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做這個滑鼠的DPI測試,我們拆解了滑鼠,正好借這個機會看看它的內部構造,作為集合輕量化、無線化兩大趨勢的高端電競滑鼠,毒蝰[終極版]是如何在74g內去設計和架構這個滑鼠的,一起了解下它的減重思路。
滑鼠墊拆卸比較方便,螺絲分布在4片腳貼之下。
滑鼠架構十分清晰,可分為上、下蓋(由排線連接),拆開即可看到PCB板全貌,但和多數雙模滑鼠不同的是,鋰電池固定在上蓋,為什麼這樣?繼續看。
上蓋內包含PCB小板、鋰電池和燈罩、為了減重,PCB板除了焊接側鍵的同時還是電池託架,配合雙面膠和螺絲可穩穩的固定好電池,這就是為什麼鋰電放在上面的原因,能省掉一個額外的裝置。此外,從這個角度,能看到超輕滑鼠的殼體壁厚是很薄的,雙料注塑的防滑側裙比一般的滑鼠都薄,能一定程度的減,對成型工藝水準也有很高要求。
還是為了減重,鋰電池的容量不大,應該不超過500mAh,衝動的人會感覺(相比動則800、1K毫安時的滑鼠)這明顯「縮水」,但是因為FOCUS+引擎是和HERO同類型的高性能、低功耗,毒蝰終極版的續航時間還是有保證,標稱70h。
上蓋能清晰的看到分層結構,後蓋、按鍵和一體式鏤空中框(含側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增加耐磨墊片的按鍵柱,可降低按鍵柱本身(ABS材料)的磨損、落灰,而且在維修和後期補償修復空行程做了準備。考慮到RAZER光微動高達7000W次的壽命,這個更有必要了。
尾蓋和燈罩,之前在巴塞利斯蛇[終極版]上介紹過,柔光箱原理,白色遮罩片能實現均勻、通透且柔和的LOGO背光,為什麼雷蛇的LOGO看起來就是和很多其他品牌的不同,因為更花心思。
左、右按鍵和中框分離,從鏤空的中框能看到雷蛇是在內部挖洞減重,而且開孔也還是對稱的(不會個人感覺很亂)。此外,毒蝰[終極版]的按鍵組裝方式和巴塞利斯蛇[終極版]的稍有不同,但原理相似,看看細節便知。
從上一張圖能看到左、右鍵採用長臂設計,但它把力臂點設計成一個轉軸的活動結構,固定在圖中①,再在力臂末端(圖②)增加一根助力彈簧,設計好彈簧力度就能讓按鍵柱在每次復位時始終挨著微動導芯,這樣不但更省力,而且可降低組裝時出現空行程的機率。
欣賞下這個鏤空的「骨架」,僅19g,再優化好結構在受力較大的地方做加強筋,這樣不但決定了滑鼠的型、握感,也確保了一定的強度。其實,不是不挖洞,而是挖洞要不影響美感、不破壞防護。
毒蝰[終極版]是個雙模滑鼠,而且功能豐富,一眼掃去PCB板明顯比一般滑鼠複雜,雖然是SMT貼片但IC、元器件眾多。
RAZER光微動,外規格和歐姆龍50M相似,但是它本體不需要焊接(稍後PCB板背面可以看到),貼片PCB上的IR/PT對管決定開關的導通,本體內只是純機械結構,因為對管的壽命是按時間計算,那麼標稱7000萬次應該是本體機械結構的機械壽命。
同樣為減重而生,輕量三幅輪轂。
FOCUS+引擎是目前雷蛇和原相合作獨有的PAW3399,20000dpi、650ips和50G加速度,但是個低功耗引擎,和PMW3391完全不同,這樣的能力不但可以駕馭高端2.4G、藍牙滑鼠,也能勝任有線滑鼠的,現在我們已經能看到雷蛇FOCUS+引擎在蝰蛇V2、巴塞利斯蛇V2的有線版上的普及了。
無線方面,採用nRF528402.4G無線射頻SoC主控,旁邊是天線。有資料顯示片上系統內嵌32位ARM Cortex-M4F CPU ,具有1MB flash 及256kB RAM,具備低功耗的超強駕馭能力,晶片支持廠家二次開發,雷蛇強調的HYPERSPEED技術更快響應的依據應該來自這裡,可能雷蛇無線滑鼠均會採用這個方案。
減重需求下底蓋自然也要薄,但是加強筋對兩側的支撐明顯強化,當上蓋扣上來後,整體結構有一個強化。值得注意的是,引擎透鏡的固定槽也是「可圈可點」,和晶片一起牢牢固定綁定透鏡,確保追蹤精準度。
最後是PCB板配合減重,特別採用薄型雙面玻纖板設計,順便能看到光微動是無需焊接的,以及底部開關和接觸式充電電路設計。
拆解到這裡,能看到雷蛇在毒蝰[終極版]上的減重的決心比巴塞利斯蛇[終極版]強很多,不光是殼體,在滾輪、PCBA和電池方面都有優化,用心良苦。說到底,因為兩款滑鼠是不同定位的,後者是名副其實的「旗艦」,而毒蝰[終極版]則完全是瞄準實戰為主的高端電競,追求無線滑鼠足以媲美有線的極致體驗。
你清楚了這款滑鼠的如何實現不打洞超輕量化了麼?
以上文字僅代表GWT觀緯測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