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合影,藏著一個父親無聲的愛。」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
龍應臺用詩句表達了自己送兒子華安時,作為一個母親的那種不舍和眷戀。而今天說這位父親,用的是40年來,每年的一張照片來表達對女兒的情感 。
所以,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照片中的父親名叫華允慶,江蘇鎮江市人,照片裡的女孩小名叫華華。
1980年8月26日,這天是小華華的一周歲生日,華允慶帶著妻女來鎮江金山塔影湖畔。
那天風輕雲淡,天氣正好,華允慶一時興起,「拍張照吧!」
在妻子的鏡頭下,1歲的小華華還不懂得看鏡頭,一臉懵懂和天真。
華允慶用大手掌撫著女兒的頭,動作青澀生疏。
那一年,他26歲,剛做父親,還不懂得「父親」這個詞的重量。
第二年,他們故地重遊,又拍下一張照片。
不過短短一年,女兒個子長高了,臉型也有了變化,也學會了向對面舉著相機的媽媽微笑。
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再做一遍同樣的事情,但看著飛快成長的女兒,他想努力地留住點回憶。
所以,往後的每一年,父女倆都要來這裡拍張照片。
同一個日子,同樣的地點,同樣的角度,他們換上當年最時髦的衣服,任由在對面拍照的人捕捉他們顰笑間最佳的狀態。
4歲的小華華,雙手舉著一把玩具槍,她驕傲地對著鏡頭「炫耀」,那表情感覺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5歲的小華華,收起了「假小子」的性子,她換上蓬蓬的衣服,拍照姿勢也變得「淑女」起來。
1985年,他們擁有了第一張彩色照片,臉上的笑容也更加地明媚生動。
7歲的小華華,愛上了遊泳,就算把皮膚曬得黝黑黝黑的,她也滿不在乎。
8歲的小華華,當上了少先隊員,她穿著潔白的紗裙,任由那根鮮豔的紅領巾在胸前飄蕩。
9歲的小華華,穿衣服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長筒襪配涼鞋,放到現在也是時髦的穿搭。
而一旁的爸爸,戴上墨鏡,兩手插兜,還是一樣地年輕帥氣。
10歲的小華華,換回了8歲的髮型,小丫頭,好像又比9歲時瘦了一點。
11歲的華華,想要成為一名共青團員,那枚別在潔白的襯衫上的團徽,格外地亮眼。
12歲的小華華,也戴上墨鏡,和爸爸做起了一樣的姿勢扮酷,她還是一樣地開朗活潑。
1992年,13歲的華華步入青春期,臉上開始出現「青春的印記」,調皮的小女孩也逐漸變得拘謹文靜。
而旁邊爸爸公務逐漸繁忙,手上也揣多了一個公文包。
14、15歲的華華,身體開始發育,不再是清瘦模樣,頭上紮起了雙辮、馬尾,個頭已經快躥過了爸爸的了。
而身後的湖泊也一改往日的凋敝,悄悄砌上了白石欄杆。
16歲的華華,她的學業越來越繁忙,已經開始戴上眼鏡了。
17、18歲的華華,逐漸面臨高考的壓力,她把一頭長髮剪短,只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
照片的像素逐漸清晰,照片裡的小女孩一天天長大,生活的變化也即將悄然而至。
「你漸漸長大,而我慢慢白了頭」。
時間來到了1998年,那一年,華華遠赴日本留學,父女合照「中止」了。
因為學業繁忙,小華華回不來,她撥通了家裡的電話,「爸,今年我們的合影可能拍不到了。」
電話的另一頭,華允慶沉默了,心頭突然湧上一股失落。
但很快,他又想到了一個補救方法——
女兒在日本拍一張,爸爸在老地方拍一張,合在一起。
這是他們第一張合成照,那一年,華華19歲,華允慶44歲,這是他第一次意識到——
女兒真的長大了。
「我想著她如果將來要在日本結婚了,以後就不會回到我身邊了。」
這似乎是所有家長都會經歷的心情,孩子仿佛在一瞬間長大,他們會掙脫開我們的手,上高中,離開家上大學,工作,以後還會結婚生子,有屬於自己的新家庭。
而我們,似乎只能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那次「雲合照」後,無論學業如何繁忙,小華華都想辦法趕回來,不再缺席合照。
「你漸漸長大,而我慢慢白了頭」。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2015年,他們已經堅持合照35年了。
這溫馨的一大家子,感動了老華身邊的老友,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因為那一年,老華的好朋友將這些合照發到了微博,這父女倆火了。
突如其來的關注和名氣,讓他們受寵若驚,因為他們好像只是做了一件簡單的小事,然後堅持了35年。
