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格遵照原著的1994年版《三國演義》,到劇情不那麼厚重的2010年版《三國》,再到加入了更多現代表達的《軍師聯盟》和《三國機密》,三國作品也逐漸從描寫權謀、戰爭的男人戲變成了披著古代皮,講著現代人心的混搭作品。
劉平看著龍床上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漢獻帝劉協,驚訝地說,「陛下是我的同胞兄長?」跪坐在床邊的皇后伏壽喝道:「你身負皇室血脈,還有何懷疑?」就這樣,劉平在獻帝駕崩後被漢臣從民間尋回,肩負起冒充獻帝、復興漢室的重任。
這是正在騰訊視頻播出的電視劇《三國機密》第一集的最後一幕。漢獻帝在這部劇中多出了一個冒充他的孿生弟弟劉平,司馬懿則是和劉平一起長大的兄弟。劉平假死失蹤後,司馬懿還動用一切資源去京城尋他——腦洞大開的情節清楚明白:這是諸多三國歷史背景的作品中又一部「同人」。
《三國機密》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去年12月,他曾在微博上透露過寫《三國機密》的原因:「倘若讓你穿越成一位中國末代君主,哪一位是最難翻盤的?我覺得是漢獻帝劉協。」
歷史上的劉協9歲時被董卓擁立為帝,董卓被刺殺後,曹操將其迎入許都,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以往的三國題材影視劇中,漢獻帝都是毫無亮點的配角,懦弱怕事,既無權又無能。以他的視角重述三國故事,還是第一次。馬伯庸本身有著濃厚的三國情懷,是看《三國演義》,聽三國評書,玩三國遊戲長大的。
在讀史的過程中,馬伯庸認為漢獻帝其實聰慧、倔強,只是生不逢時。懷著對漢獻帝的惋惜和同情,在以諸葛亮為主角的《風起隴西》後,他又寫了《三國機密》。在他的筆下,真正的漢獻帝早在18歲時就已病故,隨後代替他在三國中掙扎的是他的孿生弟弟。
唐人影視的製片人蔡藝儂第一次看到《三國機密》的小說是在2012年,當時她就想把這部作品影視化。三年後,蔡藝儂終於拿到了影視改編權,開始籌備。2016年底,導演遊達志接到了她的邀約。為了突出漢獻帝,馬伯庸在書中故意沒讓曹操正面出現,只讓他活在其他人的臺詞裡。電視劇為了增強戲劇性,增加了曹操和漢獻帝對質的戲份。「因為曹操在這部劇裡還是蠻重要的。」遊達志說,「和原著相比曹操確實多了很多戲,但他出場很晚,和以往三國劇裡曹操的演法也不同,沒那麼兇狠。」
重塑、甚至為三國人物翻盤,《三國機密》前早已有之。去年的古裝劇《軍師聯盟》裡,一向以反派角色出現的司馬懿就成為了主角。史書中的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本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重臣,七十多歲時奮起兵變,傾奪曹氏大權。據《晉書》記載,司馬懿為人冷酷無情,納了侍妾後就冷落原配張春華,還罵她「老物可憎」,但《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卻和張春華伉儷情深,抗旨辭官拒不納妾。
在這些改編作品中,誰是主角,誰就睿智善良,滿腹苦衷。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劇中判若兩人。《三國機密》中的漢獻帝會在朝堂上大罵聽命於曹操的滿寵,甚至當眾向曹操的謀士賈詡吐口水。在曹操之子曹丕重傷時,他又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為他醫治。
