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24小時在線,日夜兼程;向著科研的陡坡攀爬,毫不鬆懈。今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行業氣象室(以下簡稱「行業氣象室」)深化部門合作,堅守防災減災前線,獲評「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以「她力量」勇立時代潮頭。
大戰大考中淬鍊黨性
千錘百鍊志如鋼,蘭花出挺利如劍。女性佔比79.2%,平均年齡33歲,行業氣象室是一個年輕而充滿力量的集體。在該黨支部的14名黨員中,就有12朵「蘭花」綻放巾幗芬芳。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才是真正的黨員。」行業氣象室黨支部書記袁曉玉說。
在開展行業氣象服務的實戰中,黨員勇於擔當使命、衝鋒在前,讓先鋒模範作用見諸一個個閃耀黨徽的瞬間——
在120分鐘內,3期決策服務材料分別送達一線。2019年6月21日一早,行業氣象室接到為大興安嶺金河林場、莫爾道嘎激流河林場以及四川宜賓地震受災地區等同時開展氣象保障服務的需求。值班首席吳英帶領江瀅、馮蕾、王宇虹,模範黨員楊曉丹帶領陳運,在兩個小時內將決策服務材料發送至防撲火及抗震救災一線,為搶險救援爭取「黃金時間」。
14天連續值班,工作量翻倍。「提供3天時效的強降雪對路網通行的影響,材料及時,形式創新!」這是今年2月交通運輸部給予行業氣象室的肯定。當時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和春運關鍵期,寒潮、降雪過程疊加。面對外地同事無法返京辦公的困難,馮蕾和王宇虹主動承擔兩倍的工作量,僅用1個小時便製作完成《重大公路交通氣象預警》,全力保障交通安全。
24小時值守,全體黨員齊上陣打「硬仗」。「長江第1號洪水形成」「淮河第1號洪水形成」「王家壩閘即將洩洪」……一次險情就是一道命令。今年汛期,行業氣象室黨支部細化責任落實到人。首席趙魯強指導年輕同志關注強降雨重點落區,逐小時更新降水實況和雨帶變化信息;老黨員帶領青年黨員連續作戰,堅持值班提前到崗,堅守防汛救災服務一線,這樣的場景在汛期反覆上演。
爭分奪秒與險情賽跑
「氣象部門的高度敏感和精細服務,在防火形勢研判、重大火災撲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急管理部森林防火預警監測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新巖說。
2019年4月1日,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近三年來首個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形勢緊急,針對山西沁源、北京密雲、四川木裡等多地出現的重特大森林火災,行業氣象室連續作戰28天,以超歷年平均5倍的工作量守護火險救援現場。
與時間賽跑,讓高效、精準、優質的火場保障氣象服務直通一線——行業氣象室用一次次的快速響應踐行著這一理念。
2020年,針對北京、山西、四川等地發生的44起森林火災,行業氣象室聯合省級氣象部門累計製作服務專報235次。僅3月30日,就為四川、雲南等地9處火場提供18次滾動預報。
7月14日,針對大興安嶺林區三天內累計發生的31起森林火災,吳昊和田華帶領團隊獲取火場坐標信息,調取閃電實況數據,主動報送《近期大興安嶺森林火險趨勢分析》,為當地林火預防和撲救提供重要決策依據,得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防火司肯定。
順利接入交通管理部門「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傳來的好消息讓大家振奮。在重大活動保障的背後,總有氣象身影。趙魯強、田華兩位首席提前一個月加入專家團隊駐守前線,行業氣象室全體人員作為「後方支撐」,對接服務需求。內外聯動提供全過程、遞進式、有針對性的精細化服務,為活動保障交出圓滿答卷。
技術攻關搭建行業橋梁
「努力鑽研不苦,看到因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才是真的痛苦。」楊曉丹回憶,2008年汶川地震時,新聞裡孩子們哭泣的臉使她難以平靜。當時懷孕5個月的她承擔了震區面雨量預報,她與同事現編堰塞湖程序,手繪交通線路圖,製作服務產品,為人員搶救、物資運輸提供有力保障。
經歷這一次,她明白了作為承接科技成果與服務需求的橋梁,技術推廣是反哺內核提高能力的有效通道。
這也正是這個集體的共識。今年,行業氣象室聯合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國省共享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業務建設;制定《國家級森林火險氣象服務業務規範》;研發分縣精細化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產品,實現對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32個縣的全覆蓋。
讓研究成果服務於專業領域,在方法和思路上不斷創新,儘管過程艱難,但團隊卻總能實現突破:建成新一代公路交通實況分析產品、新一代全國森林火險預報模型;交通氣象監測預報產品覆蓋全國公路網,精細到鄉鎮路段;精細化森林草原火險監測預報覆蓋率達100%;道路通行氣象條件預報、人體舒適度預報、流感風險等級預報等創新產品逐漸湧現……昂揚向上的精神,融入在這支團隊的血脈中,體現在攻堅克難的行動裡。
服務為民,巾幗建功。行業氣象室女性幹部職工用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在平凡崗位上展現出自強敬業、樂觀向上的不凡風貌,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貢獻力量,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作者:毛琪 曾彥彥 文科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