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自開播後,就一再因為顛覆經典作品引發爭議,9月31日的節目中,陳宥維、孫千、劉芮麟再現《甄嬛傳》經典片段就引來哄堂大笑,一場「生離死別」地戲碼竟然被他們演出了「喜劇」的既視感,就連李誠儒都感慨這是一段「可笑」「離奇」的表演。
舞臺上,捏下巴、捏鼻子等情節都瀰漫著濃濃的「瑪麗蘇」氣息,還有動不動就「抬你做六宮之主」的臺詞設計都像極了八點檔的狗血偶像劇。
而陳宥維在舞臺上飾演的果郡王允禮一角也遭到了不少觀眾的吐槽,稱他的形象沒有絲毫「王爺」的貴氣,反而多了幾分輕浮。鏡頭中,陳宥維一撩衣擺一拍桌子的表演,一點都不像即將「赴死」的人,反而像是在與「甄嬛」密謀大業。
還有陳宥維飲酒前的莫名一笑,以及他喝下毒酒後為了躲避鏡頭的刻意走位、扭頭,一系列表演設計都精準的戳中了觀眾笑點。
回看《甄嬛傳》中李東學版的允禮,在他說出那句「死而無憾」之後,眼角含淚儘是深情,最後緩緩的倒在甄嬛的肩膀上,戀人間的生離死別,表現的淋漓盡致,相比較之下,陳宥維版的允禮更像是一場「喜劇」。
當然,陳宥維也因為並不在線的演技成為了導師們批評的對象,就連一貫委婉的趙薇都直言陳宥維「並不具備飾演(允禮)這一角色的實力和基本功」。
而郭敬明為了強調陳宥維的表演帶給自己的「喜劇衝擊力」,更是直稱觀看陳宥維表演時的自己為「迷惑行為大賞」貢獻了不少表情包。
有了其他導師的差評對比,陳凱歌給陳宥維「A卡」的選擇也顯得更加令人難以置信,而陳凱歌給出的理由則是「為了鼓勵他(陳宥維)成為更好的演員」。
但對於陳凱歌的做法,也有很多觀眾並不認同,甚至還拿當初郭敬明給表現並不優異的何昶希「S卡」一事來做對比,調侃如今的陳凱歌就是當初的郭敬明,就連「鼓勵演員」的理由都如出一轍。
只不過,陳凱歌當時的那句「驚訝」,轉眼就成了觀眾對他的評價。其實,對於青年演員的鼓勵可以理解,但在一個比拼演技的舞臺上,陳宥維的表現顯然是不達標的,而一再以「鼓勵演員」為理由給表現並不優異的演員機會,也難免令人懷疑,這一節目的初心究竟是「演技之間的博弈」還是「為了給鮮肉演員更多的機會」?
除了晉級名單的爭議之外,《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像此番《甄嬛傳》一般的「顛覆性作品」了。就拿讓何昶希拿到「S卡」的《陳情令》片段來說,何昶希飾演的魏無羨不僅被捅了一劍都沒有任何疼痛反應,他毫無感情、毫無起伏的語速更是引來不少觀眾調侃他簡直是個「臺詞機器」。
和何昶希搭檔的張逸傑也一樣的難逃爭議,還被臺下的爾冬陞評價撐傘像是「扛著一根棍一樣」,沒有形體可言。
如果說何昶希、張逸傑兩人的表演是太過稚嫩缺乏感情,那唐一菲在《三十而已》劇目中的表現就是表達欲太過旺盛。舞臺上,唐一菲時而仰頭大笑、時而面無表情、時而怒目大吼的情緒變化,讓觀眾一頭霧水,完全看不出影視劇中堅強完美到令人羨慕的顧佳的影子。
甚至,為了增加對觀眾的視覺衝擊力,唐一菲還主動給自己加上了浴缸喝酒買醉的戲份,她一邊喝酒一邊唱著「分手快樂」,還苦笑著對著鏡頭說「我三十歲了」,劇情邏輯混亂,看得趙薇都震驚的瞪大了眼鏡。
當然,舞臺表演畢竟和影視劇不同,沒有NG的機會也不具備足夠的氛圍條件,展現出來的劇目之所以尷尬到令人摳腳,除了演員的表演之外,也逃不脫劇情、臺詞等設計的原因。
就拿黃奕和孫陽重現的《回家的誘惑》片段來說,即便爾冬陞刻意加入了幽默元素,演員的表演也並沒有遭到過多的指責,但整個片段看來還是表現出明顯的浮誇與滑稽,與之前電視劇中嚴肅又深情的復仇戲碼相差甚遠。
細細看來,不論是《甄嬛傳》還是《三十而已》、《陳情令》,這一部部熱度不俗的作品被搬上《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之後似乎都因為臺上匪夷所思的表演片段成為觀眾茶餘飯後的笑料。而這檔旨在標榜演技的節目,也因為導演們的「同情與鼓勵」一再展現出令人迷惑的評判標準,相比於經驗豐富的演員,陳宥維、何昶希等初出茅廬的偶像似乎更容易拿到「PASS卡」。只是,如果一檔表演類的競技節目中,能力欠缺、需要鼓勵的演員才可以走得更遠,那麼這檔節目除了一個又一個尬出天際的表演片段之外,又能留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