《軍師聯盟》中,漢獻帝依然是傳統套路式的無能傀儡,一見到曹操就兩腿發軟,甚至下跪。二者與史書中記載的劉協都有偏差。正史中的他既沒有那麼強的話語權,也不是那麼軟弱。《後漢書》記載過一個故事:曹操殺掉獻帝親信的謀臣趙彥後,漢獻帝非常生氣,對曹操說,「如果你不是真心輔佐我,就把我廢掉。」曹操大驚,「顧左右,汗流浹背」。「汗流浹背」的成語也由此而來。
其實相比於劉協和司馬懿,曹操和諸葛亮、關羽才是三國題材影視劇中最常見的主角。早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就拍過一部叫《孔明三氣周瑜》的電影。1983年,內地又出了一部講曹操和華佗恩怨的電影《華佗與曹操》。兩年後,內地和香港各拍了一部叫《諸葛亮》的電視劇。直到1994年,內地才拍出了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三國的電視劇《三國演義》。
但囿於篇幅所限,之後大部分影視作品基本上還是圍繞一個人物展開,比如電影《關雲長》《三國之見龍卸甲》等。也有從某一歷史事件入手,斥巨資打造戰爭場面的商業大片,如吳宇森導演的《赤壁》。
此後,三國題材越改越大膽,《呂布與貂蟬》中,呂布是被豹子養大的野人;《回到三國》中現代男主角穿越到三國,與諸葛亮鬥智鬥勇;《終極三國》甚至把三國故事挪到了現代校園,劉備是交不起學費的落魄貴族,關羽是一見到美女就臉紅的「天然美女偵測儀」,張飛因為太愛行俠仗義被學校開除。
2010年,導演高希希結合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部分史料,重拍了一版電視劇《三國》,呂布和貂蟬的愛情故事被大量展開,貂蟬一邊要和愛人呂布忍痛分離,一邊又要為報答義父而應承董卓,最終在面臨曹操的垂涎時,拿出呂布的七星刀自殺。這種虐戀情深的戲碼,堪稱「三國偶像劇」。
對影視創作者來說,三國題材似乎永遠是座富礦。「那個時代太有魅力了。大開大合,英雄輩出,還有各種驚心動魄的故事。我覺得今後會出現更多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國的作品。」《軍師聯盟》導演張永新說。
去年《軍師聯盟》播出後,很多觀眾都抱怨劇中曹操和諸葛亮死得太早了,張永新也覺得很遺憾,因為這兩個人物都很豐富,有很多值得擴展的地方。「但我們也知道,如果那樣做的話,可能一百多集都寫不完。將來如果有合適的空間,我們可以單獨做一個曹操,一個諸葛亮或者一個周瑜。」
《三國機密》的導演遊達志坦言自己並沒有三國情結,但對央視版《三國演義》印象深刻,「傳統的三國故事當年很吸引我。尤其是權謀部分,男生應該都很喜歡。」也由於此版過於深入人心,想要有所突破,給觀眾留下新的印象,格外困難。於是著重對小人物的描寫,成為了《三國機密》的突破口。「如果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傳統三國裡的主角上,那就跟以前的劇沒什麼區別了。所以編劇花了很多工夫去尋找合適的小角色來擴展。」遊達志說。
首當其衝的,是從來都沒被重視過的滿寵。他一會兒查驗被偽裝成太監的劉協屍體,一會兒調查漢獻帝的貼身太監張公公,還多次試探劉平,戲份頗多,被馬伯庸戲稱為「名偵探滿寵」。
重新解讀冷門甚至反面角色,成了三國影視劇的新出路。2013年《軍師聯盟》立項,張永新第一次和編劇團隊溝通時,就和他們達成了共識:配角變主角,主角變配角。「《關雲長》《銅雀臺》《赤壁》……很多這種戲,如果我們再做的話,誰來看?」
於是有了「大軍師司馬懿」的片名。可是要扭轉大眾對司馬懿的既定印象同樣困難重重。男主角吳秀波曾在採訪中提到,「籌拍時不下30個人勸過我別拍,用看著一個老藝術家走在即將腐朽的末路上的眼神看著我。」當他表示這是個全新的三國故事時,對方又迅速質疑,為什麼要洗白司馬懿?
