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黨委成立後,大家攥指成拳、合力攻堅、連片發展,集中打造『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示範區,有望帶動500人返鄉就業,實現年100萬人旅遊休閒和度假。」談起發展鄉村旅遊,博山區域城鎮和尚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練底氣十足。
最近幾年,近臨城區的和尚房及周邊幾個村火了起來,先是橫穿這裡的禹王路刷爆了朋友圈,被網友贊為「淄博最美公路」;今年,這裡作為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拍攝地,又隨著該劇的熱播再次成為旅遊的熱門「打卡點」。
但坐擁如畫美景,和尚房附近幾個村還是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儘管都意識到要發展鄉村旅遊,但各村各吹各的號、各敲各的鑼,大家各自為戰,鄉村旅遊規模小、配套設施薄弱、無規劃、品牌優勢不明顯,導致「風景」難以變成「產業」、「美麗」無法轉化成「生產力」。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市委組織部調研發現,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許多村莊都不同程度地面臨人才、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的制約,落後村有「望洋興嘆」的無奈,先進村也存在「再上層樓」的瓶頸。
為破解「弱村發展難、強村突破難」的困境,我市打破村與村之間的黨組織設置界限,按照地緣相近、鄉俗相通、產業相連、資源互補的原則,推動大村強村與小村弱村、歷史上有淵源或現實中有融合發展需要的村、產業相近或產業關聯度高的村,共同組建聯村黨委或聯村黨總支,構建起農村「大黨委」的工作格局,以組織聯建帶動產業聯興、治理聯抓、人才聯育。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組織工委書記宋磊說:「聯村『大黨委』通過黨建引領、組織先行,強班子、聚合力、促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治理提供了新動能。」
在沂源縣燕崖鎮,依託建設「鄉村裡的中國」休閒旅遊片區,將其覆蓋的朱家戶、計寶峪、姚南峪、碾砣、石井河、王莊、西白峪、山水河等8個地緣相鄰、產業相連、資源相融的村聯合起來,成立朱家戶聯村黨委。聯村黨委按照「一村一品」模式,統籌布局、統一運營各村的鄉村旅遊產業,分別打造了朱家戶美食美宿、石井河休閒採摘、姚南峪村落文化、計寶峪圩子文化、碾砣傳統釀造、山水河觀光農業和王莊、西白峪櫻桃集市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各有特色、統分結合的產業鏈條。
田立偉是沂源縣東裡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目前還擔任了鳳驛小鎮聯村黨委書記。他說,原來一個村很難做到的事情,通過聯村黨委就能辦到。他告訴記者,鳳驛小鎮原聯建各村都推廣過水肥一體化設施,但由於各村地塊交錯,實際實施效果不好,群眾認可度不高。聯村黨委成立後,涉及聯村事項通過「聯村黨委會提議——鎮黨委複議——聯建各村『兩委』會議商議——聯建各村黨員大會審議——聯建村村民代表會議決議——聯村黨委集中實施」的程序,集中實施了5000畝水肥一體化設施改造,實現了區域的設施升級,效果非常明顯。
聯村黨委有明確的運行機制,既全面接受鎮黨委領導,又直接領導各聯建村黨組織,統籌領導指導聯建村的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討論和決定涉及聯村片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問題,是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
「聯村黨建」核心在「聯」,關鍵在聯村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聯村黨委定期召開黨委會、聯席會,研究解決各聯建村協同發展事宜,實行合力攻堅。同時,實行以「行政區域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財務管理獨立建帳、獨立核算、獨立收支,工作集中謀劃、集中決策、集中落實」為主要內容的「三不變、三獨立、三集中」做法,並建立了成員分工負責、定期聯席會議、集中辦公輪班、民主議事決策、廣泛民主監督、協調聯動攻堅六項工作制度,實現了鄉村治理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沂源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尚武說,「聯村黨建」把各村的「小民主」變成了「大民主」,為村級權力運行加上了「安全鎖」,戴上了「緊箍咒」。
目前,我市已發展強村帶動型、村村互助型、產業牽引型、村企聯建型、城鄉融合型等多種聯建模式,設置聯村黨組織63個,覆蓋305個村,各聯建村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記者 梁立新 通訊員 劉志勇)
【來源:淄博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