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學秋可謂是出身於根正苗紅的"藝術之家",父親是一名戲曲導演,其母廖靜秋則是一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她的名字廖學秋正是寄託了母親的意願,把母親的造詣視為自己學習努力奮鬥的榜樣,不斷磨練演技,刻苦學習,立志做一位表演藝術家。
廖學秋的父親是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和從舊社會摸爬滾打出來的母親一見鍾情,迅速墜入愛河,廖學秋也正是那個時候出生的。
可是當時廖學秋的父親已經有了家庭,迫於封建傳統的束縛,廖學秋一直跟隨著母親的姓。
"藝術家的榜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這樣高度評價廖學秋的母親。
正是遺傳了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母親,才有了廖學秋不平凡的一生。
廖學秋雖然有著不錯的身世,但是等到她四歲時,因為父母的相繼去世,未經世事的廖學秋只能跟著同父異母的哥哥相依為命。
至此,廖學秋的坎坷人生經歷也開始了。
哥哥光榮參軍,廖學秋獨自下鄉生活
還未得到任何家庭的溫暖的時候,又一次的"抉擇"把廖學秋推到了人生的轉折點。早逝的母親為廖學秋留下了一筆不菲的遺產,而被囑託的奶奶更是廖學秋僅能依靠的人。
時光荏苒,長大成人的廖學秋得知唯一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哥哥要去參軍之後,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下鄉生活。
雖然鄉下的生活很清苦,但是這並沒有阻止廖學秋對藝術的渴望和追求。
正是靠著父母藝術基因,廖學秋無師自通,自學成才,艱苦的條件下每天對著收音機學會了許多民間歌曲。這也為她往後的演藝事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廖學秋的婚姻生活
"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因為自己的天賦異稟讓廖學秋成了當地不大不小的正面人物。而這時,愛情的萌芽正在蠢蠢欲動。
廖學秋的才華被文工團的一男子一直仰慕著,從小缺少愛的廖學秋迅速的開始一段愛情,並且偷吃禁果。
從小沒有家庭溫暖的廖學秋懷孕後,她並不想把孩子打掉,但是當時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不允許讓她再去猶豫了。
所以廖學秋和未婚夫,從領證結婚到孩子出生僅僅只過去五個月,初為人母的廖學秋為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不被孩子給束縛,早早的狠心為孩子斷了奶。
為了事業,可以不顧家庭的廖學秋,演繹事業看似順利,其實也有很多坎坷。
她自知沒有學歷,沒有專業知識,要走影視這條路是多麼可望而不可及,於是廖學秋的哥哥得知了妹妹對演繹事業的痴迷後,他毅然決然的帶著她去了上影廠。
從這時起,這位"名門之後"廖學秋也從一部《車水馬龍》開始正式踏入了她夢寐以求的影視圈。
不過在情場失意的廖學秋,在職場卻迎來的第二春。
廖學秋離婚沒多久,她就接到了人生的第二部戲,這部戲也打開了廖學秋的戲路。
從八零年代一直到九零年代,廖學秋似乎一直都在忙於拍戲,廖學秋相信這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為了拍戲,敢愛敢恨的廖學秋曾怒懟陳道明
事業走上正規的廖學秋,看似順利,其中也有想不到的辛酸。當初廖學秋在拍攝《夢斷情樓》時,就曾和陳道明發生過矛盾。
起因是廖學秋在沒有被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居然發現自己的大部分臺詞被篡改,這些繁瑣的臺詞花費了廖學秋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背下來。於是廖學秋憤然而起怒問這是誰的主意,而陳道明說正是他的意思。陳道明對於演戲的執著更勝於廖學秋,所以陳道明改臺詞,也是為了使得作品更優秀。但是陳道明的苦心,廖學秋並不理解。於是廖學秋當即決定罷演。
只是罷演就算了,心靈脆弱的廖學秋居然坐在一旁梨花帶雨的委屈的哭了起來。陳道明無奈,只能負荊請罪親自給她道歉。此事之後廖學秋還被導演調侃道比大腕還大腕。但對於廖學秋而言她就是對演戲無比認真仔細,做事也非常感性。
不凡的經歷造就更好的自己
為藝術奉獻一生的廖學秋,如今已經66歲了,我們從她最近的露臉照中可以看到。廖學秋看起來依然風韻猶存,沒有一點老態龍鐘的樣子,整個人看上去非常端莊優雅,依舊保持年輕的活力。
近些年來廖學秋塑造出來的影視形象也證明了廖學秋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藝術大師"。現在的廖學秋自從和前夫離婚後,66歲了身邊沒有兒女陪伴,仍然獨身。祝願這位老戲骨往後的生活幸福順利,也期待今後能帶來更好的作品回饋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