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諜戰劇,少不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血雨腥風,往往都是劇情來回反轉,主角高光不斷。
看起來越隱忍越英雄,但實際卻是編劇想當然而為之。
今天剛捨身取義,明天就僥倖逃脫,前一秒還在和敵方pk城府,瞬間對方就被折服,繼續演著談笑風生的戲碼。
要不然就是哪個重要角色到最後才公開身份,製造「原來如此」的神秘感,但實際大把的漏洞早就把他出賣了,還以為觀眾不知,瀟灑自信地繼續實行「偉光正」的決策。
如此諜戰,實在是讓人如坐針氈。
近期才開播的《隱秘而偉大》,沒看之前,我原以為它和上述情節大同小異,最多畫風精緻些,邏輯線順一點。
已經有過低口碑諜戰作品《麻雀》的李易峰,這次再戰主角,也沒指望他能貢獻多少路人好評。
但第一集看下來,我就被吸引了。
沒有俗套的流水線,也沒有光環加身的主角,不需要觀眾去猜測誰敵誰友,誰好誰壞,開頭就把每個人的身份全部告訴你。
什麼打打殺殺的噱頭,緊張刺激的氣氛,這些都不是重點。
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充滿煙火氣的市井民巷,和得過且過的人間真實。
《隱秘而偉大》的時代背景比較敏感,是發生在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國共雙方籤訂和平共處的《雙十協定》,但國民黨想獨佔鰲頭,仍在暗中捕殺共產黨的時候。
估計也是因為此,這劇延後了2年才和觀眾見面。
雖說大環境無法明言,但從小人物小事件入手,更能體現劇名的含義,在「隱秘」中成長、蛻變,從而鑄就不凡和「偉大」。
李易峰飾演的東吳大學法學院高材生顧耀東,就是這樣一個貫穿全劇主旨的小人物。
他懷揣著「匡扶正義,保護百姓」的信念,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警察。
卻在工作中逐漸認清國民黨本質和社會局勢,最終保持初心,和自己的上級,也是上海地下黨成員夏繼成(王瀧正飾),共入革命的洪流,成全自身理想。
所以,《隱秘而偉大》既是底層警察的成長史,是對那個時代世態炎涼、人間冷暖的描繪,也是包羅萬象的職場眾生態、驚險刺激的諜戰片。
不同角度,多重理解,情理之中還有意外驚喜,豆瓣8.4的高分,難怪讓導演王偉感慨:自己終於不再只有《白夜追兇》這一部代表作了。
而自電影《動物世界》被大眾逐漸接受的李易峰,勢必也要再次翻盤了。
與他塑造的仙俠類角色不同,顧耀東中二、單純,在對每件事的執著中都透露著一股傻勁。
雖因名牌大學高材生的身份,成為弄堂裡左鄰右舍嘴裡「別人家的孩子」,但走上社會,尤其是進入本想擁有一番作為的警局,卻次次失望而歸。
入職第一天,作為新人的顧耀東,先是被刑偵一處拒之門外。
這裡是人人都有幹勁,都想立功的地方,但老警員們卻對他各種嘲諷與嫌棄。
眼看無處可去,對面刑偵二處的處長夏繼成收留了他。
而走進這裡,卻是一副人人都在安生養老的景象。
處長帶頭邊吃著燒雞,邊跟同事們嘮嗑:
快要退休的老隊長,只求每天少點事,能在辦公室喝喝茶,打打毛衣,按時下班就好:
還有普通警員陰陽怪氣地討論金價上漲,工資下跌:
唯一一個事多的小年輕,做著只是端茶倒水、買吃買喝的活。
所以在聽到顧耀東之所以來警局的初衷時,大家的臉上全是嗤之以鼻的表情。
對這些老油條來說,一心向上,還襯出他們自己懶散和不作為的顧耀東,就是個笑話。
於是,使喚他,折騰他,欺負他,排擠他,成了二處新的快樂。
因被派到沒人願意去的戶籍科,在滿大街查戶口時,他發現一個偷了兩條鹹魚的小賊。
追趕中,無意攪黃了刑偵一處布局很久的抓捕,也連累了二處,顧耀東一下又成了眾矢之的。
罰他打掃澡堂,被反鎖在裡面。
高層的不正當生意需要苦力搬貨卸貨,整個二隊為了發洩,使詐就讓他一個人幹。
為了將功補過,他獨自熬夜,找到了犯人改名後的另一張戶籍卡。
沒想到,憑藉這些新信息,一處很快抓到了人。
顧耀東被作為優秀警察代表,登上報紙。
原以為風風光光和局長合了影,就是順風順水的開始,但其實顧耀東不過起了擋箭牌的作用。
一處抓捕的犯人,根本不是他們口中的殺人犯,而是地下黨情報組的組長。
《雙十協定》剛剛籤訂,老蔣那邊不敢直接下令撕破臉,所以一切都是暗中進行。
為了不讓共黨察覺是有叛徒供出了名單,才假意把所有功勞安在顧耀東頭上。
一來是他高材生的身份,有利於宣揚警界形象,二來警局是想隱藏真相,放長線,釣大魚。
天真的顧耀東一開始還被蒙在鼓裡,但因緣巧合下,他發現被二處抓捕的犯人,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殺了人。
善良正直的顧耀東,覺得是自己害了人家,想方設法要為那人還一個清白。
可就算搜集了對方被冤枉的決定性證據,也是連連碰壁。
自己的上級夏繼成把他狗血噴頭地罵了一頓。
看起來不諳世事的小警員,不忍他犯傻犯錯,直接跟他講了實話,他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利用了。