「民間對司馬懿的認知是有偏差的,他到現在在戲曲裡還是個白臉。但從正史對他的描摹來看,司馬懿是個很複雜的人,準確地說是功過兩奇偉。」張永新說。在翻閱了大量三國史料和一些前沿學者的研究後,他發現司馬懿也有一些被人忽視的功績,「根據正史的記載,司馬懿對魏國實行屯田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促進生產力的有效手段。而這些我們過去的文本裡都很少涉及。」
但《軍師聯盟》中憂國憂民、重感情的司馬懿還是遭到了一些觀眾的抗議。在知乎「為什麼部分人認為電視劇《軍師聯盟》是在洗白司馬懿?」的問題下有兩百多個回答,很多網友都從劇中找出了證據。
據《晉書》記載,司馬懿之妻張春華怕司馬懿裝病騙曹操的事敗露,曾親手殺死不小心撞破實情的侍女。但在《軍師聯盟》中,侍女變成了曹操的探子,張春華殺他也是因為他先下殺手。「忠孝禮仁義信,司馬整個家族一個都沒有。」知乎網友「派西維爾的小弟」的這條留言,獲得了三千多個贊。
「我覺得挑戰一下傳統印象沒有關係,只要我給出這個人的一生是完整且符合邏輯的。我不想刻意洗白,也不想刻意詆毀。」《軍師聯盟》的編劇常江說。《軍師聯盟》的劇本前後打磨了四年,常江也為此翻遍了魏晉時期的史料。在她看來,動蕩時期的人物各有立場,不能用簡單的好壞來評價。張永新也認為司馬懿身上有很多複雜的角度,「這個人善良但也有陰狠,正義但也有無恥詭計。」
除了對歷史的理解,《軍師聯盟》中時間線也是爭議的焦點。第一集,華佗為張春華剖腹產生下司馬昭,但史書記載司馬昭生於公元211年,華佗則在公元208年去世,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為張春華接生。隨後劇情由華佗引出「衣帶詔」事件,但歷史上的「衣帶詔」早在公元200年就已敗露,且華佗並沒有參與其中。(「衣帶詔」事件發生在漢獻帝被曹操迎至許都之後。為了奪回政權,漢獻帝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裡,秘密傳給董承,讓他帶人誅殺曹操,但並沒有成功。)
「《軍師聯盟》是戲劇,不是正史,也不是紀錄片或一篇論文。怎麼豐富和發展戲劇情境,讓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呈現,才是我們創作的第一要務。」面對質疑,張永新熟練地舉了個《三國演義》裡的例子,「《三國演義》裡記載的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華佗,但是咱們都知道,關羽受傷那年華佗早就死了至少十年以上。這是不是也不對呢?」
同樣的問題在《三國機密》中也存在。劇中漢獻帝在「衣帶詔」事件後遇見了曹操之女曹節,還跟她和伏皇后發展了一段三角戀。歷史上那時的曹節只是四五歲的小孩,根本不可能和漢獻帝談情說愛。「讓曹節提前登場是為了豐富劉平的感情線。如果完全遵循歷史,戲劇效果就出不來了。」遊達志說。當被問及改編原則時,他肯定地回答,「我們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結果和人物關係都不會改動。」這也是張永新在拍攝《軍師聯盟》時堅持的原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在大的歷史節點事件上,我們不能張冠李戴。總不能說諸葛亮把司馬懿徹底滅掉,恢復了漢吧?」張永新說。
《三國機密》裡涉及權謀的部分,也加入了一些西方推理元素。在目前播出的劇情中,不僅有滿寵四處查案宛如柯南,曹丕還能根據被殺者傷口的位置、形狀推斷刺客的身份,「身材比死者低一些,劍也比尋常人用的輕薄,很可能是個女人。」根據原著,後期劉平還會和曹丕混入袁紹軍中當間諜。馬伯庸曾在採訪中透露,《三國機密》的寫法借鑑了諜戰劇,比如英國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開篇雙生子的設定借鑑了大仲馬的小說《鐵面人》。「我就是想寫披著古代的皮,內裡是現代諜戰節奏的故事。我覺得將兩樣完全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會有別樣的美感。」馬伯庸說。
從關注諸葛亮、曹操等經典三國人物,到把司馬懿、漢獻帝等被忽略的配角推上主角之位,三國故事在大眾眼裡不再限於三國之爭。從嚴格遵照原著的1994年版《三國演義》,到劇情不那麼厚重的2010年版《三國》,再到加入了更多現代表達的《軍師聯盟》和《三國機密》,三國作品也逐漸從描寫權謀、戰爭的男人戲變成了披著古代皮,講著現代人心的混搭作品。
點擊關鍵詞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是真朋友 | 寶藏綜藝 | 戲骨遮羞 | 最牛標題
你懂我的 | 煽動焦慮 |清晨噩夢 | 旅遊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