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流第一關」「中國最美回遷房」「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整治省級樣板村」「富春江江鮮大會永久舉辦地」…… 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如今有了新的「金名片」——
12月18日,本周五,第三屆富春江江鮮大會將在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內啟幕,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多位著名音樂人聯袂演出。作為富春江江鮮大會永久舉辦地的東梓關村人也非常熱情,當地大廚將在「江鮮第一鍋」烹製新鮮美味的「富春江鮮十二味」,邀請四方遊客品嘗……
12月14日,筆者從主辦方獲悉,在當天江鮮大會啟動儀式上,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消息將正式對外界發布,東梓關村將被授予「富春江畔第一村」的稱號。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場口鎮東梓關村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立足優秀的山水資源,開辦特色江鮮菜館、舉辦江鮮大會、開設特色民宿,營造鄉味十足的環境,激發鄉村發展新引擎,把人人稱羨的「顏值」,轉化為村民實打實的「產值」,提升老百姓的參與度和獲得感,極大地推動了鄉村治理的創新實踐。
場口鎮黨委書記何明葵說:「東梓關這個千年古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更有鮮活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一直以來,場口鎮以東梓關古村落保護、開發、利用為引領,做好基礎配套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稟賦利用、地域文化挖掘、美麗業態培育五大文章,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東梓關曾因古樸雅致的杭派民居『走紅』網絡,如今將以江鮮為媒,要從『網紅明星村』轉型為『網紅髮展村』,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新樣板。東梓關村已經成為富春江江畔一顆『最閃亮的明珠』,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春江畔第一村』。」
水上關隘 自古繁華
富春江富陽段全長52公裡,兩岸群山連綿,江中沙洲點點,景色宜人。
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東梓關村,沿富春江水岸線呈帶狀分布,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典型的江南濱水古村落。自古以來,就是古杭徽水道上的重要關口,也是富春江上的重要水上關隘。
數百年經營,東梓關就成了商賈雲集、客流如梭的商埠集鎮,也是富春江上一個重要貨物集散地,素有富春江「東流第一關」之稱。
一條富春江和一個水運碼頭,使東梓關成為一個內河航運碼頭和商貿往來的集散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東梓關曾在戰略和商貿上的重要地位。
多彩文化 無窮滋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鄉村振興的「內核」。
在歷史的長河裡,這座富春江江畔的千年名村,逐漸形成了原鄉文化、關隘文化、孝善文化、中醫文化、江鮮文化等,這些文化互相融合發展,給東梓關以無窮的滋養。
東梓關,原鄉文化歷久彌香。這裡有遠近聞名的「許家大院」古建築,許氏十房的故事早已讓人耳熟能詳。如今,村內還較好地保留著近百幢清末至民國初期建造的老房子和不少有價值的歷史古蹟,它們雕梁畫棟、飛簷鬥拱、粉牆黛瓦。此外,還有嘉慶年間修建的越石廟、朱家堂樓、王家大院……
東梓關的中醫文化獨樹一幟,許氏一脈人才輩出,為人孝善,其中更不乏杏林妙手。
1932年,鬱達夫先生因治療肺病,來東梓關尋找當時的名醫許善元治病,在許家大院休養了一段時間。根據這段經歷,鬱達夫先生創作了小說《東梓關》。小說中,鬱達夫借用本地名醫、許家豪宅和「許春和」大藥房等作為素材,把一批東梓鄉紳所共有的氣質、風度、品行、志趣等集中於一人,塑造出了徐竹園這個典型形象。這個富春江邊的村莊,也因為鬱達夫的小說,走進了千萬讀者的視野。
在安雅堂裡,還原著「骨科聖手」張紹富問診的一幕。這裡是一代名醫張紹富懸壺濟世行醫生涯的起始地,也是富陽中醫骨傷醫院的發祥地。1963年開始,張紹富在此坐診,醫術高明,慕名而來的病人大都乘船經由輪船碼頭上岸到安雅堂求診,東梓關村儼然成了「中醫骨傷科」的代名詞。
東梓關依富春江而立,江鮮資源豐富,魚類眾多,鮮美無比。「未能拋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鮮」,東梓關也曾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駐足之處,這和膾炙人口的富春江江鮮密不可分。一年四季中,白鱸魚、刀魚、鯿魚、鰻魚、河蝦、鐵殼秤砣蟹等層出不窮。
