情,顯然二人存在一種上下級的信任關係,因而當韓要和崔成為對立面時,她本能上是非常抗拒的,這不僅是要破壞一段本該美好的關係,更是在否定韓如珍本已經非常欽佩和視其為榜樣的人。
導演在處理韓如珍的糾結和掙扎時做的非常細膩,這就比《姜子牙》當中姜子牙對元始天尊直接從師徒變成敵我呈現的更為自然和令人有代入感,而不突兀。
「前官禮遇」是劇中反覆出現的一個詞,從樸律師一年前因情報局長和禹部長見面,到吳律師替富二代白屏在龍南海岸溺亡時間中的嫌疑,再到東部地檢長姜元哲遭人設計看了韓組集團的未公開財務資料,這幾個角色其實也存在互為鏡像的關係。
樸律師因為自己利用前官禮遇想要拉攏檢察官和警察而猝死,吳律師遊走於財閥和檢察官之間,出賣了曾經的同事,成為了背信棄義之人,姜元哲因為前官禮遇放走龍南海岸事件的富二代,進而和吳律師產生勾連直到最後在被財閥威脅時辭職,由於所謂的人際關係和人情社會,每個人都付出了代價,或完全出賣了靈魂,這是對於東亞社會普遍存在的基於熟人社會的權力輸送的十分真實的投射和寫照。
尾 聲
「相信的不是良心,而是人和人之間的羈絆。」
這是黃檢在最後一集為保護韓如珍去求崔光坦白時說的。
他並不寄希望於崔光良心發現主動自爆,而是希望她能想想自己和韓如珍的關係。正如到故事最後,真正能夠支撐黃檢和韓如珍調查到最後的,是他們對彼此的信任,是人的情感,而不是所謂的法制或是理性。
當我們權衡利弊,很多事情就會充滿顧慮,當我們身處迷霧總害怕自己會走丟時,就永遠不敢邁出那一步。
面對不公,面對苦難的世界,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邁出腳步,心無旁騖的繼續走下去,即使結局終是毀滅,我們至少前行過。
黃檢在故事最後被分配到偏遠地區辦公,韓如珍留在遭人白眼和排擠的警視廳,他們都為了實現心中的正義而在奮鬥和努力著,也許過程異常艱辛,但也不能放棄抵抗,也許再多撐一下,正義就會沐浴到陽光。
圖文排版|今天特別想喝奶茶
SD的光影部屋
微信號 : santakudai
▇welcome to SD的光影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