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有一次三國是真正的三足鼎立,三國那個時代本來就是這樣風雲詭譎的時代,劉備早期是跟曹操的,後來是聯合孫吳打曹操。
勇絕智絕加起來不如「第三絕」文章的標題提到了三國裡面的「三絕」。你知道是哪「三絕」嗎?
第一絕:勇絕——關羽。
關雲長最勇猛,忠義千秋的勇。關羽是唯一一個在兩軍陣前斬殺敵方大將的人,而且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第二絕:智絕——諸葛亮,孔明
雖然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得近乎是「神」,但歷史上雖然不如三國演義的誇張,不過在三國也算是智慧頂端的人物,所以說他是智絕,所言非虛。
但是勇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兩人加起來有勇有謀卻不如「第三絕」。也就是勇不如殺,智不如奸。奸絕是誰?——就是曹操,曹孟德。
「第三絕」——奸絕、殺絕勇不如殺,曹操用什麼殺?殺呂伯奢一家,不管你什麼恩人,多重要多有情義,有需要的時候就殺到底。不僅殺呂伯奢七口一家說殺就殺了,他以為寧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他。
而另外一個例子體現曹操的殺絕還有一個,在官渡之戰的時候,當時是曹操跟袁紹要打官渡之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當時準備了十萬大軍。十萬大軍你要多少糧草啊?結果對方袁紹閉門不出守城,糧草果然不夠了,他曹操找了那個糧食官來說,糧官叫王垕,把那個每天三餐改成一餐。
糧官跟曹操說扣掉糧食會引起將士的不滿,不過曹操對糧官說:這是我的意思,你照我講的做就完了。
於是糧官就照做了,不久果然引起全軍將士不滿。曹操把糧官叫過來說:現在可能會引起譁變,由於剋扣了糧食。糧官跟曹操講,他早就講過了會引起譁變。
曹操說:對,所以現在一定要平息這個譁變。所以要向糧官借一樣東西,也就是糧官的項上人頭一用。後面還曹操還跟糧官說你家裡的人我都會幫你安頓好。
於是曹操借了糧官的項上人頭,砍了他譁變才停止。而且還懸於營帳之外,讓士兵評論,但是後來曹操也並沒有去管糧官——王垕的一家老小,也是擔心士兵知道這是曹操的計謀,怕露餡。
曹操的三絕不僅僅是如此,還有非常多的案例,第三絕也是成了曹操稱霸的關鍵。
柚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