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靜是近來臺北政大出現的一位說唱新人,剛剛念大二的她通過校際的說唱演出一鳴驚人。街聲上陸續放出的三首作品讓人一聽再聽,評論都是「天才」「坐等新歌」「我要成為你的第一波歌迷」……
這大概是你不熟悉的說唱少女,但她絕對會讓你驚喜。
和嫻靜約在早晨十點的咖啡店,她說最近雖晚睡,但總像老人般早起,採訪當日也是六、七點就醒來,隨後,她指著自己的黑眼圈說:「我現在有兩副眼睛」。和這個怪奇少女初見面,每多了解她一些,越覺得她是顆健達奇趣蛋,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打開會看見什麼新奇有趣的東西。
2018年對陳嫻靜來說,是起步,也是起飛的一年。一年級下學期,經他校友人一語點醒,陳嫻靜終於發現政大有專攻說唱的黑人音樂社,隨即加入。不論是參加2018 HUG Season 社團嘉年華的作品《Sheep》,或《正字標記》Cypher(說唱接力賽),這個令人很難忽視的女聲讓樂迷著迷。而她在街聲上的三首個人作品,次次讓人驚豔於她的創作能力,許多人甚至將她貼上「小9m88」、「政大王以太」的標籤。
沒有典型饒舌女歌手的冷豔、酷帥勁,嫻靜的外型很「政大」,淡妝搭配白衣、高腰牛仔褲,Instagram上關注的帳號,三分之一都是可愛動物。講到蛋堡,會露出靦腆少女笑容,搭配招牌大拇指手勢。除了說唱,她也愛聽獨立樂團,喜歡草東沒有派對、那我懂你意思了。
不過你絕對想不到,她是百分之百 BTS 防彈少年團歌迷,「BTS 是我第一個喜歡的韓團,除了很帥,他們的MV系列故事埋梗很深,我很享受當偵探解謎的感覺!」她的身上有太多面向,不禁使人好奇,她會怎麼描述自己?於是,我請她選幾個適合自己的形容詞,她苦惱一陣後,給了出乎意料的答案。
「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動作很慢,也不大會說話。」她說,從小到大有很多想做的事,但是因為懶惰,都沒辦法持之以恆。然而,創作音樂似乎是個例外。「音樂一開始也不算我的夢想,但是有天突然覺得,好像可以做一輩子,不會覺得很累。」語畢,我說:「這算把你平常省下來的力氣都放在音樂上面?」她笑著說應該是吧!
這個備受矚目的新星,最近常被問到「未來是否以音樂為業?」,面對大家寄與的厚望,嫻靜坦言沒有多想。她很清楚,現在是摸索期,只需享受每次的舞臺,勇於嘗試喜歡的曲風,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找到自己。「不急著發片或定義自己,我想要找到讓我心動,真正想鑽研的東西!」
未來還太遙遠,少女專註腳下的步伐,踏實前進。我問她是否個性樂觀?話題又回到了「懶」。她俏皮地說:「我只是懶得煩惱。」懶或許沒什麼不好,嫻靜的懶,無為地隔絕外界的嘈雜,意外地有智慧。
她接著補充,壓力大時,情緒也稍有起伏,晚上獨處偶爾還是會心情不好。「不過!」嫻靜突然像個智慧小博士說:「尼採說過:『人必須有內心的混亂,才能生出跳舞的星星。』混亂是一定會有的,雖然也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但自己能夠調適。畢竟和別人訴苦,得從頭到尾解釋一遍原因,別人也不一定懂你真的感受。」言談之中,帶出了《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背後想說的不強求。
「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十字出自夏宇同名詩選
《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是陳嫻靜在街聲發表的第一首歌,靈感來自對人際關係的煩惱,想好創作理念後,她開始尋找適合的 beat,《Keep It Real》這首老派 rap beat,不僅純聽悅耳,鼓點強而有力,很符合主題想傳遞的強制灌輸感。
「大家都會覺得,當好朋友就要知道彼此的一切,但是其實我們從來不能真正理解一個人。」有時,語言或許無益於溝通,但相處的感覺不會騙人。很幸運地,在音樂這條路上,她遇見了錄音師Sōryo。「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信任』,相處時需要不停揣摩對方的想法,會很疲憊。但跟 Sōryo 溝通時不用想這麼多,一切都很順暢。」她這麼形容與 Sōryo 合作的感覺。
