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瓜星球 • 第107期 —
策劃/文字-佳蓁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隨著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畫風也變得越來越佛廢宅起來。如今,連政治這一最為硬核的領域,在日本也受到了動漫文化的衝擊。
幾天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一名名為山田太郎的參議員強打「反對動漫打馬賽克」、「動畫從業者的職業保障」、「建立媒體藝術中心保存ACG相關藝術作品」等政見,聽起來都是與民生沒太大關係的政見,卻贏得了一部分動漫愛好者的推崇。尤其適逢京阿尼人為縱火事件,動漫原稿保存的重要性確實得到了重視,種種因素,讓他在開票五分鐘後立刻宣布高票當選。
政見是候選人當選的關鍵之一。那麼,用政見迎合選民的需求,就成了歷代政客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隨著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佛系,迎合他們內心想法的政見也出現了。
2016年,一位代表「無支持政黨」政黨的佐野秀光,就以「沒有任何政見」、「國會議員就是負責傳遞民意的信鴿」,替政黨贏得64萬多張票。沒態度就是他的態度,很好,這很當代日本。
這些選舉內容似乎很個性的樣子,但其實相較我們之前寫過的韓國、印度或是臺灣地區的選舉,日本的選舉相對無聊很多,官方管制也很多,重要的是,民眾參與度非常的低。
首先,日本的政黨派別明顯,壁壘堅固。知名度高且在政圈打滾久的人擁有更多資源與機會,只是偶有新鮮的面孔。居民們大部分時間看到的都還是熟悉的面孔,這是日本投票率低的一個因素。
另一個原因所在就是年齡群分布。日本是高齡社會,老人佔大多數,他們握著的選票比青年還多,候選人當然大多重視高齡者的選票。所以,20、30代的選民特別不喜歡投票(日本人只要滿18歲就可以投票),他們普遍認為不管選哪一個政黨都不會改變現狀,工作與生活,遠遠比政治更重要。因此年輕人們被稱為「政治冷漠族群」。
但是投票了一直這麼低也不是個辦法。為了提高投票率,政府首先想到的是要「便民」。讓在外地的日本人都可以投票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於是日本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實施三個投票措施,以保證大家都能投票。
第一是「期日前投票」:選舉公告到選前一天都能到指定場所投票,避免有人選舉當天要出國或無法抽身。
第二是「不在者投票」:投票一定要在戶籍地,但不在戶籍地的人可以事先申請。這樣一來選舉當天就可以在所在地投票、或是郵寄出自己的選票;贍養院的老人或醫院的住院病患則可以申請在贍養院、醫院投票。
第三是「洋上投票」:在國外的公務人員、遠洋行業的漁民、或是在極地研究的研究員則可以透過傳真投票給指定的選舉管理委員會。
另外日本政府也開始在投票所附近設置遊戲場,鼓勵年輕父母帶著小孩投票,讓小朋友可以在一旁玩,並由縣廳派出人員現場管理、看護小孩,以提升年輕父母投票的意願。
以上做法都沒有讓投票率明顯提升。
於是日本人又開始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將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發現美國大選的時候,在許多社交網站都會看到演員、歌手、製作人、導演等名人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站臺,甚至許多名人會在自己的臉書、推特、Instagram上幫自己心中的候選人拉票,看起來很熱鬧的樣子。
於是,日本政府於是找來明星宣傳。2017年就請了AKB48的成員代言,希望能吸引年輕一代的選民。
但日本政府不知道的是,或許問題出現在別的地方,比如說日本的《公職選舉法》太多限制。
例如候選人只能有一臺宣傳車,而且只能在車上呼喊自己的名字,如果下車高喊自己的名字就算是違法。
於是,無處施展身手的候選人,甚至在車上搞cosplay以擴大影響力。不是日本人自己不努力,真的是太難了。
另外,日本只有在「非選舉期間」的路上可以看到議員或政黨的宣傳海報。當議員的任期只剩半年,街上的宣傳海報就要撕掉。到了選舉期間,政黨的宣傳海報也全部都要撕掉。結果日本在選舉期間,街上的海報反而變少了。
選舉期間的競選海報只能貼在定點設置的廣告牌上。對於候選人的海報張貼、旗子擺設位置也有一定的規格、數量。如果候選人資金不足,印製的海報不夠多,那曝光率也相對低。
候選人競選辦公室也不會有過多的宣傳,只能有一張海報、一個移動式海報、一面旗子。另一方面,日本的法律也規定競選辦事處、競選交通工具、個人政見發表會場不準用氣球廣告、不準用電飾招牌、不準用電子招牌。
不過候選人可以舉辦自己的小型演講、發表政見什麼的,但一定要事先申請。在室外演說也必須要有選舉委員會發的告示旗,沒有告示旗發表演說就屬於違法。候選人演說時可以帶自己的旗子,但是旗子上不能寫名字,只能寫口號。另外,只有候選人本人可以配帶寫有自己名字的肩背帶、胸章或袖章。
但其實限不限制日本民眾對他們的演講也沒太大興趣,頂多是在等紅綠燈的時候願意停下來聽一下。這也讓日本政客練就了獨特的「紅綠燈演講」技巧,就是在一個紅燈間隔期間把自己的政見說完的技巧,不然等民眾過馬路的時候就沒人聽了。
日本政客在選舉期間既不能任意發放選舉文宣,也不能打電話到各戶人家進行遊說。甚至在以前也不能印製有自己、政黨、或是口號的宣傳周邊,直到2003年才慢慢解禁,但是宣傳小物上一定要有官方的認證貼紙,而且一位候選人能領到的認證貼紙也有限。
在各種宣傳方式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選民都不知道有誰參選、不知道政見,自然參與度低。
但是在種種限制之下,日本人還是不斷在做出努力。
在其他國家,競選期間都會找來名人或者學者上節目分析利弊、分析民意觀察,新聞媒體也常常報導競爭對手抹黑對方的黑料,各種增加曝光率,日本的電視臺也沒閒著。
日本的電視臺們也開始搞爆料,但是畫風是這個樣子的:
電視臺的爆料為日本冷淡的選舉工作注入一道光。但是相信工作娛樂很分得開的日本人一定也就是看一下就過去了,去投票是不可能的,外面又熱路又遠,不如在家看看動漫這個樣子。
--吃瓜群眾的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