「當我開始時,我從來沒有想到,在我60多歲的時候,我還會這樣做。我的女兒現在也不孤單了,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就算我以後不在了,我還要我的女兒和外孫女把它延續下去!」
在他看來,這只是一件小事,可在堅持了數十載之後,這已經不是一件小事,亦足以成為能夠感動萬千網友的事。
人們有時候未必是看這件事的內容如何,感動我們的也未必是一件事情。能夠感動我們的往往是通過他看到的那些讓我們感同身受的事情,比如父女之情,比如家庭的溫暖。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華的兩個小外孫女兒也逐漸懂事,她們都形成了一種默契——
每年的8月26日,都要回去和外公拍照片。
2019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們特意還帶上了幾支小五星紅旗。
而在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遠在日本的華華不能回國,他們又用回了老辦法——
「雲合影」。
疫情之下,父女身隔兩地,但是一家人只要心在一起,即使是合成的照片也不會成為缺憾。有時候重要的不是照片,而是那個已經固定下來的儀式。這個儀式代表的是他們一家人永遠團結在一起那一份真心,那一份親情。
或許將來他們之間還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聚首,但是你抬頭看見的那一輪明月,也是我抬頭可以看見的一輪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許這就是中國人過中秋節的意義,在每一個可以聚首的日子聚首,在每一個無法聚首的日子思念。
也許,這也是中國人在家庭,親情之間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
其實,這對父女的光陰照片,之前還在各大媒體上轉載過,相信很多人也都看過他們的照片也曾火到了國外,很多老外看完他們的照片都為這個中國家庭點讚。
許多外國網友表示,看著這些照片,就如同看一部中國編年體的連續劇,處處是觸及心靈最柔軟處的感動。
"我忍不住哭了,看到他抱著自己第一個孫女時,我措手不及。我太愛這些照片了,時光真的是飛逝。"
"當他抱著孩子時,就是那種感覺。生命充滿了這些小而美的瞬間,我們應該珍惜這些瞬間。"
"太美了。我喜歡 90 年代的那些照片,你可以看到女孩長得那麼快,她的造型也在改變(她的父親也很有型)。然後女孩又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差不多一樣的年紀接著拍照,又是新的開始。"
"這太暖心了。這些照片讓我想起自己的父親。他還和我們在一起,但是他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這讓我的父親變得焦慮、煩悶。這提醒我要珍惜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光,因為我們不知道還能有多少日子,可以和他們一起擁有這樣美好的回憶。"
" 這太有愛了。一開始我還擔心其中一個人會消失在照片中,但很開心看到每一個人都很好。真是非常有愛的一個家庭。"
從外國網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即使大家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會被這組時光照所打動,並能從中感受到這個家庭溫馨的故事。還有人希望他們的後代可以繼續完成這個傳統,繼續下去。
無論在任何地方,真情總是最動人。
時代變遷,就連相機也在不斷地更新迭代,從膠捲相機,逐漸變成傻瓜機、數位相機再到單反。,他們身邊的人也是走走停停。
給兩個人拍照的人也從女兒的媽媽、父親的妻子,逐漸變成親朋好友,和陌生的路人,有時,甚至是老華設置的自拍模式。
因為那些老照片,曾經鮮活的、重要的東西,不再被簡單得遺忘。
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在光影中被留住,在一張張照片中被定格,時隔多年,再次翻開,猛然發現:
那些美好的舊時光,原來從不曾真正消失過。
來源:邯鄲共青團(ID:HDTW3113222)綜合整理自洞見、樂活記你有多久沒和家裡人一起拍照了?
你現在還有翻過小時候的老照片嗎?
你見過父母年輕時的模樣嗎?
這個小長假不妨把家人聚在一起
再拍一張全家福照片
記錄下專屬於家庭的溫情時刻
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快來評論區和團團互動吧!
為國慶小長假除了出去玩
也要適當陪陪家人
【分享】加【點讚】加【在看】
一鍵「三連」,這次不為團團
為你們的家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