清代詩人許正衡是東梓關人,他在《富春雜詠》一詩中寫道:「晚風隔水起漁歌,撥刺銀鱗出碧波。首夏鰣魚新上市,酒樓月下醉人多。」可見當時人們對東梓關江鮮的推崇和留戀。
近年中,東梓關村還分別入選浙江省、杭州市歷史文化古村落名錄,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生態宜居 畫中江南
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是農民的夢想。東梓關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只有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才能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才能實現安居樂業的理想。
富陽區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喚醒了沉睡中的東梓關。
2016年6月,新杭派民居主體工程相繼完工,一期46戶村民完成了抽籤選房,只需1376元/平方米的建造成本價,便能入住新家。經央視、新華社、人民網等媒體報導,一下子成為全國網友關注的焦點,成為中國鄉村「最美回遷房」,東梓關村也成了人人嚮往的「網紅村」,被譽為吳冠中筆下的「畫裡江南」。
2018年,在東梓關村面臨轉型提升的關鍵時刻,富陽區委、區政府找準定位,適時提出了「十個一」工程建設藍圖構想,涵蓋了基礎配套、環境提升、文化挖掘、產業培育等多個方面的建設,對於場口推進和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老村的舊屋成了商鋪、食肆,杭派民居裡開起了更多的民宿。夜幕降臨,燈光渲染下的古村宛如一顆明珠。
「風帆釣艇自古然,碧水黛岸已新番。」近年來,東梓關村通過承辦富春江江鮮大會、「富春山居·味道山鄉」系列活動、年俗節、鄉村音樂會等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東梓關的名氣和品牌,鄉村旅遊不斷興起,富民效應逐漸顯現,古村落重新煥發光彩,逐步邁上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興旺 活力綻放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經過一系列的環境整治後,東梓關的高顏值再度煥發,成了拉動鄉村旅遊消費的引擎。
「家鄉是個回不去的地方。」這句話,曾令許多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的人感同身受。但在東梓關村,隨著「最美回遷房」的建成,村裡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回遷潮」。
這不僅是因為東梓關近年來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村民們還看到了美麗鄉村背後的無限商機,依託家鄉的文化背景與現有資源,辦起農家樂,發展民宿經濟。
位於杭派民居新居A-35號的茶言居,就是其中開辦較早的一家民宿。據民宿主人朱勇傑介紹,即使遇到旅遊淡季,也無需擔心支出成本,一個月賺五六千元是很平常的事。
村民趙小兒的民宿「棲遲」,名氣越來越大,客人絡繹不絕。「現在東梓關環境這麼好,不愁沒有人來。」
如今,東梓關村內像這樣的民宿,已經發展到24家,而且生意都特別好。
不僅村民回歸創業,東梓關村的高顏值更吸引了外來投資經營者的青睞。
「臺灣阿姨」黃櫻慧在朋友的「引薦」下,來了東梓關村兩次,就一下子被這裡的山山水水所吸引,今年10月,她的甜品店也開到這個古村落,各種臺灣特色風味的美食,很受歡迎。
被這片山水深深吸引的還有陝西延安人孫江雲。去年6月,他在長塘邊開了家叫「南山琴廬」的古琴店,已接了幾十單的生意。如今,孫江雲早已融入進當地人的生活,他還作為鄉賢,參加了今年元旦舉辦的東梓關鄉賢大會。
江鮮為媒 幸福引擎
實現老百姓的生活富裕,就是要以村民為中心,美麗鄉村建設最終目的是讓村民過上穩定美好的日子。鄉村振興需要新的引擎帶動,場口東梓關村找到富春江江鮮大會這一載體,有力打造了富陽鄉村振興戰略展示窗口。
以江鮮為媒,讓東梓關成為遊客吃、住、玩一體化的場所,是江鮮大會舉辦的初衷。
2018年的首屆富春江江鮮大會,7天內接待遊客3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東梓關村也成為富春江江鮮大會的永久舉辦地。2019年的第二屆富春江江鮮大會,今年的開漁節,都成為熱衷江鮮的市民和遊客的盛宴。
為了讓域內外遊客在東梓關飽嘗江鮮,村裡不僅有上百戶農戶報名開設家庭江鮮農莊,還培育出一個個江鮮烹飪能手,走到「臺前」,當起江鮮大會的「宴賓人」。
位於老碼頭,瀕臨富春江,今年5月新開了一家江鮮館名叫「一江春水」,女主人姜萍是富春江下遊的靈橋鎮人,5年前嫁到東梓關。她說:「2018年江鮮大會舉辦後,我老公許江濱覺得有商機,就開起了江鮮館,我們主要以江鮮和家常菜為主,給客人以回家吃飯的感覺,不拘束,比較隨意,他們也都很喜歡,回頭客很多。」
「相信今年的富春江江鮮大會一定會比以往兩屆更熱鬧,更紅火!」姜萍充滿期待地說。(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