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因為劇名《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翻譯過來《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光是聽著就覺得心底深處暖暖的,另一個劇名的翻譯是《阿黛爾的生活》,女主阿黛爾在阿拉伯語裡是「公平」的意思。
看到劇照我就知道這是一部講述女同的愛情,阿黛爾和艾瑪愛的那麼轟轟烈烈,分別的一幕又如此撕心裂肺,最後只剩下一個她的背影漸行漸遠,我期待最後那個男孩子能在最後追上這個背影,就把這個想法存在自己的故事裡吧。
這部電影於2013年在法國上映,改編自朱莉·馬洛的漫畫《藍色是一種暖色調》,獲得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由阿布戴·柯西胥執導,鏡頭的特寫成了他的一個電影標籤,這部電影裡面同樣有著大量的特寫畫面。
艾瑪一頭藍色的頭髮驀然闖入阿黛爾的眼裡,她們相互轉頭看向對方,或許在那一瞬間起她們註定要糾纏在一起。當阿黛爾走進同志酒吧時,她隻身穿梭在這群人中,事不關己,艾瑪就那麼出現了,帶著她那藍色的發。
艾瑪直直的闖入阿黛爾的生活,在學校門口等她,給她畫肖像畫,笑著柔情的望著她,一起躺在草地上望天空,一起談論她們各自的愛好,她們之間流動著讓人覺得心動的情愫,兩人之間的愛來的那麼濃烈、赤誠。
我不確定阿黛爾愛上的是不是艾瑪這個人,或許她只是愛上了能成為艾瑪那樣子的自己,在艾瑪面前,她總是一副尷尬迷迷茫茫的樣子,她沒法和艾瑪談論藝術,她和艾瑪不同,她縮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為求得艾瑪的一眼。
又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她們最後註定要分離的,她們像兩條平行線,相交之後註定各自走向更遠的地方。阿黛爾像極了絕大多數不敢冒險的我們,她待在自己的世界裡,書寫著只給自己看的日記。
而我們一大部分人群不都如此嗎,好像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失去了敢冒險的勇氣,思前想後要考慮的事情那麼多,生活的工作的人際關係的,卻不曾認真考慮過自己。你的未來藏在現在裡,現在做的每一步決定都是在給未來打基礎。
那些一開始熱烈的愛,全部一點點被相互之間的差異所磨滅。艾瑪帶阿黛爾回家的時候,父母都知道她們的關係,而阿黛爾向父母介紹艾瑪的時候,只是說她在幫助輔導她的哲學。阿黛爾不希望讓別人知道她在和女孩交往。
而在艾瑪因為事業上煩惱時,阿黛爾卻無法安慰到她,在艾瑪第一次把朋友介紹給阿黛爾認識的時候,她們之間的裂痕就出來了,阿黛爾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於是她出軌男同事。艾瑪如此決絕的和阿黛爾斷絕關係,原因在於阿黛爾的不誠實,阿黛爾像個孩子一樣哭泣,鼻涕眼淚混在一起。
謊言是任何關係中最致命的存在,麻省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費得蒙研究表明,60%的人在10分鐘的交談中撒謊2到3次,男人和女人的撒謊頻率差不多,但他發現一個有趣男女差別:女人傾向於為了取悅對方而撒謊,男人傾向於自吹而撒謊。
而阿黛爾出軌的理由是「孤獨」。她不曾走進艾瑪的生活,她只是一直站在她的世界之外,艾瑪一度想帶阿黛爾進入自己生活,而阿黛爾卻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她不願意學習,甚至記不住艾瑪朋友的名字,她只要有艾瑪的關注就好了,她只要艾瑪的眼裡有她就夠了。
當你身心一致說假話的時候,就是不那麼誠懇,也不那麼容易成功。那一刻聽到艾瑪心碎,也聽到阿黛爾心碎。她想極力挽留,最後卻只留下一個關上的門。她太把自己的重心放在艾瑪身上了,以至於當艾瑪要趕走她時,她如此的慌張。她甚至忘記了自己,想努力靠近艾瑪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站在艾瑪面前她顯得如此卑微。我想,她的內心每時每刻都在擔心吧,艾瑪如此的完美,而她自己卻好像離她越來越遠了,她們之間只是身體的近距離,而心的距離在相識的第一天就不曾走在一起過。
分開是必然的結局,她們再次見面時恍如隔世,艾瑪開始新的生活,而阿黛爾仍舊和三年前一樣,最後的一個畫面是阿黛爾走出畫展,留下的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我想在那一瞬間,她徹底明白了她和艾瑪之間再也回不到過去。
艾瑪的的確確還愛著阿黛爾,但是她也知道她們之間屬於不同的人生,所以她願意做那個更殘酷決絕的人。在每段愛的故事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我,每個人都在學著成長,失去和得到都是一種人生經歷。
我是七月,分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