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下的格言、諺語、俗語,往往都是人生智慧的結晶,都是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總結。我們小的時候,可能學過很多格言警句、諺語、俗語,但對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並不理解。當我們成年後,親身經歷後,才能對這些話有所感悟。下面挑選了十句常講的格言,我們一起重溫一下:
一、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感悟;古往今來,人們都對錢財看得很重,甚至比生命都重要,所以才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但這句話和卻我們的認知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錢雖然有很多用處,但並不是萬能的,錢能買來很多東西,卻買不來真心。當我們身處急難中時,就很容易發現,金錢就沒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人心,在仁義面前,金錢真的就如糞土一樣,分文不值。
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感悟;小時候我們很單純,看什麼都覺得很簡單,但走到社會後,才發現人心叵測,想要真正認識一個人,並不容易。只有時間,才是檢驗人心的最好方法,一個人就算再精於偽裝,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能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
三、為人莫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感悟:人這一輩子,不可能總做好事,也不可能總做壞事,沒有絕對的。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做過或大或小的壞事,都會有親身的體驗,做了壞事,心裡就會發虛,半夜如果有人敲門,真的是膽戰心驚,還以為警察找上門來了。
四、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感悟:人到中年以後,就會發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往往並不是真的,並且可能會和事實真相相反。有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很有可能一肚子男盜女娼,背地裡做盡壞事,所以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假仁假義的人所欺騙。
五、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感悟: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發生矛盾衝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如果我們能夠換位思考,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人際關係就一定會越來越融洽了。
六、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感悟:形容一個人順心的時候,就經常用「喜笑顏開」;形容一個人不順心的時候,就經常用「緊鎖眉頭」。不順心,就是違心,如果我們一生都沒做過違心的事情,就不會遭到別人的嫉恨,不會有人對我們恨得咬牙切齒。
七、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餘。
感悟:人學好真的不容易,比如我年輕時練太極,老師就說過「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這還得是天天練,一日不練十日空。但學壞就很容易了,一天用不了就能學壞,比如吸菸、賭博、玩遊戲等等不良習慣。
八、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感悟:小時候我們都喜歡被人誇獎,不喜歡被人批評。成年後才發現,經常誇獎的人,未必是真心對我們好;經常批評我們的人,往往才是我們真正的良師益友。
九、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感悟:「淫」有兩層意思,這裡一般指的是「過分,無節制」。凡事過猶不及,不能過分,只要一過分,就會走到相反的一面。孝養父母,是一切善行的開端,如果連父母都不孝順,即使在外面做了很多好事,那也是別有動機,不是真善。
十、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感悟: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別人老態龍鍾,彎腰駝背,還總是笑話人家。沒想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自己就變老了,又開始被年輕人笑話了,這時候就後悔了。所以古人勸誡大家要尊老愛幼,確實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