在開始搭檔前,Sōryo 就因做《Sheep》的錄音師與嫻靜認識。某天晚上 Sōryo 丟了一首編好的歌給嫻靜,問她要不要試著唱唱看。嫻靜用「驚為天人」四個字,形容她初次聽到《輕輕》的感受,因為太有感覺,只花了十分鐘,就傳回寫好的副歌,兩人也趁勢完成《輕輕》。
說到《輕輕》,嫻靜說,寫歌時因為很想養鳥,就寫了這首鳥與主人的故事,而靈感來自她一見鍾情的動物藍腳鰹鳥,在朋友幫他繪製的MV中,也能看見這隻謎樣生物。採訪到一半,她興奮地開啟 YouTube,跟我介紹藍腳鰹鳥。「它們真的很可愛,雖然很笨,但有種大智若愚的感覺。」據說這個有著蒂芬妮色大蹼的生物,常因踩倒自己而摔倒。
《輕輕》是一隻鳥的情歌
對於大家普遍以情歌來解讀這首歌,她說:「每個人對我的作品有不同解讀,我覺得很酷,畢竟大家看待事情的角度都不同。」作者已死,作品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彼此的想像力奔馳。
《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並不是陳嫻靜的第一首創作。初試啼聲是在高三,朋友找她搭擋做中山女中畢業歌,她心想雙主唱雖青春,卻稍嫌無趣,熱愛蛋堡的她,決定嘗試說唱。若開始創作是受蛋堡影響,在寫詞上啟發她最多的,就是夏宇。她說喜歡夏宇是因為「她很暴力!」,我問她除了夏宇是否還有喜歡的作家?她回李維菁。「李維菁和夏宇一樣,字裡行間都流露一股冷靜的暴力,就好比被冰塊刮手,會痛,但不會流血。」
夏宇和李維菁玩弄詞性的寫法,讓陳嫻靜很著迷。好比當一個女人覺得自己被男人把玩著,一般人會說「他在玩我」,但夏宇與李維菁可能會說「他在遊戲我」,這種讓文字跳脫固有詞性與結構的寫作法,於她而言很自由。特別在夏宇筆下,文字失去束縛,儘管詩有斷句,但夏宇慣於將連結詞放置句尾,讓詩有了綿延不絕的生命力,這樣的詞句表現,讓高中初次閱讀的她印象深刻。
「詩的韻律其實與說唱頗像,雖不講求句句押韻,卻注重節奏的韻律。同時,每個人讀詩,看到的斷句位置都不同,也讓一首詩有了千百種感受的方式。」說完,她接著笑說:「有一陣子我很執著於押韻,每一句都想壓!但現在覺得讓詞自由發展最好。」
「Call In 計劃」源自嫻靜青春記事中失落的一塊。中學時,她很喜歡聽電臺,尤其最愛「青春點點點」。一直以來只有聆聽,某天,她鼓起勇氣call in ,但電話始終忙線,節目不久後也停播。為彌補遺憾,「Call In 計劃」因而展開,這次她化身電臺 DJ,在Instagram 上發布消息,歡迎朋友在深夜 call in 聊天,並以此為靈感,創作了三首歌,第一首就是《問題先生》。
這系列的作品,由嫻靜先構思主題,她通常會將想法寫成小篇幅的故事或一段話,丟給 Sōryo一起討論編曲風格。等 Sōryo 完成編曲,她再接著填詞、作曲。《問題先生》來自她遇到的某個情境:「朋友與你分享生活,問了你問題,當你給出意見後,他們會說:『可是我覺得……』,或許人從來不是想問問題,答案他們早就理出來了,只是希望你幫忙建立信心。」
接下來兩首歌,預計每隔一個月發布一次,在五月底政大黑音的演唱會,可以聽到「CallIn 計劃」的第二首歌。提到演唱會,嫻靜說這次黑音的大家都很重視,甚至搭了四面舞臺,而當天,她會演一首風格很跳、未來可能不會發表的作品,「這首歌還有一個不能說的驚喜!」,她眯著狡猾的雙眼,賣了個關子。
「Call In 計劃」之後,陳嫻靜說,最近正在和林漢庭討論新合作,而未來,她也希望能透過與其他創作者的碰撞,獲取更多靈感。「喜歡(和別人合作時)有火花、心動的瞬間,當對方是很有個人風格、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創作者,自己也會連帶受到刺激。」問起最想和誰合作?她像個可愛的小迷妹,洋洋灑灑列了好多偶像的名字,而讀到這,我想第一個答案你我心知肚明。
·本文轉載自Blow吹音樂,文章內容及標題有改動。點擊閱讀原文
去街聲關注 陳嫻靜 吧~
校對: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