知道真相後的顧耀東,更加自責,決意要救出那人。
他故意討好一處給犯人送飯的警員,借著要寫結案報告之名,進入拘留所,摸清了裡面的環境,和接觸犯人的流程。
還特意偷來小侄子的橡皮泥,給牢房鑰匙做了印模。
他算好了行動的時間、路線,準備了假的通行證和「救援工具」,歷經一番周折,終於見到了被關押的共黨。
他滿懷信心告知那人如何逃走的方案,誰知被打得渾身是血的對方,不僅沒有怪罪找到自己新身份的顧耀東,還謝絕了他的好意。
為了「匡扶正義」的原則,顧耀東此番臨行前,還和家人做了最後的告別,等於豁出去了。
然而對方是不可能連累工作才一個月的小警察的,滿腔熱血沒能換來自己設定的結果,他難受地哭了。
這是他當警察以來第一次哭。
之前不管受多大委屈和誤解,他都扛過來了。
唯有這一次,他做了最壞的打算卻未能如願的失望,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初衷。
笨拙,卻也感人。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不畏犧牲也要追求光明的行為,打動了一直潛藏在警局內部的地下工作者夏繼成。
這個把警服當風衣穿,嘴裡不是叼著雞腿就是牙籤,總是一副混不吝樣子的刑二處處長,對顧耀東的成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他會掏錢收買鬧事的記者。
會討好上司將走私紅酒送給副局長。
會忍辱負重,任憑一處處長的針鋒相對。
他看似吊兒郎當,誰也不得罪,是個見風使舵的好手,但他善於以不變應萬變,不動聲色地救下不少戰友。
警局裡沒人知道他就是那個令人聞風喪膽,談其色變,代號「白樺」的神人,還嘻嘻哈哈和下屬們一起咒罵。
每次顧耀東出事,夏繼成看似是在自保,其實也是在保護他,讓他免於被辭,讓他重新振作。
告誡顧耀東不要惹事的是他。
側面教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是他。
顧耀東被地方警局欺負,帶二處兄弟前去討回公道的,是他。
顧耀東偷偷潛入拘留所,在背後打掩護的,也是他。
雖為領導,雖處在亂世,雖每天都陷於危險之中,但夏繼成的信念,從未變過。
而他的堅守,即是顧耀東的初衷。
這為後續夏繼成想要發展顧耀東,形成了自然而然的推動。
這也是我12集看下來,覺得最為舒服的地方。
所有劇情,大到抓捕共黨的線索,小到家人之間的對話,每個人物發生的每件事,哪怕在輕鬆、幽默、歡快的節奏下進行,都是環環相扣,有理可據的。
沒有多餘的支線,沒有囉嗦的臺詞,你剛為某個演員留有意味的表情而不覺代入,又突然被某個細節前後對照的設計而驚嘆。
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顧耀東那雙皮鞋的故事。
那是入職第一天,父親親自打理,為兒子穿上,想讓他有個精神的面貌,迎接新生活。
顧耀東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畢竟是父母的心意,他不想辜負。
可剛到警局就被孤立,乾淨的皮鞋被踩了好幾腳不說,還被前輩藉此嘲諷。
後來他被迫去當戶籍警,走街串巷查戶口雞飛狗跳,嶄新的皮鞋踩過泥水。
怕父母看出什麼,經過家門也不忘把它擦乾淨。
第二天已經穿上舊布鞋準備去上班了,可一下樓經過門口,皮鞋又被打理地鋥亮。
心有不忍的顧耀東,只好用舊報紙把皮鞋包起來,等下班快到家時再換。
本以為這樣就可以瞞過父母,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刑警工作還行。
可有次小侄子穿上自己的警服跑出去玩,掉下的戶籍警袖章,成了街坊鄰居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
覺得給顧家丟臉的他,把皮鞋放進了柜子,不再觸碰。
那是意氣風發的夢想,遇挫後頹敗的投射。
可接下來父母一番關心的話,著實戳淚。
我們守護著自己的夢想,而家人,也在時時刻刻守護著我們。
這些實實在在溫情的東西,在一般的諜戰劇裡是很難看到的。
做大事的英雄,是編劇創作的。
固然有諜戰的大背景,但弄堂中的家長裡短,在平靜無波的生活裡追尋夢想的過程,這樣從市井中逆襲而生的勇者,才會更加令人信服。
我不確定已不再是頂流的李易峰,是否會借戲份吃重的顧耀東這個角色翻盤,但他用他的演技告訴我,這次是上了心的。
或許是成熟的年齡和經驗促使,或許是他開始懂得,演員的意義。
這些年,他不再頻繁出現在熱搜和新聞中,不僅有意在投入每一部戲時,便推掉所有的商演和活動,也在嘗試甜寵、古偶之外的類型。
一個好的演員,應該是成就一個角色之後,就立馬消失在喧囂中。再次出現時,必然又會成就另一個經典。
當在需要「隱秘」的時候,沉澱積累,腳踏實地。
相信「偉大」的瞬間,自然會接踵而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