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奔湧從不停歇,奮鬥的徵程永遠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我們把時光調回到1991年,那年我六歲。記憶裡,我很少見到老崔,也就是我爸。每天我熟睡後他才到家,而清晨又匆匆離開。我想不明白在這個東北偏北的小縣城,什麼工作會這麼忙碌?甚至那年春節,他都沒有回家。老崔回來後,我偷偷的告訴他:「爸爸,你不在家過年,奶奶都哭了,為什麼讓我們擔心呢?」老崔說:「如果我在家過年,就不能去抓壞人,就會有更多的家庭過不好年。」。那時候我懂的不多,但我知道了,我爸,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檢察官。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讓一方百姓能夠踏實地過日子。
此後,我懵懂地理解了老崔的忙碌。上初一時,我首次考了全班第一名,我驕傲地邀請老崔參加我的家長會,然而到最後他也沒有出現。回家後,我狠狠地對他說,你只知道工作,你不是一個好爸爸。老崔給我講了他辦的一個案子。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出生後不久她的媽媽就離家出走,再沒回來過。爸爸在幾個月前的一次鄰裡糾紛中被傷害致死,奶奶因承受不住如此的打擊,撒手人寰,只剩下小女孩孤零零一個人。今天是女孩的生日,老崔和同事們去給她過生日,所以沒來參加自己女兒的家長會。油然而生的敬佩驅走了我內心的抱怨,點滴的溫暖鑄成愛的海洋。我開始懂得,檢察官是愛的守護者,他們將手中的權力化作溫暖,包裹住了在犯罪中受到傷害的人。
打這以後,我有點敬仰老崔。高中時發生的一件事,使這份敬仰變成信仰。
200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老崔給我講了他當天的經歷。他和同事們去幫扶的村子新春慰問,走入一戶人家,房屋的牆壁用石頭堆砌而成,房頂則用草蓆簡單遮蓋一下。屋子四面漏風,屋裡比屋外還冷。冰冰涼的屋子裡除了一鋪炕之外,什麼都沒有。一位老人蜷縮在炕的一角,只鋪了一層薄薄的褥單,蓋著一床黑兮兮的被子。他的臉被凍得紅腫,鼻涕已在臉頰上結冰。聽村支書說,老人沒有任何親人,生病久臥在床,只靠村裡人一家送一頓飯救濟著。老崔和他的同事們拿出了500元慰問金,就在老人掀開被子,伸手接錢的那一剎,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因為除一件線衣外,老人沒有任何衣物。村支書解釋說,老人容易糊塗,大小便失禁,又沒有人照顧,這樣不穿衣服,方便!悲憫之餘,老崔立即聯繫了鄉政府,政府同意次日就將老人送到敬老院。老崔對奶奶說,「娘,同樣年邁,你能住在熱呼的炕上,他卻待在我都忍受不了的寒冷裡..」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崔的眼淚。透過眼淚,我看到得是檢察官這個職業所鑲嵌的給予弱勢人群的救助及溫暖。
那刻起,我勵志做一名像老崔一樣的檢察官。於是高中畢業時,我報考了法學專業,大學畢業時我幸運地成為了一名基層檢察官。
入職前,老崔只囑咐我了一句話:要把老百姓放在心坎兒上。
帶著這樣的信念,沿著老崔走過的檢察路,開啟了我的檢察長徵路。
2011年入職後,我成為了一名公訴人。指控犯罪,守護正義成為我的職責。
2013年年末的一天,一位盜竊案件被害人的來訪打破了辦公室的平靜。他是一位農民,在從城裡返回鄉下的公交車上丟失了一萬零七百元錢。這錢是他辛苦一年的賣糧所得,是全家人的經濟來源。老人說,我不關心你們怎麼判這個小偷,我只想要回我的錢。可依照現有的法律,想拿回所有損失,只能依靠被告人賠償。然而被告人早已將贓款揮霍,無力返還。老人只能等到刑事判決生效後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即使在漫長的訴訟後勝訴了,由於被告人無力賠償,老人等到的只是那一紙判決和無奈的嘆息。老人的無助、絕望、痛苦的眼神直抵我內心。「把老百姓放在心坎兒上」,我該怎麼做?我們聯合控申部門,為老人申請了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也許我們的力量很微弱,但作為檢察官,我們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點燃被害人希望的機會。
2017年7月,我離開了工作五年零八個月的基層院,到省檢察院公訴一處工作。此時,我嚮往的已不僅是在公訴席上指控犯罪,與辯護人唇槍舌劍,而是注重積累類案辦理經驗,重視加強檢察理論研究,探索制度的破陳立新和力求調研務實做細。我努力追尋和挖掘在指控犯罪職能背後所蘊含的力量,我希望在辦案中展現法律的剛性,在規則內體現人性的溫暖,總有一種無窮的力量挑動著我工作的激情,推動我奮力向前,這種力量就是那句「把老百姓放在心坎兒上。」
2018年年初,我有幸考入最高檢申訴廳工作。申訴是矯正司法的最後一道防線,更是老百姓追求正義的終極手段。當我看到信訪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申訴案件時、當我面對衣衫襤褸或兩鬢蒼白的申訴人時,那種力量促使我在審查卷宗時對證據材料的抽絲撥繭,聽取申訴人意見時的察微析疑,尋找法律依據時的囊括所有。最終,在我協助辦理的26件申訴案件中,對2件案件提出了抗訴意見。我所在的國家賠償辦公室還承擔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我很榮幸參與到全國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專項活動中。四川的一起救助案件,因為家庭糾紛,兒子把兒媳殺死,家中僅剩年邁的婆婆帶著12歲的孫女、7歲的孫子一起生活。阿婆體弱多病,只能在村上的餐館打點零工維持全家人生計。可是每個月幾百元錢的收入,連吃飽都成了難題,何談孩子們讀書上學呢。當地檢察機關在知曉情況的第一時間,為老人一家提供了2萬元司法救助金,幫助修繕房屋,聯繫學校減免了姐弟倆的學費,並跟蹤回訪。阿婆和檢察官們說,「家裡剛出事時,我整夜整夜的睡不著,心裡反反覆覆就一個念頭——以後我們可怎麼活啊。你們這錢,這就是救命的錢啊。」辦案檢察官說,如今,阿婆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每次見她,她都把頭髮梳理的整整齊齊,眼裡也有了光亮。拋開職業尊榮感、理想信念不談,這項工作最實在的成績就是能讓貧困人口不再發愁下一頓飯在哪兒?不再擔心有病沒錢怎麼辦?不再遺憾年幼的孩子就要輟學養家。也許我們不能帶給他們繁美如花的生活,但在對抗貧困的戰役中,檢察官會與他們同行。人性最質樸的善良,在我的工作中熠熠閃光。
