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是黑澤明的一部經典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武士被強盜設計抓住後,武士的妻子遭受了強盜的凌辱。事後武士被殺,強盜和武士的妻子被抓住了。
事情看似簡單,但是從強盜的嘴裡、武士妻子的嘴裡,武士借女巫轉述的嘴裡、樵夫的嘴裡,我們卻看到了不同的版本。
強盜自誇得意地說自己主動和武士決鬥後殺了武士。
武士妻子說自己不堪忍受武士的侮辱而昏厥了過去,醒後武士已經死了。
武士說自己不能忍受妻子的背叛和惡毒而自殺。
樵夫說兩人是因為受到了武士妻子的挑唆而像兩條懦弱的狗一樣打了起來,後來武士失手被殺。
同樣一件事兒,怎麼出現了四個版本?因為四個人都在撒謊。
有一個繪本故事講的是沒有耳朵的兔子。這隻兔子和其他兔子一樣,能跑能跳能挖洞,還愛吃胡蘿蔔。但就是因為沒有耳朵不被其他兔子所接受,狐狸也不想追它。
長長的耳朵是兔子的的標誌。沒有了這個標誌,就會被歸為異類,被打壓,被排斥。
羅生門裡的四個人就像兔子一樣,都害怕失去自己的耳朵,變成沒有耳朵的兔子。
強盜的耳朵就是聰明和勇猛,他不想被人說自己只是湊巧殺死了武士。
武士妻子的耳朵就是自己的貞潔,她不想被人說自己背叛了武士,要和強盜一塊兒走,還要強盜殺死武士。
武士的耳朵就是自己的武技,他不想被人說自己技不如人,輸給了強盜。
樵夫的耳朵就是那把鑲嵌有寶石的短刀,為了隱瞞自己事後偷了武士妻子的短刀,他一直不敢說出事情的真相。
真相有時候是醜陋的,而謊言卻看起來那麼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