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終於迎來了半決賽,隨著比賽的深入,競爭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擠」進門的十位選手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各顯神通了。只是,在這選手大神裡,周奇墨算是比較另類的一位了。他來參賽之前名滿「圈內」。在出場之時,甚至被譽為中國脫口秀的天花板。而在第一輪五十近二十五的時候,甚至沒有一位選手願意主動挑戰他。
這樣的人設,感覺不拿「大王」都是白來了,周奇墨的水平高到了這樣的程度,笑果似乎是給旗下的藝人選了一個巨大的boss,好讓大家來挑戰一下,輸了很正常,贏了就是意外之喜了。
不過,周奇墨的表現卻讓筆者大失所望,在第一輪五十進二十五的時候,他主動叫戰呼蘭,結果,被呼蘭淘汰。之後他又主動和呼蘭在一個競爭小組,這次淘汰他的不止是呼蘭,還多了一位脫口秀新人,周奇墨居然是這三個人中得票最少的一位。更尷尬的是,在沒有所謂的「復活」規則的情況下,周奇墨被領笑員復活了,之後這個規則也就被脫口秀大會保留了下來。得益於這個規則,周奇墨二次淘汰之後,又被復活了,只是這一次是場外的觀眾的功勞。這次的觀眾更像是吃瓜群眾,很有一點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味道。
這樣的進進出出,馬上就成了各位選手津津樂道的「梗」,特別是一直和周奇墨「糾纏不清」的呼蘭,更是拿這件事抓哏,最新一期的領笑員羅永浩甚至不知道周奇墨已經「復活」。如此一來,一個大寫的尷尬已經落在了周奇墨的臉上。他的脫口秀成了尬聊,表演成了尬演,比賽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尬賽。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周奇墨這樣的參賽就成了「死纏爛打」,好像周奇墨不甘心失敗一樣,總會尋找各種方法讓自己滿血復活,只是,滿血復活了的周奇墨還是經不住對手的攻擊,再一次倒在了決賽的大門外。
只是,這一次半決賽,周奇墨走得十分瀟灑,作為一名演員或者說是脫口秀藝人,更作為一名選手,在兩次復活經歷的襯託下,就算是奪得了大王,估計也會被網友詬病。既然如此,不如瀟灑一些,把最難的開場的活接了。這時候比賽的名次,似乎沒那麼重要了,周奇墨的做法, 更像是在維護一名參賽者的「臉面」。
筆者之前只看過一點周奇墨的段子,穩重,邏輯性強,笑點多是周奇墨段子最經典的風格。按理來說,周奇墨的實力還是十分強勁的,就算拿不到大王,打入決賽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之所以屢次被淘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可能是水土不服。周奇墨自己在賽後採訪中也提到過,他的上場,更多的是對賽制的不適應。周奇墨之前的表演,大部分是專場的形式,他可以很從容的鋪墊,用多一點的時間將觀眾帶進他的段子裡。而脫口秀大會給的時間很短,這也許是周奇墨最不適應的地方。周奇墨應該是一個有些慢熱的選手,穩重在這裡,已經成為了他的弱點。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比賽走到這裡,勝負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最關鍵的是,能在這一季脫口秀大會中留下什麼,是留下一個段子還是給觀眾留下某種印象,給自己打上某種標籤。而對於周奇墨來說,說一點自己想說的東西也就足夠了,哪怕最後一次說的這些東西並不能保證他可以晉級。
筆者覺得,這恰恰是一名成熟的演員應該做的事情,演員喜歡打上某個標籤,似乎也怕打上某個標籤。就像一隻打著諧音梗標籤的王建國,這一季的比賽諧音梗的使用比例已經遠遠的低於上幾季。周奇墨的應該是用平常心完成了自己最後一次比賽,無關勝敗,這樣的方式也會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起碼,輸也要輸得起。
周奇墨來到脫口秀大會,該是收穫了不少關注度和流量,對之後的演藝生涯肯定有幫助。只是,兩次淘汰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也把他「拉下神壇」。這似乎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不過,周奇墨還是通過演員的素質保全了自己的人設,兩次復活應該不會留下太多的負面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