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墨菲定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它和「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關於「墨菲定律」的具體解釋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其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這個定律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無時無刻不映射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歷過的很多事情細細想來似乎都是這樣一回事。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學時的那些墨菲定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當你覺得聊天不會被發現時就一定會被抓
上學的時候,大家最經常幹的事情就是偷偷聊天。不管是課堂上還是自習,只要一不想學習了就控制不住自己想說話的欲望。看著班裡也有一些同學都在肆無忌憚地有說有笑,自己當然也忍不住地想去插上一嘴,環顧四周也沒有看到老師的出現,便暗暗竊喜一定不會被發現。但是生活總沒有那麼順心,當你篤定自己不會被發現時,老師早已在暗處默默注視你良久,茫茫人海中,老師誰也看不到,眼中只有你,敢問這是何等的緣分。
越不會的問題越是被提問
上課時最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就是提問了。老師們呱啦呱啦講了半天,就總想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大家的學習效果。但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提問的時候,遇到你會的題目,手舉到天上去老師也不會叫你,遇到你不會的題目,你的頭埋到地底下去老師也能看得見。敢問老師,這是有讀心術嗎?
你覺得不考的一定會考,複習過的反而都考不到
考試複習可是個技術活,不是我們複習過的所有東西就都會考到,可是如果只是這樣也就好了,更殘忍的是,很多時候考試的內容都是我們認為鐵定不會考的內容,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很扎心。反正總結就是一句話:出題老師的心思你別猜,猜了也沒用。所以考試前複習的時候大家還是儘量學地全面一些吧。
做多選題準確地選出了唯一一個錯誤的選項
很多人應該都做過多選題,多選題的規則一般是選對拿全分,選錯不得分,漏選只得一部分的分,所以遇到自己拿不準的題目,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只選確定的選項,至少先保證自己能得分。於是秉著這個原則,就會出現接下來的這一幕:看到拿不準的多選題思考良久之後毅然決然地選上了C,結果答案出來了以後是ABD……
越是想和某個同學坐同桌,分組的時候就會分得越遠
上學的時候每次調座位,都會希望能和跟自己關係好的同學坐在一起,但是最後等到調完位你就會發現,越是想和某個同學坐在一起,他反而會被分到離你十萬八千裡的位置上去。這種神奇的安排都會讓你忍不住地懷疑老師是不是故意的。
平時不見老師查作業,但只要自己沒寫就必查
估計很多人上學時都有過沒寫完作業的時候,雖然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但依然是許多人的共同經歷。平時上學老師檢查作業也沒有那麼勤,隔好長時間才抽查一次,但是偏偏到了自己沒寫的時候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越是你沒寫完作業的時候,老師就越是喜歡檢查作業。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時候還在偷偷補作業的你內心無比驚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盤點的上學時的那些墨菲定律,不知道你是否也都經歷過呢。關於這個話題,如果你還有更多趣事想要與我們分享的話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積極留言,大家的留言小編也都會盡力回復的哦。最後,小編想與大家分享幾句魯迅先生當年寫給青年人的一些話,願與君共勉。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哪一條好,是明明白白的。——《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會講》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
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向怎樣的目標,那麼,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可是還得附加幾句話以免誤解,就是:我只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北京通信》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