2018年年末,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我來到第七檢察廳從事行政檢察工作。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成為我檢察長徵路上的新追求。幫助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為房屋被違法拆遷而無家可歸的百姓討回公道;監督法院公正司法,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等一系列探索努力,將成為我檢察長徵路上的新徵程。
老崔和小崔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一對父女,兩代人的檢察長徵路。這不僅是事業的接續,更是夢想的傳承。一個恪守忠誠清廉,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檢察夢;一個捍衛公平正義,護航中國夢的法治夢。為了這個夢想,幾代檢察人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接續奮鬥,薪火相傳。老一輩檢察人用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和責任為檢察事業澆築著屬於他們的力量,把自己一生都深深地嵌入在這個國家司法成長的年輪裡。如今,我們進入新時代,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新時代檢察人已接過父輩手中的旗幟,意氣風發,揚帆遠航,在傳承中綻放夢想,闊步走在屬於我們的新時代檢察長徵路上。
新時代檢察長徵路上,要胸懷信仰,忠於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心中有信仰,方能腳下有力量。有信仰是新時代青年檢察官的立身之魂。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黨對檢察事業絕對領導是我們的政治信仰;以我將無我的奉獻投入到捍衛法律尊嚴和權威,追求公平與正義的奮鬥中,並將這種奮鬥視為終身的檢察使命是我們的法律信仰。揚信仰之帆,以無畏的精神和青春的朝氣,勇於挑戰,不懈奮鬥,擔負起新時代檢察事業的責任擔當。
新時代檢察長徵路上,要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司法的情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的初心是什麼?回首八年檢察路,我很確定,就是入職前老崔對我講的那句再質樸不過的「要把老百姓放在心坎兒上」。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就是為人民司法,就是我的檢察初心。它是讓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以新時代人民群眾新需求為導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為優質的檢察產品;是既然選擇了檢察事業,就要有一種家國天下的情懷,一顆長河浩蕩的赤子之心,一種生於斯而長於斯為民情懷。
新時代檢察長徵路上,要秉持檢察工作新理念。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強調理念一新天地寬。新時代檢察長徵路如何走,走的如何,在於樹立何種檢察工作理念。新一屆最高檢黨組以「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檢察工作總要求奏響了新時代檢察工作的序章。以穩進落實提升邁步檢察工作新高地。「以辦案為中心,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司法辦案要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精準監督」「智慧藉助」「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等一個個具體理念,就像長徵路上的燈塔,明確方向,找準坐標,必將激發創新檢察工作發展的磅礴力量。
新時代檢察長徵路上,要將奮鬥變成青春最亮的底色。從基層檢察院到最高檢,從刑事檢察到行政檢察,從輕微案件到省部級專案,從公訴新兵到省十佳公訴人,奮鬥的足跡鐫刻在我走過的檢察長徵路上。青年檢察官是檢察系統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要做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要將奮鬥精神融入血脈,在奮鬥中釋放工作激情,追逐檢察理想,敢於做先鋒,不做過客。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奏響新時代檢察事業主旋律和最強音。
再有十個月,老崔就要退休了。我問他,當了36年的檢察官,值得你驕傲的是什麼?他篤定的告訴我——「無愧於百姓」。簡單的五個字,背後卻是他堅守半生,不遺餘力、不言乏力的付出。我的檢察長徵路剛剛啟程,也許這一路上會有畏懼、彷徨和迷惑但,我相信,只要時刻把老百姓放在心坎兒上,就能夠堅守最初的篤定,永葆砥礪前行的熱情,立足檢察職能去創造一個秩序仁義,道德公允的法治社會。我更相信,不久,在中國的大地上,當人民群眾更高的法治要求和那些最閃亮的價值觀一次又一次被實現時,一定會伴隨著這樣一個聲音,那便是——我,是人民的檢察官。
(作者: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廳 崔曄)
【新時代檢察人談初心使命】欄目歡迎投稿。來稿請投jianchachuxin@163.com。內容包括: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學習體會、理論文章、短視頻等,並附作者半身照或證件照(請著檢察制服),註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繫電話。
(編輯:史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