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新疆文聯獲悉,新疆脫貧攻堅VR美術作品展已上線,展出的191幅美術作品大多反映和展示新疆各地政策扶貧、教育扶貧、各種社會保障兜底扶貧等場景。畫家們用畫筆向人們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扶貧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和前景。
新疆文聯美術家協會工作人員介紹
本次展覽的作品從今年5月開始徵集
共收到美術作品1048幅
最終191幅作品入選
展覽的作品分為
同心克堅、守望相助、
歲月靜好、美麗家園四個主題
作品向觀眾展示新疆各地脫貧攻堅成就的同時
也為大家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作品:《搬遷路上》 作者:周益民
作者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採風時,路上遇到一戶牧民開著拖拉機,拉著滿滿一車家當。他們正在和鄉親們從山裡老居住區搬往易地搬遷點,那裡有嶄新、寬敞的安居房和牲畜棚圈,還有各種惠民政策扶持。說到即將到來的好日子,車上一家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作品:《豐收的喜悅》 作者:楊曉定
作者去阿克蘇地區一個村莊,正趕上農戶採收西蘭花。近年來,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各級幫扶單位的幫助下,當地通過引進技術、協調種植專家等措施,使這種蔬菜在南疆紮根,給農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作品:《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作者:亞爾買買提·尼亞孜
這是霍城縣大西溝鄉苜蓿臺子村一個村辦工廠內的生產場景。這個以生產襪子為主的工廠,帶動了村裡近30名婦女就業,農忙時婦女們在家務農,農閒時來工廠上班,這些婦女大多在40歲到50歲左右,在工廠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元以上。這個工廠是新疆各地村辦工廠的縮影,它們提供就業崗位,助力當地脫貧增收。
作品:《綠領苗圃》 作者:吳躍春
「綠領」是指從事現代農業、綠色產業的新型農民群體。作品描繪的是烏什縣阿克託海鄉英蘇蓋特力克村村民和包戶幹部將精心培育的樹苗裝車運往市場銷售的場景。近年來,該村貧困戶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嘗試種植苗木。技術員指導種植技術,政府爭取貼息貸款進行扶持,目前種植有沙棘、蘋果樹等多個品種,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作品:《致富路上》 作者:吳濤
作品展示的是葉城縣鄉村老人在巴紮上賣出自家的羊後,拿到一疊鈔票時的喜悅。老人所在的村曾是深度貧困村,他也曾是貧困戶,作為「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重點幫扶對象之一,老人不僅領到了政府發放的扶貧羊發展養殖,還享受到了各級幫扶單位帶來的扶持政策,因此脫了貧。
作品:《合作社老朋友》 作者:劉藝中
在哈密,刺繡合作社遍地開花,這項傳統的民間技藝已經成為當地農牧民增收的法寶。一家刺繡合作社裡,政府組織的刺繡專家再一次到來,指導農村繡娘如何在傳統刺繡中融入時尚元素,使繡品更適應市場需求。在當地各個扶貧領域,技術支援早已是常態,是幫助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作品:《安居路——走出喀喇崑崙》 作者:李曉峰
作品展現的是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牧民搬遷的一個場景。該縣馬爾洋鄉、大同鄉、瓦恰鄉等5個鄉都位於偏遠山區,生態環境脆弱,千餘名農牧民難以擺脫貧困。2017年以來,5個鄉的1400多名貧困農牧民陸續搬進塔提庫力易地搬遷點,住進了設施完善的安居房,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或自主創業,很多搬遷戶還在政府引進的企業裡實現了就業。
作品:《誓言》 作者:李建國
作者曾在莎車縣恰爾巴格鄉米韋果勒村駐村兩年,這是該村2020年一個周一的早上,駐村幹部和村委會成員在國旗下喊出錚錚誓言的場景,氣氛莊嚴而震撼,讓人們感受到了扶貧幹部們的決心和信心。米韋果勒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在各級單位的幫扶下,近年來不僅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群眾的生活也好了起來,今年,該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編輯/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